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名释义:

 九一中医学堂 2022-10-15 发布于广东

​三、足阳明胃经

(一)承泣

承,承受。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

穴当眼E下缘正中,与承浆同义。(《齐民要术》渊马目

下的旋毛为承泣。

(二)四白

四,四方,四野之意。白,光明,洁白。谓目病取此刚四顾皆光明洁白也。

(三)巨膠

巨,见巨骨条。醪,见肘醪条。穴在上顎骨与鞭骨交接之

32

巨大空隙中,泛指为面部醪孔之巨大者。

(四)地仓

地,指土地所产之谷物。仓,仓桌,仓库。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

《素问·六节脏象论》:“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桌之官也。”《释名·释官室》:“仓,藏也,藏谷物也。”地仓者,合五谷之味与脏腑之官而言也。

(五)大迎

大,指大气,大有。迎,见迎香条。大迎,古代骨名。指其可以迎受先后天之气与居于大迎骨之处也。

《素问·五运行大论》:“大气举之。”谓天地造化之气,包容一身也。《易·大有》是盛大丰有之象。穴居头面为足阳明之脉,可以迎受先后天盛大丰有之气以养人也。下领骨古称大迎骨,穴处之动脉也称为大迎脉。面此处之

穴也称为大迎穴。

(六)颊车

颊,面癫,此处指上额骨。车,车轮,指下领骨。颊车,

即下领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颊,古谓之辅。《广韵·释亲》:“辅谓之。”《说文》:“辅,颗车也。”《集韵》:“辅骨日颜。”《释名·释形体》:“辅车其骨强,所以辅持口也!或日牙车,牙所载也;或日额车…车皆取在下,载上物也。”《左传·停五

33

年》:“铺车相依。”《推南·人间》;“车有轮,轮微车车亦械轮。”合言之,则频木和辅车是统指上下颜骨。分言之,则颊和辅是单指上领骨,车是单指下领骨:而顿车穴则呢以下额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

(七)下关

下,上之对。关,机关,关节。穴在下领关节额弓下方,

与上关互相对峙。

(八)头维

头,头部。维,隅角,维系,维护。谓穴居头之隅角,是维系头冠之处,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

头维指头之隅角。《广雅·释言》:“维,也。”隅,方也,角也。《淮南·天文》:“东北为报德之维也。”注:“四角为维。”《素问·气交变大论》:“士不及四维”。注:“四维为乾坤良巽,东南西北也。”认头维为头角,最为头维是维系头冠之处。《说文》:“维,车盖也。”维与

允当。

粒同。《说文》:“纮,冠卷维也。”。注:“谓冕弁之盆,

以一组白顾下而上,属两端于武者也。武者,冠卷也。”《周礼·大司马》:“以维邦国。”《诗:小雅·白驹》,“之维之。”都是维系连接的意思。又系在网四角的绳素也叫四。头维者,指头部戴冠之维,即维冠而使之端正不藩之处“四维相

也头维可以维护诸阳。《素问·生气通天论》:

代,

阳气乃竭。”张隐庵日,四维者四肢也。四散为翻之

本,气为邪伤,而阴气乃竭也。”清阳实四肢。头维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发,又为足阳明、少阳、阳维之会。四肢阳气不足诸病,取之自有维护之效矣。

(九)人迎

人,指人体与生命。迎,见迎香条,又为接受之意。谓喉结两旁之动脉,可以迎受天地五脏之气以养人也。

人迎、寸口、趺阳三大动脉,在中医脉诊中居于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脉也。人得天地之气而成,水谷之气而生。《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迎位高可以迎受天气,经穴属臂可以迎受地气,杨上善曰:“喉结两箱,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人。”胃为水谷之海,阳明多气多血。五脏六腑既可迎受其气,使“气凝为人”,(《论衡·论死》),面人又须迎受五脏六谢之气以自养也。

(十)水突

水,指水谷之气。突,指穿凿成的洞穴。意为穴乃阳明水谷之气穿突面出之处也。

《左传·裹二十五年》:“宵突陈城”,即夜间穿凿陈国的都城。穴为通达地气的水突,与吞吐天气的天突可以互观。

(十一)气舍

气,指呼吸之气。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意为呼吸出入之气在此可以停留也。

《灵枢·优忧患无言》:“喉咙者气之听以上下出入也。”

《释名·释官室》:“舍,于中舍息也。”又留也,住也,止

35

也,穴在喉咙之旁,犹如气之舍室也。

(十二)缺盆

缺,空缺。盆,阔口盛器。缺盆,古代解剖名。指其位于

缺盆处也。

缺乃空缺与空虚之处,与残缺之意有别。故缺盆可以塑解为有如无盖之盆。锁骨上窝正如盆之无盖,空虚如缺。《金针梅花诗钞》缺盆条:“肩下有窝如盆峡,横骨中央缺盆穴。”对“盆缺”和“块盆”已经作了分别和说明。

