分享

岭东古建筑明珠──揭阳孔庙

 风吟楼 2022-10-15 发布于广东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揭阳,是一座文化发达、历史悠久且文物丰富的古城。城里有座孔庙,自南宋绍兴十年孙乙辟建榕城为县治之后择地兴建,历时800多年。对揭阳的文化起着很大的影响。1957年揭阳孔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重新公布命名为周恩来同志活动旧址。

文章图片1

揭阳孔庙(图片来源网络)

孔庙是揭阳古代的最高学府,因此也称学宫。是由20多座单体建筑计130多间房屋组成的建筑群体,现占地约15000平方米。整座孔庙采用宫殿式高台基、对称中轴线布局,高低、层次、开合、广狭、疏密等不同空间对比手法,使孔庙建筑呈现变化多端的风貌。这种纯熟巧妙而极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手法,使揭阳孔庙成为广东省古建筑群的佼佼者,因而人们称它是“岭东古建筑的明珠”。

孔庙自公元1140年始建之后,800多年来,经宋、元、明、清的天灾兵燹,虽屡遭摧毁,但都得到重修。据可考史料记载,较大型重修重建次数近20次,几乎每次都由当时的县长倡议或主持其事,而且每次都在原来的地址上修复,或一如旧制,或稍加扩大,改建规模最大的是1876年(清光绪二年)由知县夏献铭主持的那一次。该次重建历时5年,耗银近两万两。在原址上扩大地盘,并把孔庙“原基座西北壬子向东南丙午之间”,改变为“坐东北癸丑向西南丁未之间”,又把大成殿内孔子和匹配的牌位改为塑像。建筑风格则是在原有宋明风格上继承和发展,运用清代建筑手法,红瓦绿檐,高脊巍峨,飞桷凌空,画栋胜梁,造型甚为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力学结构也很严谨。

文章图片2

孔庙(图片来源网络)

孔庙内不管是主要还是次要建筑物的命名,都有其来历,并非由某一位主事者随心所欲定下来的。

孔庙最前面也即是最南端的建筑是位于韩祠路头“腾蛟、起风”二亭,但此二亭在民国期间因拓宽马路已被拆除。二亭并列中间为照壁,朝南向韩祠路有石刻横匾。上有明代兵备道杨芷所书的“太和元气”四个大字,今尚存。照壁面向孔庙,正面镌嵌瓷雕《鲤跃禹门图》,五爪祥龙腾云跃起,挟带云水电火,寓意学子学成,步蟾折桂,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左右两图则雕以鹿鹤相望,鹿开口而鹤含仙草,右为“福禄寿全,桃李满庭”,左为“诗书礼乐”,贯穿孔子的礼教精神。照壁瓷雕于1969年被毁,1984年,依旧制修复,由广东省工艺师陈宝国重新雕塑。

照壁北面处为石栏杆护卫,使照壁与棂星门之间形成庙前广场。石栏杆内原竖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孔夫子的尊严。

孔子既“与天地神祇并重”,因此孔庙自宋景定六年(1265年)之后即建有棂星门,揭阳孔庙也不例外。门为纯石结构,5根石柱间有3门,冲天柱为宝顶,两侧为云枋龙首(实即华表),正面石刻“棂星门”三字,为揭阳籍旅港著名书画家孙星阁书。1969年门被毁,1979年依旧制重修,甚是宏伟。据《后汉书》载:“灵星,天田星也。欲祭天者,先祭灵星。”设此门即含孔子“与天地神祇并重”之意。据清人陆敬安考证,说“棂”字原为“灵”,因《元史》笔误,后世遂以讹传讹而沿用之。

文章图片3

棂星门(图片来源网络)

进棂星门即为泮池,池呈眼镜形状,以东、西、南三面环形蓄水成池,上有石拱桥横跨,“宛乎若驾长虹而横霄汉也”。孔庙又称泮宫,源于春秋时鲁僖公建宫于泮水上,为诸侯之学,行礼射之宫,也即培养人才的地方。孔庙为学宫,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池称泮池,宫称泮宫。古时称入学者为入泮,本义出于此。

泮池两侧门通左右,右为金声,左为玉振。据《孟子·万章下》载:“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金指钟,玉为磬,金声玉振比喻孔子德行全备,犹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响之大成。大成殿的命名,其义也出于此。

