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经验集-针灸也有方剂类功效!

 阿凤ok 2022-10-15 发布于山东
【补益类方名穴位】
益气补中方
针补双合谷、足三里

益气补肾方
针补双合谷、复溜穴

补益脾胃方
针补双足三里、阴陵泉

补脾胃方
针补双脾俞、胃俞穴

养脏方
针补双天枢(加灸)、足三里,艾灸神阙、关元穴

八珍方
针补双合谷、三阴交

养心方
针补双心俞、神门、三阴交

养荣方
针补双合谷、三阴交、神门

归脾方
针补双神门、三阴交

健脾渗湿方
针双足三里、阴陵泉,均用先少泻后多补之法
Image

【温阳类方名穴位】

右归方
针补关元(肾阳虚甚者,针上艾条灸或烧山火)和双太溪、三阴交

肾气方
针补关元(肾阳虚甚者,针上艾条灸或烧山火)和双复溜、肾俞

温补脾肾方
针补关元(肾阳虚甚者,针上艾条灸)和双太溪、阴陵泉,艾条隔姜或隔附子片灸神阙穴

回阳益气方
针补关元、气海、双合谷

四逆方
针补关元(配针上艾条灸或烧山火),艾条悬灸神阙穴(或隔姜片、隔附子片灸),若恐针效不足,加补合谷和气海
Image

【清热类方名穴位】
玉女方
针泻双内庭、补双复溜穴

导赤方
针泻中极穴和双通里穴,均配透天凉手法

清胃方
针泻双内庭(胃火盛者配透天凉)、三阴交(配透天凉)

清肝胆方
针泻双太冲、丘墟穴。肝胆火旺严重配透天凉

清胆泻肝方
针泻双太冲(或行间)、丘墟穴、阴陵泉。肝胆火旺严重前两穴配透天凉

八正方
针泻中极穴和双阴陵泉,均配透天凉手法

湿热方
针泻双足三里、阴陵泉,热重于湿配透天凉手法;一般湿热不配透天凉,因湿去热自清。

清燥救肺方
针泻双尺泽、内庭穴,针补双复溜穴

清头脑方
针泻双风池、太阳和百会穴。若头脑郁热较甚,太阳和百会穴点刺出血数豆许。

【理气血类方名穴位】
行气活血方
针泻双间使穴、三阴交

补阳还五方
针泻双三阴交、针补双合谷、

生化方
针泻双三阴交,艾条隔生姜灸关元、阿是穴(小腹部)

少腹逐瘀方
针泻双三阴交,针泻加温针灸双归来、阿是穴(小腹部)

消痞块方
阿是穴(用22~24号粗毫针或火针直接刺入痞块上2~4针)和针泻双间使穴、三阴交
Image

【祛风类方名穴位】
风湿热方
针泻双曲池、阴陵泉。热重于湿配透天凉手法;

风寒湿方
针泻加针上艾条灸双曲池、阴陵泉

风疹方
针泻双曲池(风寒配艾灸)、三阴交(血热配透天凉)

平肝熄风方
针泻双太冲(肝火亢盛配透天凉或行间)、风池,针补双复溜穴。

醒脑息风方
针泻双合谷、太冲

【祛痰类方名穴位】
痰湿方
针泻双阴陵泉、丰隆穴

清气化痰方
针泻天突和双尺泽、丰隆穴(配透天凉)

寒哮方
针泻天突和针泻加针上艾条灸双肺俞、风门穴

【调胃肠类方名穴位】
和胃畅中方
针泻中脘、上脘和双间使、足三里。

中焦气机失畅,上脘改为下脘。

和胃降逆方
针泻双内关、公孙穴

消积导滞方
针泻双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湿热甚者配透天凉手法)

温中和胃方
针泻中脘、上脘(加艾条针上灸)和双足三里、间使或内关。

胃肠承气方
针泻中脘、上脘和双天枢、足三里。热盛者配透天凉手法,

【其他类方名穴位】
开窍醒脑方
针泻人中和双合谷穴,配用强刺激。点刺手十二井穴出血如豆许

痛泻要方
针补双阴陵泉、针泻双太冲穴

暖肝方
针泻加艾条针上灸双太冲穴和曲骨穴,艾灸双大敦穴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包括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等内容。

(一)选穴原则
1.近部取穴
腧穴具有近治作用,如胃痛取中脘。
Image
2.远部取穴
由于十四经穴具有远治作用,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如胃痛取足三里。

3.辨证对症选穴
临床上许多疾病难以明确部位,如发热取大椎、失眠取神门等。
近部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腧穴的选穴原则。辨证对症选穴是针对证候或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

(二)配穴方法
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按经脉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
Image

1.按经脉配穴法
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如胃火循扰导致的牙痛,可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荥穴内庭。

(2)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

(3)同名经配穴法:
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
Image

2.按部位配穴法
是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阴挺(子宫脱垂)可上取百会,下取三阴交。

(2)前后配穴法:
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将胸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配合应用的方法。如肺病前取中府,后取肺俞。另外,俞募配穴法是最典型的前后配穴法。

(3)左右配穴法:
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如双侧穴位同时用。
Image

【针灸治疗的作用】
1.疏通经络
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经络、腧穴和手法的作用,使气血通畅而疼痛麻木消失。

2.调和阴阳
主要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如胃火炽盛的牙痛宜清泄胃火,选内庭,用泻法。

3.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既是疾病向良性方向转归的基本保证,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过程,临床多根据正邪在病变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