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淬火的情况中有表面硬度和硬化深度两种说法,表面硬度是表面的淬火硬度,相当于小件(直径10mm以下)淬火时的硬度,它依含量而変化,几乎不受合金元素的影响,这是结构钢的状况。而工具钢的淬火硬度虽然受钨、铭、钒等合金元素的影响,其硬度基本大于HRC60,这是肯定的。
对于结构钢:表面硬度=f(C%),可用下述公式近似地逬行定量计算:
最高淬火硬度(HRC)=30+50xC%(90%马氏体)
最低淬火硬度(HRC)= 24+40xC%(50%马氏体)
例如结构钢(S45C))为(含碳最为0.45%):
最高淬火硬度(HRC)=53
最低淬火硬度(HRC)=42
与此相反,淬火深度受钢的含碳量和特殊元素,以及奥氏体晶粒度的制约,也就是,淬透深度=f(C%、特殊元素、晶粒度)。
淬透深度在学术上称为淬透性(hardenability),通常用Df表示,特殊元素对于淬透性的影响最强的是硼,其次是Mn、Mo、Cr逐次降低,这些元素的影响效果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的关系。也就是(B的淬透性倍数)x(Mn的淬透性倍数)x (Mo的律透性倍数)x……。
淬透性是解决质量效应(mass effect)的武器。添加硼的钢叫硼钢,规定淬透性的钢叫做H钢。一般认为, 热处理用钢材应该根据淬透性(H)和价格(P)选择,价格便宜而且能满足需要的淬透性的钢材就是合适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