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51:闹市处决,撒尿羞辱,第一汉臣崔浩为何落到这步田地

 昵称TiFNlDv4 2022-10-16 发布于河南

崔浩作为北魏太武朝第一汉臣是个绕不过去的角色,这个人随着权势地位的升高,逐渐暴露出了很多弱点。其中最致命地就是恃才傲物,犯了文人共同的毛病。

仗着太武帝的宠信,崔浩不计后果地和那帮鲜卑贵族硬杠。在朝政改革中损害了鲜卑旧贵族的利益,在灭佛运动中惹恼了广大佛教信徒,又和虔诚信佛的太子拓跋晃结下了梁子。

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毕竟他还有太武帝这个最大的靠山,谁也撼动不了他的地位。

最后将他送上死路的,是他激怒了太武帝。

这就是自寻死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早在国史事件发生的九年前,崔浩就曾惹恼过太武帝。那是在神䴥三年(430年)的九月,崔浩想参照魏晋时代的门阀士族制度,整顿官员品级,辨明官员姓氏和出身,严格依据出身门第选拔官员。

崔浩这样搞势必会引起鲜卑贵族的不满,他的表弟卢玄就劝他说:“设计制度要根据具体情况,不能僵硬照搬,兄长如此做法,能有几人支持呢?还请兄长三思呀。”

对卢玄的话,崔浩根本不听,一意孤行推行他的新政,结果果然触犯了鲜卑贵族的利益,犯了众怒。

再后来崔浩甚至触怒了鲜卑贵族里的骨灰级元老司徒、北平王长孙嵩。这长孙嵩的地位在当时简直就是活化石,三朝老臣,鲜卑勋贵,在朝中地位非常尊贵,皇帝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崔浩又是如何得罪了这位鲜卑老臣呢?归根结底还是崔浩那张嘴惹出的麻烦。

崔浩出身于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这个家族是魏晋时代北方著名的门阀士族。崔浩在这种环境长大,不可避免地深受等级观念思想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就是他对待南方世家大族的态度。

东晋豪门太原王氏家族的王愉被刘裕灭族,王愉的孙子王慧龙侥幸逃脱,逃到北魏寻求庇护。崔浩一向仰慕太原王氏的盛名,听说王慧龙逃到了平城,就游说弟弟崔恬将女儿许配给他,先攀上亲戚再说。

太原王氏世代遗传酒糟鼻,王慧龙也不例外,但崔浩一见到王慧龙的酒糟鼻就脱口而出:“果然是王家的男儿,真乃名门之后。”后来崔浩更是多次在鲜卑贵族们面前夸奖王慧龙,这种挑衅性行为激怒了那帮贵族们,尤其是资深元老长孙嵩。

怒不可遏的长孙嵩找到太武帝告崔浩的状,斥责崔浩吹捧王慧龙,贬低我大魏国俗教化不如南方,其心可诛!

太武帝一听也很生气,把崔浩叫去骂了一顿,崔浩不得不认怂,向太武帝脱帽谢罪。

除了得罪鲜卑贵族们外,在为皇长孙拓跋濬选择师傅一事上,崔浩也和太子拓跋晃发生了冲突。他推荐的三个人都是自己的亲戚,这令太子拓跋晃大为不满,认为崔浩这是任人唯亲,强行提拔自己的亲戚,还想干涉皇家大事。

太武帝听说后也很生气,因为他也有自己心仪的人选,那就是幽州刺史李崇的儿子李䜣。太武帝找来崔浩责问为何不选李䜣?崔浩辩解说李䜣去外地了,故而没有选他。

太武帝一听这敷衍也太不敬业了,更生气了,怼道:“可以等李䜣回京后再选嘛,你急啥?”

