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迷惑,能科普一下吗?

 天高云淡wy 2022-10-16 发布于上海

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只需要记住两个地理坐标和一个军事集团。

两个地理坐标,在北边是晋阳、在南边是汴梁(州),也可以说是山西与河南;一个军事集团,是以山西为根据地的沙陀军事集团。

整个五代历史,就是沙陀军事集团一直在山西与河南两个地理坐标上来回折腾,而且是死命折腾。等这个军事集团折腾废了,五代基本结束。至于十国,你不用费心琢磨,因为十国都在边缘地带,对于五代的大势演化,不仅不重要而且没影响。

01.后梁代唐,后梁就是黄巢起义军

公元907年,朱温废黜唐哀帝,建立后梁政权,五代十国自此开始。

这个后梁政权是个什么货色?你完全可以认为它就是黄巢起义军,只不过领袖由黄巢变成了朱温。

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后来反水做了大唐的节度使。而这时候的大唐帝国早已崩溃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首先是各地藩镇节度使,统统不听话;其次是皇帝没军队,神策军捏在太监手里;第三是朝廷真没钱,将士就不可能卖力。所以,黄巢起义军,虽然一直被包围,却一直打不死。

朱温反正之后,局势立即发生变化。朱温本人非常能打,带过来的农民起义军也非常能打,关键是这伙人真敢冲上去揍黄巢。有时候,二鬼子就是比真鬼子更卖力,比如明末的吴三桂。原因很简单,就是朱温肯定不可能让黄巢再次做大。黄巢再次做大,第一个要灭的,就是他。

当然,还有一支力量,在对付黄巢起义军上,也不手软。这支力量就是位于山西的沙陀军事集团,首领是李克用。这伙人只认钞票、不讲政治,打仗等同抢劫、战争等同创业。所以,干黄巢,从来都是沙陀人第一个冲锋,其他藩镇军队在后面尾随。

朱温一边打击黄巢,一边招降起义军。等黄巢兵败自杀,朱温就接管了黄巢的全部力量。所以,黄巢起义军根本没被大唐消灭,而是反过来消灭了大唐,不过是换了个大哥、换了副面孔。这个线索可以简版叙述如下:

首先是内部搞分裂,一派还叫黄巢、一派叫了朱温。其次是两派搞内斗,朱温一派消灭、收编了黄巢一派。第三是朱温受招安,起义军变成藩镇军;最后,朱温带着藩镇军把大唐给灭了,建立后梁政权。

这时候的大唐藩镇呢?藩镇堕落了。节度使一直搞政治、分地盘,骄兵们一直搞起义、要钞票。这就是纯内耗,早就耗得没啥战斗力了。所以,在一帮废了的藩镇中间,朱温这伙人必须是中原最强军阀。原因就是起义军比藩镇骄兵更能打。乱世之下,强者定章程。因此,最后灭唐建梁的,只能是朱温这伙人。

02.后唐代梁,沙陀军事集团称雄

大唐的藩镇骄兵不行了,而隶属大唐的山西沙陀军事集团,却要多彪悍有多彪悍。为什么这伙人没能代唐自立呢?

第一个原因是缺乏合法性。对于沙陀人,中原藩镇视其为公敌,唐朝皇帝也满是猜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上到下,是个人都要防着沙陀人。所以,李克用要代唐自立当皇帝,那就太难了。

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准备好。沙陀军事集团不讲政治、只讲钞票。所以,他们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你真给钱、我真卖命,实在给不出钱、我自己抢也行。沙陀人的认知水准,始终停留在雇佣军层面,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过来。

但朱温灭唐以后,沙陀人就是再幼稚也知道时代变了。沙陀军事集团存在的唯一合法性根据,就是大唐王朝。因为大唐册封,所以这伙人才能在山西搞割据。而大唐之所以容许他们存在,就是要利用他们对付藩镇。一旦大唐被藩镇消灭,那这伙人自然失去存在的必要。

于是,后梁王朝一定要死磕沙陀军事集团,因为朱温要继承大唐的全部政治遗产,但肯定不会继承沙陀人。而沙陀军事集团也一定要死磕后梁政权,必须替老东家大唐报仇,关键是死活也不能承认大唐亡国了。但凡大唐被否定了,那沙陀人自己就也被否定了。

于是,后梁这个中原王朝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势王朝。因为山西沙陀人存在,它没办法展开统一攻略。所以,十国也就必然出现。其实远不止十国,有的国祚太短、有的地盘太小,所以实在没法算。你也不用知道十国都是谁,因为他们统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晋阳和汴梁这两个地理坐标,放大一点儿就是山西与河南。