(十三)气户

气,见气舍条。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呼吸之气经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裁护也。

《说文》:“户,护也。”《释名·释官室》:“谨护闭塞谓之户。”人民居住之处亦谓之户,如户口、户籍。穴名与穴用,均与气舍相同。(穴当肺上方,可以政称“肺户”,以免与气舍混滑。)

(十四)库房

库,仓库。房,房室。库房,为货物储积之处。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气之仓库。

年,舍也,物之所舍也。房,旁也,室在旁也。见《释名:释宫室》。穴在玉堂、紫官之外考,正当肺气储积之处也。

(十五)屋翳

屋,覆盖。翳,掩散。指穴当覆蔽胸部之处也。36

覆于上者为屋。《说文》段注:“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于上者皆日屋。”遮敲之物为翳。翳本是大羽毛扇,故用以作为拖蔽之象。《方言·十三》:“翳,掩也,”出:“翳,射者所以自隐也。”故防御兵刃的胸胁盾甲即名为“翳”。《国语·齐语》:“兵不解翳。”《管子·小匡》:“兵不解翳。”用以盖屋的草嵩亦名翳。《吕览·长利》:“层之翳蔚”。穴当防胸之要地,故名。

(六)膺窗

膺,前胸。当胸之衣称为膺服,又是雍塞之意。离,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谓穴能开通胸膺之壅塞与位于序服之边缘也。

锁下乳上日唐。《说文》:“膺,胸也。”《释名·舞形体》:“膺,壅也,气所蜜塞也。”故胸膺壅室不舒诸病,取之则气可通畅也。

隋,心衣也。《释名·释衣服》:“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扇之间能一档以掩心也。挡,当胸当背之衣也。”即与心与青相平的衣服称麝服或心农,与今之连挡裤相当。穴在府服之上际,放名。

(十七)乳中

乳,指乳头。中,指中央。穴当乳头之正中,放名。

(十八)乳根

乳,指乳房。根,指根底。穴当乳房之根底部,故名。

(十九)不容

不,不能,不可。容,容纳,包容。谓其可治胃不能容清

37

病也胃为水谷之海,虚而能容。用于呕吐反?、影裤接烤莉,则不容者又将能容矣。

(二十)承满

·承,承担,承受。满,饱满,充满。承满者,上腹可以系受饱满之处,且可用以消除胀满也。

上腹本可承受饱满,但过满又将不能承担,且有东担消除胀满之责也。与不容上下连属,可以互参。

(二一)梁门

梁,通粱。门,见云门条。梁门,战国古地名。借喻为五谷入胃所由之路,且可治伏梁病也。

穴在承满之下方,正为粮谷下行之门户。又,伏梁,病名。深煮为伏,梁指梁木(屋梁)。滑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灵枢·邪气戡府病形》谓伏梁正在心下。《难经·五

十六难》语心积伏粱自脐上至心下。《素问·腹中论》以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为伏梁。《奇病论》以髀股所皆肿、环脐而痛为伏梁。此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

(二二)关门

关,指关微,关闭。门,见云门条。指其为纳谷与收意水

谷之门户。

穴居胃底,为胃之关。又可治完谷不化、大肠滑泄诸病。

关门之名具双重意义。

38

(二二)太乙

太乙,象天地混沌之气;又神名,星名,地名。此处拟穴位之所在,及其功能与大场之形象而言。

象元气之未分。《礼记·礼运》:“…必本于太乙。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疏:“太乙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穴居天枢之上方,天地之气至此尚未分明,胃肠之清浊在此亦未分清,有太乙之象也。

象天地之高厚。太乙,星名,又山名(即终南山),又神名。如天之高,如地之厚,又如神之灵。自有安神定惊、主旗疾狂走诸效矣。

象大肠之盘曲。太,大也。乙,盘曲之象也。与其能治大肠诸病有关。

(二四)滑肉门

滑,光滑,讚利,滑动。肉,肌肉。门,通往与指向之意。意为此乃通向腹腔滑肉之处。

肠居腹内,:最为光滑,滑利和易于滑动,故可以滑肉且之,且穴对肠病为有效也。又可治舌病,舌亦滑肉之类也。

(二五)天枢

天,天地,此指人之上下半身而言。枢,枢机,枢纽。喻穴居人身上下枢要之处也。

《素间·至真婴大论》:,“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半,所谓天枢也。”《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松之下,地气主

39

之.”天枢,本为北斗第一星,此借喻为天地之赵机。与其外侧之大横,可以互观。

(二六)外陵

外,指身体的表面。度,隆起的丘皮。外陵,为腹壁内虚

外实之象。

外为内之对。《易·否》:“内阴而外阳,内柔面外刚。”腹壁正是内虚外实、内柔外刚之象。外陵者,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于腹中之空匮而言也。