最后舍弃了崔浩举荐的几个人,另选了几人做皇太孙师傅,保全了太子的颜面,这事儿才算了结。

从这些往事中不难看出崔浩早已经危机四伏,他在短短的几年间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连他唯一的靠山太武帝都对他颇为不满,这就太危险了。

现在国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平城百姓茶余饭后就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八卦皇家那些丑事,讥笑戏虐之声不绝于耳。平城是当时有名的大城市,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吃瓜群众里不但有汉人、鲜卑人,还有西域胡人、高丽人,甚至还有南朝刘宋的使臣,这事儿只怕已经传到江南去了,这结果令崔浩始料未及。

敢情自己花大力气做了一件羞辱皇家的蠢事?

崔浩仿佛已经感受到拓跋皇族们的愤怒,他的前途命运充满了杀机。太武帝会如何处置这件事,面对朝野上下的怒火,他还会庇护崔浩吗?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四月,太武帝从悬瓠前线回到平城,第一件事就是下旨逮捕崔浩。

崔浩双手一摊:老夫休矣......

六月,在有司审讯下,崔浩承认了自己受贿的罪行,他的修史团队除了高允一人外,全都下狱论罪处死。

高允能逃脱一死是因为太武帝很赏识他,另外太子拓跋晃和他关系很好。太武帝下旨抓捕崔浩党羽时,高允正在中书省里值班,对此变故毫不知情,太子闻讯立即派人把他接到东宫保护起来。

第二天太子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求情,路上他叮嘱高允一定要和崔浩划清界限,撇清关系。结果一见到太武帝,高允就承认在修史中自己负责的比崔浩多。

这话急坏了太子,他连忙解释道:“高允这是吓糊涂了,修史全是崔浩支持的。”

太武帝又问高允:“太子所言属实否?”

高允也是个耿直之人,坚持自己刚才的话,仍然坚称自己全程参与修史。看到高允如此坦诚,太武帝觉得他是个难得的忠臣,便赦免了他。

后来太武帝命高允书写崔浩等人的罪状,高允抗旨不写,他拜见太武帝陈述:“崔浩修史触怒天威,但罪不至死,如果有其他的罪行,微臣不知,请陛下告知天下。”

这话再次激怒了太武帝,下令将高允绑起来,威胁不写就杀掉他!

高允依然不为所动,这种犯二的大无畏气概打动了冷血动物太武帝,最终还是放了他。

不得不说高允的运气真是好到爆表,几次死里逃生,最后一路绿灯一口气活到了98岁。五朝老臣,备受尊崇,这辈子值了。

崔浩就没有高允那样的好运气了,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在太子与鲜卑贵族的合力围堵下,崔浩终于翻船了,被投入大牢问罪,此时他已经70岁了。

崔浩获罪,他的家人以及姻亲也没有逃脱全部诛杀,不但清河崔氏不分远近亲疏,尽数诛杀,连他的妻族太原郭氏,母族范阳卢氏、河东柳氏等汉人大族都被一网打尽,北方的士族名门遭到沉重打击。

至于崔浩本人的结局也非常凄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六月,太武帝在南征前三个月处死了崔浩。崔浩被杀于平城西市,临刑前还被游街示众,对于这位严酷镇压佛教的前宰辅、第一汉臣,平城百姓并没有多少同情,甚至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为了羞辱崔浩,十几个卫士围着往他头上撒尿,崔浩不时发出凄厉地哀嚎。崔浩和太武帝这对忘年之交本可以成为苻坚和王猛那样的模范君臣,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却不想虎头蛇尾,喜剧开头,悲剧收场。崔浩以自己的鲜血为自己几十年的仕途生涯画上了一个血迹斑斑的叹号。

这件震惊天下的大案史称“国史之狱”,牵连被杀的人不计其数,从此修史成了所有文臣学士的梦魇,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变成下一个崔浩。因此北魏的修史工作便陷入了停滞,一直到北魏分裂,高家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后,才命史官魏收正式编写《魏书》,北魏的正史最终在北齐魏收手中完成。

不知魏收写到崔浩传时手心里是否出汗了呢?殷鉴未远,令人无限感慨。

崔浩被杀一年后,深受太武帝器重的太子拓跋晃突然神秘死去。虽然朝廷宣称太子是积劳成疾不幸病故,但是关于太子之死的隐情却早已在平城乃至江南传开了。

太子之死并不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