过泮桥拾阶而上即为大成门,此门也称殿庭门、仪门,屋脊饰以通花嵌瓷,正中置一蓝色宝瓶,左右各塑鳌鱼吻脊。屋檐凿线雄强有力、宏伟大方。门上方悬乾隆皇帝书“大成门”木匾,正门左右各有石鼓一只,三面大门又饰以门钉、镈首,又有高高的门槛,显示了孔庙的庄严。大成门于近年恢复原貌,更显出富丽大方。两侧各有一厢房,东为名宦祠,原祀历代来揭主政而有政绩者。西为仰贤祠,原祀历代揭阳籍有名宦官。现名宦祠为市博物馆古籍室,藏有各种典籍约20000册。仰贤祠改为接待室。

从大成门跨过一个30多米长的天井,便是大成殿。作为孔子神位所在的大成殿,不仅是全庙的核心,也是庭院的主体。环绕着它而布置的建筑物和庭院,都是起陪衬烘托作用的,四周循序渐进的门、廊、庑,都在竭力突出孔庙的主轴即大成殿。通过这种建筑艺术手法,来表现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圣教的高深博大的目的。大成殿高15米,平面接近正方形,正前方设御道石,但不设踏垛。大成殿前有露台,露台两侧设台阶连接天井甬道,四周筑石栏杆,甚是规整大方。

文章图片4

大成殿(图片来源网络)

大成殿属高台基建筑,台基高1.4米,殿身以梁柱为骨架。整座共用花岗石柱36根,上部抬梁式,额枋上方斗拱井然有序。明间设4根木雕五爪盘龙,龙对向迥舞盘旋,各捧一宝珠,绕以云焰。云龙腾起飞舞,神态威武,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甚好。1953年曾拆下一雕龙上京华展出,备受行家好评。20多年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教授莅临揭阳孔庙,面对这盘龙,记忆犹新,尚啧啧称赞。盘龙在“文革”中险遭厄运,幸博物馆工作人员妥为保护,近年恢复,由工艺师郭燕腾、谢林源、柯木松等师傅精心修理装置,恢复原貌。殿内近年设石基座木龛五座,木龛刀法细腻,图案精美,极有潮汕特色,为揭阳县工艺厂工艺师林应足雕刻。正龛塑孔子头戴十二旒之冕,身着十二章之服,手执镇圭,脚穿登云履,正襟危坐的塑像。东西木龛分别塑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广思子、亚圣孟子。左右又设有历代继承孔学最有成就的十二哲碑位。揭阳孔庙中孔子像自清代即有雕刻,20世纪50年代被毁,现孔子像为1992年由汕头大学美术系设计施工。

大成殿内悬挂有历代皇帝御书匾额,分别为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同治的“圣神天纵”,咸丰的“德齐帱载”和光绪的“斯文在兹”等。在明间柱上又有乾隆御书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随着儒家思想逐步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历代皇帝都逐级加封孔老夫子,也都题匾褒奖。这些木匾金字匾额,更增添了大成殿的肃穆气氛。殿内的彩绘,以蓝红重彩为主色调,加上贴金,间以青绿,五彩并用,图案则以龙腾卷草牡丹为主题,纯属清代内府风格,真可谓“富丽堂皇”。

文章图片5

匾牌(图片来源网络

大成殿经百年风霜雨露仍巍然屹立,但自光绪二年至今,屋面显得破陋。近年来,经中央文物局、广东省文管会、汕头市政府和原揭阳县政府分别拨款,海内外人士捐资设立“揭阳学宫修缮领导小组”,对孔庙进行大规模修缮,自1986年年底到1991年2月,对大成殿、崇圣祠予以全面揭顶部分落架的修缮。1991年2月全面施工并在孔庙举行典礼,斯时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专程从北京前来参加典礼活动,孔女士及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揭阳孔庙的修缮是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完成的,气魄宏大,富丽堂皇,符合修缮恢复古建筑的技术要求。

在大成殿后面14米处即为崇圣祠,此祠原为家庙,以孔子之父叔梁纥被追封为“启圣王”而称“启圣祠”,雍正元年追封孔子五代祖为王,令各地孔庙改“启圣祠”为“崇圣祠”,祀孔子五代祖宗。崇圣祠的屋面也与大成殿一样,为琉璃瓦筒和土红瓦枋,绿色琉璃滴水剪边。屋脊则嵌雕鳌鱼吻脊、宝珠龙头等。与大成殿屋面既协调又互相呼应。崇圣祠檐下安装格扇门,以利于采光而使室内宽敞明朗。

