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方向,“东南西北”皆为姓。

 韩林图书馆396 2022-10-16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十一期间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最为明显的表现,奔向我国东南西北的往返车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个十一,七亿人在路上。

图片
图片

东南西北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提到东西南北,多指四方、到处 、各地、普之下或者单指的一个方向。很难联想到“东南西北”四字皆为姓氏。

图片

图片
01“东”姓

”作为姓氏读音为[dōng],起源于远古时期。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0位。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均有小规模的分布。说到“”姓的起源有三。

其一,为伏羲之后,舜七友东不訾的后代(七友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秦不虚、灵甫)。由此推算,东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其二,出自风姓,太昊伏羲之后有改姓东氏。据《路史》载,伏羲氏之后东蒙氏之后人有居于东方者,以居地为氏,后改东氏。

其三,汉复姓十三氏中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等复姓,后有改东氏者。

图片
02“南”姓

”作为姓氏读音为[nán],目前南姓人口排名为300名之外。南姓的来源较为复杂,源出有六,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省南姓较多,约占汉族南姓的75%。

其一,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源韵谱》所载:商王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初为大夫,后世子孙遂以祖名为姓,称南氏。

其二,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其三,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其四,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据《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隐:“系本'男’作'南’”,称南氏。

其五,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满族南姓来自那拉氏;今汉、藏、满、回、蒙古、朝鲜、僳僳等民族均有南姓。

其六,出自张姓,避祸,改为南姓。 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贤明,曾修兴济减河(天津娘娘河)、建青县盘古庙等好事,而其两兄弟却仗皇亲一贯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明世宗下令将其问斩。1547年前后,子孙四处逃跑,四个方向便演化为后来东、南、西、北四个姓氏,南姓由此而来。

图片
03“西”姓

西”作为姓氏读音为[],属于现在罕见姓氏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0.015%,其他省市分布较零散,广州,辽宁两省较多西姓,约占全国西姓人口的70%。起源有三。

其一,以国为姓,源于古代的西国,又名为西陵国,国中百姓以国为姓,便有了西姓。

其二,西姓源自战国时期魏国官吏西门豹,曾受魏国君主魏文侯之命前往邺都出任县令。在西门豹到任之前,邺都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漳河水患暴虐泛滥,而经过西门豹多年综合治理以后,这里到曹魏时期已成为一块“人见人爱”的丰饶富庶之地。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西门豹后人的复姓“西门”被逐渐简化成了今天的西姓。

其三,出自张姓,避祸,改为西姓。明孝宗孝康张皇后其兄,为人贤明,曾修兴济减河(天津娘娘河)、建青县盘古庙等好事,而其两兄弟却仗皇亲一贯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明世宗下令将其问斩。子孙四处逃跑,四个方向便演化为后来东、南、西、北四个姓氏,西姓由此而来。山东、河北西氏家族历史上更多可能是由于避祸由其他姓氏而改。东北的西氏是闯关东时期由山东迁移过去的,而安徽的西氏家族则很难确定。

图片
04“北”姓

”作为姓氏读音为[běi],北姓是一个人数极少的汉姓,但源流众多。至2008年,北氏族人现有人口一千七百十五人左右,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11%左右。

其一源于蚩尤之姜姓,出自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之后,把蚩尤部落整个迁移至北地,其后裔子孙以及部落族人中便以“北”为姓氏,称北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亦号称三苗姓本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其二由北郭等汉族复姓简化而来,该支北氏,源出复姓北人氏、北门氏、北官氏、北殷氏、北郭氏、北野氏、北方氏、北狄氏、北海氏、北土氏、北塘(唐)氏、北山氏、北乡氏等,后在汉、唐以后的姓氏省文简化漫长过程中,大多简改为单姓北氏。

其三源于古癸北部落,出自虞帝第三妃癸北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

其四源于古玄菟郡,出自高句丽民族,属于因地为姓且汉化改姓为氏。

其五出自张姓,避祸,改为北姓。

其六源于古邶国,出自上古商朝大夫北伯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