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手发烧案(刘静庵)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2-10-15 发布于内蒙古

患者XXX,女,52岁,小学教师。

1981年2月开始,渐觉双手发热,其热从手颈至指尖,延至月余,双手烧灼如火炙,准以忍耐,同时伴有心烦。虽用冷水浸泡,烧灼感觉仍不少缓。曾服药多剂未应,同年4月初来我处诊治。

察患者面色微赤,唇色涂红,舌质紫暗,无苔,脉洪大,按之稍软,二便饮食如常,只小水略频微烫,尿色略黄。当时认为是心经气阴虚,拟用育阴清邪之剂。

太子参30克、旱莲草25克、女贞子25克、牡蛎25克、莲子心6克、浮小麦20克、栀子12克、胡黄连4克、何首乌30克、菖蒲6克、泡参25克。

服三剂无效,心烦反而加重,口苦舌燥,双手更较前烧灼。详审脉搏,仍洪大,但重按乏力,独左手较初诊时尤为洪大,指甲青白无华,血虚之象甚明,遂改用甘温退热法。

黄芪25克、当归10克。

服此方仍无效,但无不良反应。断定病重药轻,仍用上方加重剂量,再服三剂。

黄芪120克、当归25克。

加量服后,双手烧灼和心慌之象明显减轻,洪大之脉亦渐收,细按之,略现涩象,继用上方加枸杞炮姜、潞党参大枣、炙甘草桂枝、桂元肉等出入加减,服十余剂,诸症消失如常人。

[编者按]本案心烦、口燥、脉洪大而上肢灼热不解,断为血虚发热而用大剂甘温益气补血之品治愈。此证虽心烦、口燥而无大渴;脉洪大而乏力,且无大汗,今人称之为“类白虎证”,若作实热治之则误矣。《杂病广要》引璜溪隐者,治一人得热病,虽祁寒,四肢亦以水浸手,握冰轮转,众以为热,曰:此寒极似热,非真热也,治以附子辛热之剂而愈。因脾主四肢,如脾阳不足,阳气不能温煦四末,常见四肢厥冷,而四肢发热亦主阳虚者,是寒极似热,乃假热也。本案单上肢发热如火炙而主血虚,与阳虚之发热怎么区别呢?阳虚发热的显著特点是舌质淡白胖嫩而润,唇、面淡白,而本案证象则符合血虚发热之特点。至于为何仅上二肢发热而下肢不发热,则很难费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