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三位弟子可否从政,孔子是什么态度呢(一)(6—7—1,讲于2021年9月28日 )

 惟虫能天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主雅客来勤

 三位弟子可否从政,孔子是什么态度呢(一)


《论语》载,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关于本章内容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不同在于对“于从政乎何有”的理解上。一种是说从政没有问题,一种是说不适合从政。

第一种解读讲的是,季康子问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可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国家大事有什么困难呢?再问,冉求这个人可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在本章中,孔子对仲由、子贡和冉求做了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为官又有何难?

从相关记载看,他们三人在从事国家行政事务方面各有特长。仲由出身卑贱、家境贫寒,但却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仲由还能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足以掌管拥有千辆兵车诸侯国的军政大事。孔子认为仲由的特点就是果,即果敢,说干就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子贡口才出众,曾担任鲁国之相,善于从事外交活动,他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成功,从而保全了鲁国。孔子认为子贡的特点是达,即通情达理、善与人交。冉求的特点是艺,多才多艺,本事很大,曾做过季氏家宰。这些特点对于搞政治很合适。孔子认为,对这三位弟子而言,做官都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季康子问的是从政的事,因之孔子对三位弟子的评价多体现在才干和能力方面,而不是心性修养。可见个人的修养境界与可否从政并非一回事。尽管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其内圣境界非其他弟子所可企及,但季康子却没有问其可否从政。即使问到,孔子也可能会是另一番评价。

转凡成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