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讲清楚:和田玉商常说的肉质细腻,过眼过灯无结构到底是什么效果?

 和玉大叔 2022-10-17 发布于新疆

和田玉商对玉石的描述经常冒出一些“很仙”的词,让许多新玉友听的是“云里雾里”。尤其是在描述和田玉最重要的指标——细度的过程中,更是常用混淆名词,比如细度如羊油,过灯无结构,可过眼等等,这类说法的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级别?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和田玉行业比较认可的“结构感”说法,一般是指用肉眼观察和田玉,肉质部分不应该出现非常明显的条带,团块状杂质。其实正常情况下我们能买到的成品,大多数都会尽可能的避开肉眼就能看到的瑕疵。尤其在山料考评中,基本上除了糖色、脏裂,明显的脏色不应该存在,也就是说结构的评判一般不考虑纯净度因素,这是起码的指标。

玉石的“肉眼结构”,实际上不是书本上介绍的和田玉“纤维交织”结构,那是达到了显微镜级的地质科学。真正的透闪石交织结构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我们所能看到的“结构”多半是和田玉的透闪石晶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团块无序发生一些交叉,有的晶胞发育长短不一,缝隙不均匀,排列不够有序。自然光入射后会产生或明或暗的少量漫反射被肉眼捕捉到,也就形成了视觉上的结构感。

一般情况下,玉石想要达到“肉眼无结构”的等级是非常艰难的。这就要求透闪石不但天然晶胞排列较为均匀,必要是还需要少量阳起石参与。阳起石颗粒较小,可以填充在透闪石缝隙当中,增加了光线透过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光线漫反射效果。肉眼起来就是“肉质更加平滑”才有机会达成所谓“没有结构”的效果。

事无完美,阳起石含量稍微一高(可能也就是零点几个百分点),整个料子就会偏青、闪灰,这也是为什么让许多玉友感到奇怪的事——那些看起来肉质较青,偏灰的原石却经常结构细腻,反倒是那些白的发光的料子,大多能看到米粥样的明暗变化,这就是其中的科学原理。

根据大叔的市场经验,一般情况俄料碧玉一些偏色料,确实可以达到肉眼无结构的效果。白玉想要达到这个级别特别贵,只有少量青海的野牛沟料和部分俄国巴沙料可以做到这一效果。最近这些年产的新料,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肉眼无结构的。所以玉商更喜欢以“过眼”、“过灯”,而不是“无结构”来形容玉料,这些说法是指肉质颜色纯净,同时能看到少量的团块结构,也算是均匀分布,而不是弥散的明暗效果。

玉质细腻程度是和田玉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但也不能非常死板的去死盯这一指标,比如在白玉中,能达到“无结构”的所谓“钢板料”基本颜色都是微青甚至能看出灰色。且末出产的“羊脂白玉极品”米达料,比较好的料子确实也能做到无结构,细细品来颜色总体还是泛青,略微有点“肥皂感”,这世间没有完美之物,只能看各位玉友如何取舍了。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