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2.药象补遗——砭石

 雨华缤纷 2022-10-15 发布于韩国

砭石在矿物学上属于微晶灰岩。主要由小于0.03毫米的微晶方解石等组成。因结晶微小,沉积而成,其性与黏土类似,故有石之形而无石之寒,如土之性,中正无偏,临床被用作治疗工具,而成为中医五术之一。

砭石的产地,在我国古代泗水流域,主要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的曲阜一带,今天的泗水市也与曲阜相邻。孔圣人的故乡,盛产品性中正之砭石,而儒家倡导中庸,此天意乎?

据中科院的科学家考察后推测,泗滨砭石的形成,大约是六千多万年前,有一颗直径十公里左右的陨星,击中了鲁西南地区。火流星撞击地球,陨石的高温,融化了地表的岩石,高温之中,星际物质与地表岩浆融合在一起,流向四周,冷却后就凝结形成了今天的砭石。

图片

因其生于地表,又被称作浮石。砭石原石大多比较薄,平均厚度在五厘米左右。表面有薄薄的黄褐色的石皮,内里则是青黑色,质地细腻温润,与人体肌肤相似,完全没有石头的阴寒。

早期的砭石,被官家用作乐器。因其敲击声音清冽,被制作成砭磬,用于祭祀等礼仪场所。后来则逐渐被用作治疗的工具,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砭术。

图片

《内经》讲,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砭石的形成,自古至今,仅此一处,产自东方泗水之滨,故正宗砭石,存量日少,日益珍稀。

五行火生土,砭石形成的过程,是烈火熔炼的过程,是天地阴阳相融合的过程。高温烈焰化去了所有的偏性,只有中正不偏的土性留了下来,砭石虽是岩石之形,而无石之阴寒,细腻温润,如人肌肤,完全是土气的状态。而当年的烈火高温,纯阳之气,至今在砭石中能量场依然残存。火者,神气也。故砭石灵动如有神,敲击则声音清越,可传九天,砭治人身,则如日悬中天,清阳遍照,无有遗处。

而其中土之性,则纯净温和,如如不动,故砭石作用于人体,有神气之灵动遍照,守土气之中正不偏,化一切阴霾凝滞为清净不移之净光也。

人之神气,宜清宜静。砭石一物而两能,动可通神如净光,静可安神如润玉,故虚实百病皆宜。

《内经》以之治痈疽,砭石外摩即消,是善守而能通透之力也。故体虚神弱者,砭石可安神养正,郁结秽浊者,砭石可通神清灵,虚实皆宜,老少皆能受益,有百利而无一弊者也。

以砭石投水中,则水不腐,以砭石镇宅中,则家中安宁。孔圣人生于砭石产地,自有天地庇佑之功乎?

故砭石如天人下凡,有中正光明之德,无凡俗庸滞之气,其光清透,其性如如,有心君子,宜多亲近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