崇圣祠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曾两次在这里办公、下榻。并与彭湃同志在崇圣祠召开揭阳各革命团体代表会议,为营救中共潮梅地委副书记杨石魂,部署震动潮梅的万人大示威,又在揭阳县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揭阳县工农临时政府,并在崇圣祠办公。现该祠辟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展览,详细介绍周恩来同志三进潮汕的情况,以文物、图片、文字展示历史事实。西厢房为周恩来同志住宿的地方,也按当年情况布置,对外开放,供人瞻仰。

文章图片6

(图片来源网络)

在大成殿前天井两侧分别是东西庑,庑也是高台基建筑,各9间,长近40米,廊柱间装宫式半窗。东西庑不仅把主要建筑物连接起来以便挡风遮阳,也为了强调主体建筑的庄严,而这些设计是根据潮汕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而建成的。东西庑原供祀历代继承孔子儒家学说较有成就的先儒牌位,末两间则为放祭孔乐器的祭器库。西庑现辟为“揭阳出土历代文物”展览,介绍在揭阳出土的自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各种文物。东庑辟为“科举制度”展览和“孔子·儒学”展览。

紧接东西庑以北为东西斋,斋比庑低矮狭长,各45米,原为神橱、斋膳房,是祭祀斋戒的地方。斋是庑的延伸建筑,二者相连计80多米,其作用也在于突出中路建筑物,并把大成殿、崇圣祠等形成封闭式庭院建筑。又寓意孔子弟子众多,儒家学说源远流长。

孔庙中路建筑,原在崇圣祠后尚有尊经阁,为孔庙藏书的地方,可惜在光绪二年扩建时,因资金不足未曾修缮,后倒塌,1964年被改建为体委灯光球场。孔庙除了中路建筑外,又有东西两路建筑物形成整体。东路从南开始依次是忠孝祠、忠义祠、明伦堂、教谕署等,其建筑平面规整,硬山顶土红瓦,为潮汕建筑的水局厝头,现保存尚好,今为进贤中学校址。从明伦堂往东,原有奎光阁,为祀魁星爷的八角形三层楼。阁后为东轩遗址,原内有花圃、亭榭、小桥、假山等小巧精致园林建筑,惜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现为学校广场、教学楼,仅存魁星踢斗石像保存于市博物馆。

与东路遥相呼应的西路建筑依次是土地祠、文昌祠、节孝祠、享祠等。其格局也与东路一样属硬山顶复土红瓦,但设有水局厝头,也规整有序。大概当年建筑者为了对称,对节孝祠往西又建有两斋、训导署三进院落。西路建筑至今多数被改建或移为他用了。

孔庙东西两路建筑都是围绕中轴线建筑的,基本对称。22座单体建筑共139间房形成一个庞大建筑群。沿主体建筑即大成殿展开,空间由窄到宽,建筑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大成殿周围的门庑殿阁又依次区分出不同的高低、大小、繁简、多少、华朴、明暗,用以表现主次和次序,竭力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总体的布局追求对称、规则、方正、直线,从而形成一种至为庄严的布局形制。儒家那种稳定的秩序感,温和敦厚的风格在揭阳孔庙建筑上都充分体现出来。难怪有专家在了解整座孔庙的建筑风格之后说:揭阳孔庙建筑是儒家思想抽象化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说,揭阳孔庙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给人提供了北方文化南移,以及儒学在岭东传播的实物研究资料。

作为古建筑群体,揭阳孔庙的木雕桁架、门窗斗拱、陶塑与嵌瓷等手法,所使用的砖木石三雕和灰泥嵌瓷三塑等工艺,都是集潮汕乡土文化于一体的,极富于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此它也是了解和研究岭东古建筑的最好实物资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潮汕文化发展的轨迹,是研究潮汕科技文化水平,民情风俗,以至于古代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而历代孔庙的兴毁,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当时政治的动荡或安定,经济的发展或退坡。
近年来孔庙的逐步修缮,吸引了海内外学者、游客。它以古老而青春焕发的面貌,敞开胸怀,热情地欢迎来自国内外的人士。

作者:孙淑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