(二七)大巨

大,饱满充实之意。巨,同氨,富也。大巨者,象腹壁之丰满光泽,而内容又复鉅富也。

《孟子·尽心》:“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力穴在腹壁最高最大充实而有光辉之处,其所包裹者至为丰富珍贵,有如巨大之仓库。又,鉅桥,古代粮仓名。《史记·般本纪》:“盈桥之票。”下腹实为巨大之粮仓,大巨之名也可与此有关。

(二八)水道

水,水液,水律。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与穴效能行水利尿而言。水为地之阴气,五行之一。《千金》日:《天地五行,水泰绿灵,可以荡涤停秽,可以浸润三焦。含灵受气,非水不生万物泉形,非水不有。大则包嘉天地,小则随气方圆。”广韵。“道、理也,众妙牌道也,合三才万物所由者也.”《易·系词》:“一明一阳之滑道。”《太上常清净40

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

万物。吾不其名,强名日道。”水道者,水之为道大矣哉:水道既为水之大道与道理,亦为水之道路和通路,下焦为水道之所出,穴下为输尿管之所过,功能治三焦热结、小便不

利。水道之名,义更浅显。

(二九)归来

归来,是返回的意思。对卵窃和阴下脱诸病,有促使恢复

的作用。

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金针梅花诗钞》归来条:“丸署入腹唤归来,疝气奔豚亦妙哉。”归来者,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之意也。

(三十)气衡

气,指下腹阻胀之气。衡,指衡动,土衡,能主腹有逆气上衡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故名。

(三一)髀关

髀,指股部及下肢。关,机关。指穴处乃下肢运动之机关也。《释名·释形体》;“碑,卑也,在下称也。”故穴对下

肢拘李疼痛诸病均可有效。

(三二)伏兔

伏,俯伏。免,碑名。指穴处状如俯伏之兔。

股前方肌肉丰厚,形如兔伏,故名伏兔。古代车子上钩连

41

底板与车轴的部件叫葭或车接,因其形如免伏,故也叫价急。见《周礼·冬官·考工记》。又《释名:释车:“,伏也,伏于轴上也。”可见伏兔只是古代的一种形容词,并无将

定意义。

(三三)阴市

阴,指人体的前阴部。市,遮蔽阴部的短装。穴约当市的下缘,故名。

上古遮蔽阴部的短裳谓之市,“市”读“弗(fǔ)”。《说文》:“市,解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市以象之。”市,亦作带。《诗·小雅·采菽》:“赤带在股,邪幅在下。刀笺“带,太古蔽膝之象也。”《诗·曹风·候人》:“三百赤带。”传:“带,韠也。”字又作“戟”。辩又作薇膝。《说文》:“螺,额也,所以藏前。力《释名·释衣服》:“裸,藏膝也。”阴市者,遮蔽阴部市之边缘处也。今皆以阴市为“阴市”,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

(三四)梁丘

梁,指梁食,参梁门条。丘,丘陵。梁丘,春秋古地名。胃为仓禀之官,此为胃之郑穴,壁如梁谷积聚之丘陵也。

(三五)犊鼻

续,小牛。鼻,口鼻。膝益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故名。

(三六)足三里

足,指下肢,相对于手丽言。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

42

三部之裡。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长度及通平三焦之裡而言。

三里,主要是指三寸。《素问·针解篇》:“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灵枢·本输》:“…入于下陵,下陵者膝下三寸、外三里也。”杨上善日,“人膝如陵。陵下三寸,一寸为一里也。”《灵枢·刺节真邪》:“刺天容者无过

一里。”扬上普亦日:“一里,一寸也。”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裡诸病无所不包,可以互观。

(三七)上巨虚(上廉)

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巨虚,马名,指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

骄足羚腿,穴在巨大凹陷处之上方。《灵枢·邪气脏谢病

形》:“取之巨虚者举足。”杨上善日:“足防外独陷大虚之中,名日巨虚。”《灵枢·本输》:“…膝下三寸、肺外三里也;复下三寸为巨虚上廉也;复下三寸为巨虚下廉也”。杨上善日:“三里以下、三寸之上下处,上际为上廉,下际为下廉。”以在脂骨外侧,故名为廉。与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参。《广雅·释兽》:“巨虚,野兽,驴马之属,善走。”正小腿之象也。

(三八)條口

像,指條风,即东北风。口,同孔,空也。筷口,乃治疗下肢风病之孔穴也。

候,风名。《淮南·天文》:“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风至。”注:“保风,良卦之风。一名融。”又《壁形》:“东方日饶风。”注:“震气所生也。一日明底风。”《山海经·

