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北老家秋收期间,我在乡村拍了这17张图片,感觉特别扎心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0-16 发布于北京

图文:红艳

秋高气爽,如今,老家乡村的田野里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芳香,除了水稻和棉花还有部分待收割,玉米和黄豆基本都已经收入仓里。

现在的农村,种田比过去方便多了,机械化的普及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令人扎心的是,一些老人为了节约一点钱,不舍得花钱请收割机,宁愿采取人工收割的方法,可以想象这样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走进农村,一派忙碌的景象,放眼望去,田地里干活的人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中青年的身影基本上看不到。

如今的农村,处处显得特别幽静,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不少房屋都被一把锈迹斑斑的老锁尘封多年,只剩下老人驻守故土,维系着那份难以割舍乡情。

田间,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捆扎那些散放着的稻草。

一位老人正在阳光下,晾晒稻草,秋收之后农闲的日子,它们将被用来编制包片。

在村庄里,不少房子已经空空如也,让人看了,不禁感叹人去楼空之悲凉和世事变幻之无奈。

这户人家的门口,已经杂草丛生,站在老屋的门口,我听见风的倾诉,似乎也看见了老屋从前喧哗的一切。

曾经就读的学校,已经人去屋空,曾经那一张张笑脸,多么灿烂,如同在记忆的河水中,增添了几点驳驳光影。朗朗的读书声已成为历史,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在村庄一户人家的婚礼上,前来赴宴的人,都是老人,昔日吃大席时那种欢快的场面一去不复返。

我被这位大叔喜乐的神情感染着,他是我见到相对较为年轻的劳动者,但他也已经年近70岁了。

或许,老人的辛劳和如今的社会发展,看着有些不太协调,但他们劳作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感人,那是我眼中感觉最为本真的一种状态。

这对老年夫妻,在田间拔葱苗,这些葱苗寄托着他们的希望。

这位年迈的爷爷,在拾棉花,我相信老人家绝对不是为生活所迫劳力,或许,干点活能给他带来存在感。

或许每位父母都是一样的心境,只要自己能够动弹,就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如今,种地赚钱越来越难了,对农村的老人而言,或许种地只是一个体现价值的象征。

我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心底都会不由地泛起一丝丝的乡愁,这些熟悉的生活画面,对农村长大的我们而言,永生难忘。同时,也向这群固守家园默默耕耘的老人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