李克用到死也没能斗过朱温,所以差不多就是被朱温联合河北藩镇给气死的。甚至,契丹人也插了一脚。这个残忍却不乏朴实的沙陀汉子,因为脑子不灵光,所以即便捏着最强军事武装也一直被欺负。李克用之后,沙陀军事集团的当家人换成了李存勖。英雄出少年,李存勖不久吊打朱温,而且等朱温死了,接着吊打朱温的儿子。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连带河北刘仁恭和草原契丹人一起揍。

后梁有国17年后,被沙陀军事集团消灭。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政权,现在叫后唐但当时就叫唐朝。沙陀人一定要把老东家唐朝的大旗给立起来。中原藩镇不是以沙陀人为公敌吗?这时候怎么允许李存勖当皇帝了?中原藩镇差不多都被后梁和后唐给兼并干净了。就是那个当了一百来年独立王国的河朔三镇,也给打没了。这时候,还存在的,也就剩下所谓的十国了。但十国不重要,它们也不想掺和中原这趟浑水。于是,沙陀军事集团正式称雄。

03.后晋代唐,只是沙陀军事集团的内斗

沙陀人有两个人弱点,一个是合法性太弱,但这时候已经彻底乱了,所以你们能打、你们就有合法性了;一个是没有准备好,具体说就是政治上不成熟,一伙雇佣军建立一个王朝,这种质的变化太难。所以,李存勖刚建国,后唐就搞起了武装内斗,沙陀人自己把他这位开国之君给弄死了。

李存勖之后,李嗣源成为沙陀军事集团的掌门人,成了后唐皇帝。李嗣源是个苦出身,有一种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成熟,所以做事比较沉稳。在李嗣源时期,后唐控制的中原天下,获得了一段难得的稳定发展期。

但李嗣源死后,沙陀军事集团立即搞起了内斗。先是,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把李嗣源的亲儿子唐闵帝李从厚干掉,然后自己当皇帝。再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勾结契丹人把李从珂干掉,然后自己当皇帝。石敬瑭之后,后唐灭亡,后晋建国,五代十国进入到第三代。

从后梁到后唐、再从后唐到后晋,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一直是晋阳和汴梁两个地理坐标在争夺天下。这时候,基本没其他地方什么事。后唐的首都虽然是洛阳,但经济重心仍然是汴州。如果把空间尺度放大一点儿,就是山西与河南争霸。最后胜利的肯定是山西,因为沙陀军事集团在山西;而胜利之后,却一定要把国都定在河南。这个乱世逻辑大体如下:

沙陀军事集团是当时的最强军事武装,山西一直是沙陀军事集团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所以,谁在山西、谁就能称雄。而从山西高地出发,南逼洛阳、北迫河北,完全是一副吊打天下的形胜气派。所以,胜败与否,完全取决于山西的沙陀军事集团。

沙陀军事集团搞完暴力输出之后,就要输出秩序,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新王朝。这时候,新王朝的首都,一定要设在汴州或洛阳,后期主要是汴州。因为汴州扼守大运河,不仅可以控制各方,而且能够接受各方输血。

简单说,就是山西有兵,输出暴力的时候,就是山西称雄;河南有钱,输出秩序的时候,就是河南定都。

而五代之所以更迭不断,主要原因就是军事和政治或军事和经济的不平衡。山西这个地方始终捏着最强武装,所以随时都可以杀进中原换个王朝。这就是五代自然演化出来的博弈格局。但这个博弈格局被石敬瑭给打破了。因为割让幽云十六州,导致北方无险可守,所以契丹人随时可以参与中原争霸。

04.契丹灭晋,后汉短命是因为山西变弱

石敬瑭,因为契丹人的支持,所以当了皇帝。但石敬瑭的后人,也因为契丹人的反对,所以当了亡国奴。

原本的格局,应该是沙陀军事集团在晋阳和汴州两个地理坐标上来回折腾。

但,因为丢失了幽云十六州,所以草原势力想入主中原就入主中原。契丹人打乱这个原有格局,直接搞得中原无主。天下大乱,山西必出枭雄;中原无主,那就更是山西章程天下。

契丹人当然也想借机入主中原,这是他们一直的梦想,而且梦想已经成真。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在汴梁登基、建国大辽。然而,这个比沙陀更落后的草原民族,虽然武力第一,却无力输出秩序。所以,这伙人怎么进来的,还要怎么回去。

建立中原新王朝的任务,还要交给山西的沙陀军事集团。于是,沙陀集团的新任领袖刘知远从山西起兵,他不是杀入汴梁,基本上是走进来汴梁的,然后建立了后汉王朝。但后汉就真心没必要多说了,因为从立国到灭国总共三年时间。

为什么后汉国祚这么短?