43

南山经》:“东北风为修风,”《广雅:界天》:“东我风”。《初学记》:“立春饶风至,”失均注,“候讽者,生达万物之风。”亦称“调风”,万物调和也。东方网木,木性闲达,故体风即木气之风。可见筷风者,象地气之开发,东风及东北方之风也。口,兑也。(《易·说卦》)兑,穴也。(《老子》)口又读孔,空也。(《释名·释形体》)故條口者,乃治风之孔穴也。谓小腿前缘狭长如修,形如刀口。穴在

其处,因而得名,亦无不可。

(三九)下巨虚(下廉)

参上巨虚条。

(四十)丰隆

丰隆,丰盛之意,又雷神名,又云师名。象地气升发,万物丰隆及小腿前方之肌肉高大丰满也。

丰隆是雷和云的意思。《淮南·天文》:“季春三月,丰隆乃出。”注:“丰隆,雷也。雷为士气,阴阳迫动,回生万物者也。”故雷神名丰隆,见《水经》河水注。《楚辞·九章》:“遇丰隆而不将。”注:“丰隆,云师。”《广雅·释

天》云师名丰隆。此为足太阴、阳明之络穴,正有地气丰隆、云雷所生之义。

丰隆是肌肉丰满的意思。《考工记·函人》:“…欲其登也。”注,“登,丰大也”《诗·小雅·广言》:“丰,登也。”《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传:“丰,慧满也。”《说文》:“隆,丰大也。”又高也。《史记·高相纪》,“隆准而龙颜。”穴在小腿前方肌肉丰满高大处,正丰44

隆之象也。

(四一)解谿

解,指分解,足踝骨节缓解诸病。

缓解。谿,见阳谿条。穴在骨解之中,能治关节间隙在《内经》中常称为“骨解”或“节解”。《说文》:“解,判也,从刀判牛角。”《释名·释挨病》:“懈,解也,骨节缓解也。”穴当踝关节大节解之中,因其所

在及功用而得名。

(四二)衝祁

衡,衡要,衝动。阳,指足背,在上。穴当定背最高处,且位于太衝之上方,故名。

《金针梅花诗钞》衡阳条:“高居衙要号衡阳。”太衡条:“太面莫误作衙阳,动脉还居后上方。”即指这两种关系而言。

(四三)陷谷

陷,陷阱,自高而下亦谓之陷。谷,见合谷条。指经气自高而下如入于谷,及能治水病也。

陷,坑也。坑,阱也,又自高而下也。《说文》:“陷。高下也。”段注:“高下者,高与下有悬殊之势也。高下之形日陷,故自高入于下亦耳陷。凡深没其中日陷。”经气自高处之衡阳而走向第二、三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陷谷之名至为恰当。

《金针梅花诗钞》陷谷条:“由来土驺能容水,水肘能教

45

陷谷容。”穴对水病有效,亦可参证。

(四四)内庭

内,内里,内方,又同钠,同纳,庭,庭堂,亦处所之

意。指穴在跖趾关节形如凿枘之隐蔽处。

穴居第二、三趾间之趾璞部,地位隐蔽,犹如门内之庭堂也。内,又同钠,同纳。钠是卯眼,凿是棒头,卯银与棒头的关系称为凿枘。跖趾关节四陷如枯,趾骨如凿,穴在形如纳

于枘之处也。

(四五)厉兑

厉,疾速状;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又风名,又为安息之意。兑,即孔穴。指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有治风及安神之功。

厉为踊起与疾飞之意。《汉书·息夫躬传》:“鹰串横厉。”颜注:“厉,疾飞也。”《荀子·论礼》:“步骤驰骋,厉鸯不外。”兑,穴也。《老子》:“塞其兑,闭其门开其兑,济其事。”足部如果铁少次趾,则疾走驰骋均将有碍厉为衣带垂着之处。《广雅·释器》:“厉,带也。”《方言·四》:“厉谓之带。”注:“带之垂者为厉。”《小尔雅》:“带之垂者为厉。”《左传·桓二年》:“鞶厉游婴。”注:“厉,大带之垂者。”古之衣带垂及足尖,穴当其处,故亦可作为一解。

厉,风名。《日览·有始》:“西北日厉风”。又大风日厉。《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为虚。”《释名·46

释天》:“厉,厉也。疾气中人,如磨厉街物也。”《千金要

方》诸风门,有“厉风伤痛”、“厉风所伤”、“厉风伤心”、“厉风入肺”诸说。厉,又疠也。折同藏。《说文》:“疠,恶疾也。”此与常见之厉风当有分别。

厉为神志安宁之意。《淮南·人间》认《易·乾》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锡若厉”为“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息。”这是以“厉”作为安息的解释。厉兑为安神治魔之名穴,亦能治中恶尸厥,于义

亦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