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光明:贺绿汀,从牧笛到战歌

 开心明智 2022-10-15 发布于湖南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贺绿汀,从牧笛到战歌

石光明

久居城市,能一览阳春三月的乡村风光,是一种享受。甚至让人生出一种孔子听韶音,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当我在邵阳东郊的九龙岭下,远远看到你的故居,漫漫的乡土风情,田园春光,这种感受尤为浓烈。如那曲牧歌琴声袅袅,轻轻飘入我心间,愈加激起对你的崇敬和缅怀。
多年前,潇湘电影集团筹拍电影《穿过硝烟的歌声》,出品人周丕学问,瞻仰过你的故居否?我语塞,心生愧意。作为你的乡亲后辈,在邵阳学习工作多年,竟疏忽了城郊不远,音乐巨匠的故里。这次专程来,算是补课。
人说,这里的山岭有九龙盘绕,风水极佳,地灵人杰,我以为你自带风水。你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十大风云人物,与萧友梅、黎锦晖、黄自、聂耳等一起辉耀着音乐的天空。方志载,九龙岭上知名景点要数周敦颐读书的洗墨池,然而墨迹难辨,笔架山略起峰峦,哪如走村入户的邵阳花鼓戏,和父辈口口相传的祁剧高腔的熏陶,寻常小院变成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圣地,一代大师的音乐摇篮。人们来这里探寻你的人生志向和音乐之路,追蹑中国音乐成为“最有价值的民族音乐”的百年历程,去实现一代代音乐人“乐声遍及华夏”的理想。
钢琴是西洋古典乐器,人称“乐器之王”,十九世纪末才传入我国。在中国内陆的湘中小山村谈钢琴,似显突兀,听《牧童短笛》却十分应景,循着欢快的旋律,总有什么反复拨动着我心弦。因为曲谱里有你的童年时光,每一个音符都是你的乡愁跳动,那青山滴翠,溪流潺潺,白云悠悠,“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好一幅和平美好的画图。童年的美好记忆,以及家乡“千百年遗留下来的活的音乐遗产”,是你无穷的音乐创作源泉。1934年,正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一贫如洗的你,坐在上海弄堂裁缝铺闷热的小阁楼,挥汗如雨,构思创作,来自家乡的灵感如清风吹来。你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竟同时获得俄国音乐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唯一的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这是用西方音乐方法融合民族元素的新音乐。曲子很快传到西方,成为中国第一首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首民族风格的钢琴曲。
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你巧妙自然地运用民族调式与西方复调音乐相结合的写法,把这首钢琴曲谱成了一卷水墨淋漓优美欢快的江南风情画。我曾一遍又一遍地欣赏乐曲,百听不厌。先是为舒缓悠扬、恬适活泼的田园牧歌陶醉,接着被牧童追逐嬉戏的欢快生动、天真浪漫牵起思绪,继而又重归乡间的悠闲宁静、优美自由,这种复调音乐给人无穷想象。尤其让我着迷的,是那模仿笛子的琴声,洋溢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的民族风格,裹着泥土芬芳,飘着草木清香,把人带入家山故园的百年记忆,至今仍是美丽乡村的时代表达,和平安宁的百姓心声。
走进故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隐身了历史细节。是百余年前的一记锣声,震醒了你的第一声啼哭,敲响了音乐大师的人生序曲。这面锣,就是中世纪以来盛行邵阳东路的“车马灯”锣鼓牌子的乐器吧?锣声余响悠悠,屋后青山隐隐,茂林修竹摇曳,时有啾啾鸟鸣,与房前池塘的阵阵蛙鸣,和声隽永。
你的人生有传奇的开锣,音乐之路更充满了传奇,交响着牧笛与战歌的乐章,你用毕生的创作,谱写了一部音乐版的《战争与和平》。我所知的文化名人、音乐巨匠中,你是第一位参加过工农运动,亲历广州起义的革命战士。1927年12月,你为广州起义写的《暴动歌》,“兵工农,兵工农,起来大暴动!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大成功。”是我国第一首革命战歌,抒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的红色初心,这棵革命音乐的萌芽,成了你谱写战歌的前奏曲。