你不用考虑宫廷斗争的细节,因为细节真实早已湮灭在历史噪音之中。所以,我们只能从大趋势上着眼分析。先从两个问题来分析一下这时候的天下格局:

第一个问题:后晋代唐,石敬瑭为什么要勾结契丹人?要知道李存勖可是带着沙陀军事集团把幽州藩镇、后梁王朝和草原契丹捆在一起打的。原因就是累年消耗,沙陀人变弱了。你的确很能打,但打仗是会死人的。所以,晋阳这个地理坐标只能越来越弱。

第二个问题:十国第一强的南唐就在淮河边上,为什么不向北推进、建立新王朝?南唐的战略失误只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围绕汴州这个地理坐标的力量越来越强。因为河朔三镇这时候已经打没了,河南、河北与山东连成一块。所以,汴梁这个地理坐标自然越来越强。

能逐鹿天下的,只有两个地理坐标。即汴州和晋阳,用河南与山西更恰当些,颗粒度大一点儿,理解成本更低。而山西越来越弱、河南却越来越强,所以沙陀军事集团建立的后汉政权就没那么轻松搞定天下了。

然后,后汉国祚3年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沙陀军事集团在政治上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内斗就不能停。于是,直接原因是内斗把自己给斗死了。

直接原因只是快变量,这时候两个慢变量就发挥了决定作用。

一个是慢变量是制度上的变化。从后梁开始,每一个五代王朝都在扩充中央禁军,当时称侍卫亲军。原因是唐鉴不远,大唐就是被藩镇搞死的。于是,到了后汉时期,中央的侍卫亲军已经非常强。

再一个慢变量就是前面那两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即汴州这一地理坐标的力量越来越强,晋阳这一地理坐标的力量越来越弱。

于是,从后汉开始,能够改朝换代的,就不再是山西的沙陀军事集团,而是汴梁王朝的侍卫亲军。因为距离近,就在朝廷眼前;所以效率高,政变周期以天为单位。只需黄旗裹身和黄袍加身,就能完成政变。郭威澶州兵变,黄旗裹身,第一次上演比较仓促,但更真实;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仓促造反还能把龙袍制作好了,准备着实充分,但更像预谋良久。

05.后周天下,运气是它的通行证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都干什么了?他就在搞内政。经历郭威的治理,汴梁这个地理坐标基本上实现了经济上的碾压。打仗打得就是人口和钱粮。没有这个基础,根本无法在乱世丛林立足。

但是,郭威之所以能用将近五年时间搞内政,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前提就是晋阳这个地理坐标得给机会,具体就是山西的沙陀军事武装。

朱温为什么不行?代唐建梁之后,朱温为什么不去休养生息、搞内政?朱温还真去做了。没有朱温,汴州这个地理坐标在晋梁争霸的时候就能打废了。正是因为朱温的努力,所以河南的老百姓才没有变成流民。但朱温没法搞,甚至连一年时间都休息不了。因为山西的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根本就不同意。

但这时候的郭威却完全可以,因为沙陀军事集团就剩下一个晋阳的北汉政权了。给不给就会,沙陀人已经说了不算。

郭威搞内政,柴荣搞武功。周世宗是个奇男子,别说给他三十年时间,就是给他二十年时间,这位雄主也能把幽云十六州给弄回来,建立一个比肩汉唐的大帝国。但可惜啊,历史只给了他六年时间。即便是六年时间,幽云十六州的瀛、莫二州的关南地区也被他给收复了。北宋也就是靠着周世宗拿下的关南地区跟契丹人抗衡的。

但柴荣就不需要机会了吗?他也需要机会。先南后北这个战略没毛病,因为契丹人太难打。所以,周世宗三战淮南,直接把十国第一强南唐赶到了长江边上。同时,出兵陇右,拿下了秦凤成阶四州,把后蜀封在秦岭大山出不来。但是,做这些事,都需要时间。周世宗能够有时间,就是历史给他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契丹人给的。此时的契丹辽穆宗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醒着的时候就干两件事,一件是打猎、一件是喝酒,其余时间就是醉酒闹事和倒头便睡。高平之战,沙陀武装和契丹骑兵一起进攻后周,完全就是一场灭国战。结果呢?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一个冲锋就把沙陀人和契丹人打得哭爹喊娘。这还不算完,直接攻到山西,把晋阳包围了20多天。要不是诸将不卖力,柴荣这时候就要发动收复幽云十六州之战了。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拒绝运气,任何时代的伟大也不能拒绝运气,运气甚至都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这时候,运气这个东西终于垂青了这个久经战火的中原天下。

