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伟望 | 在安炉《第一场雪》新书分享会上的闲话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0-16 发布于浙江




在安炉《第一场雪》




文/袁伟望

安炉出《第一场雪》,我早知,热切期待。二十多年的交往,熟悉的人,熟悉的文字,写作、摄影、书法、操琴、吹箫、玩石,三栖四栖五栖本领在身的安炉新书,拿到欣喜,看着欢喜,读来可亲、有情亦有思。放在手上把玩呢?更有趣:“高原的天,晚娘的脸,我换上长焦,拍下张《雪山下的村庄》,亦算不虚此行。”这是《青海散记》里的趣文。“支好三脚架,点一支烟,自拍一张照片,让自己的身心埋进大山那宽畅而温柔的怀抱,不知道是把王干山留存我心,抑或把自己的心留在王干山。瞬间的定格,便成悠远记忆。”这是《王干山怀旧》里的文字,那帧定格的照片呢,像天空上的朝霞晚霞,温暖在心。

古人有言:“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我首先要问大家一声:赵安炉,在网上能查到同名同姓的吗?能查到——当然是赵安炉的文章及摄影作品的署名。“赵安炉”名字有意思。《第一场雪》辑五《取名记》说其取名的道道:“我的名字冷僻,百度上搜索,竟无同名。”安炉父亲与柔石同辈,为平字辈。安炉应为赵家的振字辈。但安炉从字面分析了西门杏树脚算命先生“乌人”给他起的名字,觉得如果取振炉,不是太妥,且与哥安荣名不一致,他说“还是安炉妥些”。“安能兴邦,炉也一样,安定的炉,火才能旺盛,才会炉火纯青。”我喜欢他说的“炉火纯青”。由安炉而“赵春”,由“南山卧龙”而“一草堂”,再及其为女儿取名——在那个冬晨,见“晨曦微露,竹影婆娑”而取名——“熹竹”,寓意其“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有节,凌云,虚心,偶然中却有特别的意味情怀。赵安炉名字了得!取名虽皆为“偶然”,父母之偶然,算命先生之“偶然”,安炉之偶然,名虽皆非朗朗上口可诵,却都寓意不凡。安炉取名有“道”乎?安炉本人文字有道乎?人生脚印踩在沙滩上、踏在雪地上,浪一刷便被抹平、阳光一照就融化了。这是得道之人才说着的话,安炉就这样说着他的文字。

苍龙谓谁?尊身在场的王苍龙主席是也。《书家苍龙——学书,只是为了滋润日子》,我特喜欢“书家苍龙”副题中的“滋润日子”,这“滋润日子”里便写出了苍龙的书道、艺道兼及了人道。安炉道:“'宽放自然’这方闲章是苍龙最欢喜的。”苍龙书房那个形象,安炉写得真让我印象深,“人书合一的境界”真跃然于我眼前:“苍龙的书房里,最醒目的是悬在墙上的那一块老船木,清晰的纹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木上刻'三槐堂’三字,为童衍方老师的漆书手迹。茶桌、书桌布置古雅,人一进,心便静。阳光剽悍、夜雨瓢泼,都妨碍不了他那颗宽放的心。……他原是语文教师,古文底子自然厚实,悟性亦高”。且“苍龙曾为一睹旧日风范,一抚前人古迹,肩背行囊远行,看展览,访碑林,渐渐笔下、刀下养出许多老意,挥洒之间,那些线条仿若千百年前滋生在秦砖汉瓦里的老苔,苍茫而鲜亮。”人道、艺道、书道由此而生,我由此想到了亚圣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正气”的话来了。

山不在高,有龙则名,有龙则灵。悠远而鲜亮的古雅日子里,日子是有声有色的,安炉写日子的文字也是楚楚动人、有声有色的。这古雅动人的文字里听得见安炉的心声,且让人有“久久在怀”之感觉。《枫湖仙宗》那一段“菖蒲讲座”后的騒人雅集、雅声,我们且来看、且来听、且展开去想象:“一拨拨文人雅士集聚到纪念馆的茶室内,弹琴吹箫喝茶,聊葛洪养生;书画泼墨挥洒,显性情风雅。真是:琴声、箫声、歌声,声声入耳;书意、画意、醉意,久久在怀。”安炉爱玩,书法是玩的,摄影是玩的,写作也是玩的,却玩得极雅,玩成了独具秀色的省级、国家级会员。玩出这样情趣的人,是高人?是性情中的真人?是仙人?摄影圈里有“好色”一说,这让我想到明人两则特别的小品:《招隐》与《达观》。《招隐》把古人津津乐道的隐事、隐于吏、隐于酒,改为“隐于色”。声称“一遇冶容,个人名利心俱淡”;《达观》则一反常说,说好色不仅不误国、不妨德、不伤世,而且可以“乐天”、“忘忧”、“尽年”。我不为人间好色之徒者造舆论,但我从中却看出了人间“离经叛道”的意味,还联想起了文学保持独立审美特性的事情来了。在安炉的古雅文字里,我倒也连带着读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一些哲学意味来了。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原《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在《咏而归》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好,说得“真”,我引来与大家分享:“《诗经》是好的,但要看出《诗经》的好,必得把秦汉之后的诠释一概抛开,直截了当地读诗。吟出那些诗篇的人们,他们曾经真实地活着,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美人就是美人,看了美人睡不着也不会说是心忧天下,等真要为国出征的时候,他们就尽他们的责,提起弓箭去战斗、去死——那是一种不曾被各种各样大话浮辞所蒙蔽的人生。”我喜欢那样真情的诗意文字,喜欢这样真纯的人生。

当然,我也喜欢安炉的书法,去年年末,安炉给我们作协理事每人书写了春联——希望今年仍有;我也喜欢安炉的摄影作品——近期他做的黑白艺术,我更喜欢,他在《第一场雪》里有许多这样精妙的创作,我尤其喜欢P344里的那一张照片,安炉笑着,是真笑,是自然的笑。到底是怎么个笑,大家可以问安炉自己,每天抄《心经》的他,是不是像弥勒佛般在笑。

最后,我说两个祝愿。一祝赵安炉先生在玩味生活中,玩出“近情切己身心安”的更多更妙的奇趣文字来。二祝我们的文友们,遵着鲁迅先生概括的台州人的特色“硬气”与“迂”,在各自的领域中“守木固愚,卓尔不群”。谢谢安炉!谢谢苍龙主席!谢谢主持人钱晓茗女士!谢谢大家!感恩美好的生活!感恩伟大的时代!我的祝愿是美好的。谢谢!

2022年10月14日

作者简介

袁伟望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陨石、雨果、清风、小徕、白溪钓翁等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