瞻仰你的故居,犹如走在一条音乐廊道。踩着岁月节拍,翻动页页曲谱,去丈量你的音乐之路,时光时而温婉柔美,时而波涛壮阔。1934年,经聂耳介绍,你进入明星电影公司,开始了电影音乐创作。短短几年间,成功运用几乎所有的歌曲形式,创作了许多展现多种音乐风格,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唱红了“金嗓子”周璇,风靡大街小巷,成为中国电影百年金曲。故居里,《天涯歌女》歌声轻轻飘荡,我从那淡淡的哀愁里,分明探摸到人间冷暖,春秋脉搏,听到了人们对家国和平的祈盼,仿佛梦中月光下小夜曲,直抵人心底,激起阵阵微澜。
“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产生于和平欢乐,反过来又为创造和平与欢乐服务。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珍惜和平,作为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你对和平的感悟颇深,所以你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绿汀”,“绿汀”,绿色的洲渚,花间派诗人和凝有句:“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光好》)。你用音乐歌唱和平,呼唤和平,更以音乐为武器,捍卫和平,争取和平。你是音乐家,更是一名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有你的身影,你的歌声。 
跟着你的音乐之路,定格在1937年,一阵富于弹性的小军鼓旋律带起我思绪的节奏。这是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游击队之歌》。熟悉的音律,激奋人心的歌词,我歌咏过,揣摩过,也激动过。当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已唱遍神州。当时,你大声疾呼:在这个暴雨动荡的年代,音乐家更要认清国家社会所处的环境,更好地为时代服务。8月,你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开封、西安、临汾等地,用音乐文艺的形式,唤醒国人,鼓舞救亡。此时,国共合作,改编后的八路军已挺进华北。一路辗转演出,你目睹了中国军民浴血抗敌的悲壮,更见证了八路军顽强无畏、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在当时抗战中心的武汉把塞克作词的《全面抗战》谱成大合唱,这是你第一首抗日救亡歌曲。11月,在抗日前线山西临汾,你见到了朱德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对抗战形势和策略有了更多了解,听到很多游击战的故事,看到缴获日寇的枪炮。寒冬的夜晚,一个叫刘庄的小山村里,你就着土炕上的油灯,把酝酿构思了数月,零碎片断的音乐形象缀成一曲,《游击队之歌》一气呵成。你后来回忆说,不到八路军部队,这首歌是写不出来的。
尤其佩服,你凭一个音乐家的敏感,把握到了毛泽东在洛川会议提出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战术的正脉:积贫积弱的中国军民要打败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运动战,更要靠持久战、游击战,特别是深入敌后的八路军。对这一战略战术,当时很多国民党将领鄙夷嘲笑,八路军内部也认识模糊。彭德怀回忆:我们当时许多人都没有把敌后游击战争提到战略上来认识。
《游击队之歌》铿锵激昂的进行曲风格,活泼明快,昂扬向上,塑造了游击队战士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抗击强敌的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念。其深远意义在于,你用音乐形式为游击战作了生动诠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经典之作。1938年元月,《游击队之歌》在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将士们的欢迎,朱德还将歌词抄在随身小本子上,连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随部队行军也常哼唱。歌曲很快传唱太行山上、华北平原,并流行到大后方重庆,极大地鼓舞了每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的勇气,成为永恒的抗战歌声,中国革命史诗里雄亮的音节。
《游击队之歌》充分体现了你鲜明的个人风格。正如你说的,“最好的曲子都是简洁而又有变化的”。歌的曲调变化,运用了弱起的小军鼓节奏、大调式音阶旋律和离调手法,但整首作品工整无瑕,和声非常简单,无论乐句音韵,还是歌词平仄,乃至节奏变化和调性对比,起承转合,毫无矫揉造作痕迹,自然流畅,易于传唱。歌词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句句生动传神,句句刻画经典,句式变化多姿,恰到好处地使用换韵,增加了歌曲的跳动和变化,节奏更鲜明,与歌曲主题旋律极其和谐。你炉火纯青的词曲功力,歌曲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国音乐史上并不多见。
1961年,你把《游击队之歌》手稿捐给了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党的百年历史的重要见证。在故居,我只看到你95岁高龄手写的部分曲谱和题词,字迹虬劲苍老,五线音符依然跳动有力。我心一悸,肃然起敬,这是你生命最后年月初心的搏动呀。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化是音乐创作的灵魂。你的音乐中有着中国梦,民族魂,是老百姓的经典,山与水的和弦,因此它跨越时空,长久地感动人心,山岳常青,江河长流。你一生共创作了近两百首歌曲,16首钢琴曲、管弦乐曲,数十部合唱曲,多部歌剧,还有280多篇音乐理论文章。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创造了一个世纪的辉煌记忆,书写了中国音乐的“贺绿汀时代”。
走出故居,仍然没有走出你的音乐之路,我的思绪还盘旋在牧笛与战歌交织的旋律中。想起了你生命最后时刻一个镜头,你说,“我好像听见有人在唱《天涯歌女》。”你定是听到了金嗓子周璇在唱,“天涯海角觅知音”。曲未终,人未散,我的眼前不仅是数峰青,放眼望去,万里江山郁郁葱葱,云蒸霞蔚。

【作者简介】石光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