06.深度分析

五代乱世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从秩序层面摧毁了大唐帝国。秩序乱了,问题也就出现了,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个是老问题,几十万职业军人你怎么养。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军队数量在高峰时期上涨到了八九十万。记住,这些人不是府兵,而是募兵。当兵打仗不是他们在耕种稼穑外的兼职,而是养家糊口的主业。五代十国的第一个逻辑,是节度使听士兵的。因为这些人已经形成了士兵利益集团。关键是打仗不行、索求无度。“长安天子、魏博牙兵”,就是写照。士兵集团的顶层牙兵,成为皇帝之外最快活的职业了,哪个朝代也付不起这个成本。

一个是新问题,就是我们一直认为的藩镇割据。节度使制度,不一定导致藩镇割据;节度使,也不一定敢跟朝廷叫板。从玄宗朝到宪宗朝,被干掉的节度使数不胜数。但节度使听士兵的这个逻辑,则必然导致节度使要跟皇帝叫板。士兵利益、朝廷利益,一定会发生矛盾。听士兵的,节度使可能被朝廷干掉;听朝廷的,节度使肯定被士兵干掉。你让节度使还怎么玩?后来一定是节度使带着士兵跟朝廷叫板。这就是藩镇割据。同时,也发展出了五代十国的第二个逻辑,即皇帝听将军的。在这个逻辑之下,换皇帝、杀皇帝,就跟砍瓜切菜一样简单。

一个是大问题,凡事你得跟着钱走,就是国家没钱了。节度使不听话了,那就换掉,换掉就造反,造反就要花钱。所以,河朔三镇就成了独立王国,整个河北富饶之地,彻底不给国家交税了。军队太多,那就裁军,裁军也要造反,造反还要花钱。庞勋之乱就是八百武宁职业军人给搞起来的。节度使撤不了、军队裁不掉,那就只能向老百姓征税。于是,江淮盗匪横行,基本上就把这个新财源给毁了。要命的是庞勋起义波及的山东地区,在后来又搞出了王仙芝和黄巢起义。结果就是农民起义把大唐搞没了。

以上是大唐后期的问题,但全是五代十国的问题。因为朝代虽然变了,但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五代十国的主要内容是:沙陀军事集团在晋阳与汴州这两个地理坐标往返奔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内容,简单概括为三个原因:一个是山西形胜,乱世山西必出枭雄,这已经成了一个历史规律;一个是沙陀崛起,草原精蛮与中原风华杂交出来的一伙人,从来都是最强的;一个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被打废了,始终支撑不起一个强势王朝,一直被山西沙陀力量压制。

人为谋算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依靠历史叙事自然演化。历史叙事自然演化,会非常残酷,基本就是在互相绞杀中杀出解决方案来。

一个演化是制度上的。从后梁到后周一直强化的中央禁军制度,在柴荣和赵匡胤时期最终完成。举国精选的侍卫亲军和殿前军,成了比沙陀人更强悍的力量。没有这个力量,就不会有周世宗和宋太祖的武功卓著。

一个演化是力量上的。沙陀人越杀越少,杀到五代结束,基本上就杀的差不多了,以后都很难找到沙陀突厥。中原藩镇也越杀越少,到五代结束,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方,已经没有尾大不掉的藩镇了。

肯定要问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钱从哪来?

首先是养兵的成本降下来了。北宋在平定四川之前,赵匡胤的精选禁军才多少人?也就十万人,不可能再多。拿出六万收复四川,剩下四万盯着北汉。如果赵匡胤能有二十万精选禁军,他早就把四川、南唐和北汉捆在一起打了。

再有就是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也就是十国。这伙人一不参与中原绞杀、二不向朝廷交税,那就只能休养生息搞经济了。五代后期,后蜀和南唐简直富得流油。

安史之乱导致的新一波北人南迁,开发了江淮新财源。大唐续命150多年,主要靠的就是江淮地区。战争已经把经济打到了底线,而一旦秩序恢复、统一市场形成,经济立即就会有起色。

因安史之乱而秩序崩溃,因秩序崩溃而问题激化。然而,人为谋算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恢复秩序,那就只能依靠历史演化。但历史演化是残酷的,残酷的叙事就是五代十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