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插图:喵喵夏,讲述:子吉妈妈,女 01 有多少家长像我和娃他爸一样,觉得宇宙的尽头是孩子上大学。 之前夫妻俩如何省吃俭用,一路鸡娃上大学的经历就按下不表了。 家家大同小异,个中精神与经济的双重付出,大家都懂的。 就像王子和公主幸福地走进了婚姻一样,都以为孩子上大学了,工作了,从此老父亲老母亲就可以活给自己看了。 可是,现实残酷到露骨。 02 简而言之吧。 我儿子叫子吉,生于1998年。 老公是房企会计,我是一名幼师,二线城市生活。 曾经觉得,孩子上初中、高中那几年,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光。 房贷、车贷、教育贷,以及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各种学习动员。 中考、高考,考的是孩子。 可是,何尝不是中国家长的一场历劫。 留下的阴影是,我至今做梦时常梦见孩子在考场里,空了整整好几页的题,或者答题卡用的铅笔不对…… 03 盼望着,煎熬着,孩子终于上大学了。 广州重点高校,金融专业。 所有人都跟我和娃爹说:“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好的专业,等孩子工作了,你俩就等着享清福吧。” 其实,现在的父母,有几个是图孩子将来回报自己的。 通俗地讲,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与社保,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很低:自食其力,将来不啃老就是烧高香了。 当然,这是下限。 我们心中也有理想,觉得那么好的学校,又是那么好的专业,儿子的未来一定比我们夫妻俩要好上许多吧。 毕竟,他的起点与基础都比我们高出太多。 到那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地被后浪拍在沙滩上,躺平。 04 2020年秋天,子吉毕业了。 他拒绝考研,准备在职场上大展身手。 可是,从大四投简历开始,他就一直在接受暴击。 先后四次参加过银行系统的统招考试,都被刷了下来。 用他的话说:“太卷了,一个银行比一个银行出的题刁钻变态,连三层矩阵、粒子静态能源公式、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这样的东西都上来了,感觉不是银行招人,而是中科院在招储备院士。” 几轮应试失败,他表示得参加培训,不然毫无胜算。 培训三个月,费用2万。 我和老公怎么也没想到,孩子都该赚钱了,结果,我俩又穿越回初高中时期给他付补课费的日子。 可是,疫情之下,工作本就难找,学习这种事情,能不慷慨解囊吗? 05 最终,子吉完成了培训,但却依然没能通过银行笔试。 我和他爸不禁问:“你大学四年外加这次培训,知识都学哪去了?” 但他一会儿说这种招聘有内幕,一会儿又说笔试内容特别跑偏,跟专业知识不搭界。 就这样,小半年过去了,工作丝毫没有着落。 子吉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每天晚不睡早不起,晨昏颠倒地过着。 一过问工作的事情,他就很不耐烦:“我比你们还急,可这事不得等人家的消息吗?是我说得算的吗?” 考试失败、一个又一个简历石沉大海后,有一天饭桌上,子吉跟我和他爸说:“要不,我考公务员吧?” 我俩当时觉得他放弃自己的专业比较可惜,可他一点也不觉得:“我看了,像我这个专业,要想轻松拿到offer还是需要考研的,但我不想再读书了,我想工作,早点养活自己。” 这话,没毛病。 更何况,一场疫情让大家觉得有份旱涝保收的公务员工作也是有优势的。 子吉迅速在网上下单了公务员考试教材,第二天就送到了家。 可是,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学着,每当我们问他学得怎么样时,他就说我一个名校金融系毕业的,学这玩意儿还不跟玩似的。 06 现实却啪啪打脸。 他第一次考公的分数低得可怜。 我们说他没有认真看书,他则说试题出得偏而怪。 接下来的事情我尽量概括着说吧。 考公失败后,子吉还动念考研、出国、考教师资格证。 但最终都无果而终。 我们慢慢发现,他只是嘴上焦虑,很有追求想法,其实,他根本没有就业的紧迫感。 反正,在家有吃有喝有游戏打的,何必出去被社会毒打呢? 07 工作没找到,可是,他在生活上丝毫不觉得毕业了,还靠爸妈养活有什么不妥。 23岁的大小伙子,常常把自己的房间搞得一团糟,不说坚决不会收拾。 每天中午,我和老公不在家,他就点外卖。 哪顿外卖都没少于50元。 手机里没钱了,就一个微信发过来:“老妈,求支援。” 不仅如此,自己没收入,吃穿用度却毫不含糊。 一双鞋子上千元,去了就试,试了就不脱,然后让我们去结账。 我们觉得太贵了,但他说:“我马上要参加工作了,鞋子是最代表品位的地方,不能凑合。” 有天晚上,我看老公在试穿子吉那双新鞋子。 我问他:“你干吗?” 他说:“感受一下上千元的鞋子走路什么感觉。” 搞笑吗? 一点都不。 我们赚了大半辈子工资,可是,真的不曾舍得给自己添置一双上千块的鞋子。 08 不仅如此,儿子人在家中,但开销一点不比他上大学时少。 他几乎每周都跟同学聚会,每次聚会前,都会嘻皮笑脸地跟我和老公化缘。 一顿饭三五百块都是低配。 我们觉得他在充大方,他却说这年头没人脉寸步难行。 “我现在没工作,不得广撒网吗?你不也经常说,不一定哪片云彩能下雨,所以,做人先舍才有得。” 可是,我和老公都并非高收入人群。 更何况,我们还帮他首付了一套婚房,每月还有房贷要还。 但子吉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毕业了,却依然是伸手族。 他跟我们要钱时,我们也会跟他算账,表示父母赚钱不容易,他就跟我们画饼:“我这不马上就工作了嘛,到时候,工资全交给你们。” 说这话时,好像他真的马上就有班上了一样。 事实上,一天天过去,他找工作的热情逐渐衰退。 一会说出国,一会说考研,一会儿又说等疫情结束,去北上广闯荡。 这些,只不过是让自己看上去很有追求,很有规划罢了。 其实呢,不过是间歇性发誓,然后持续性躺平。 09 我和老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从前,我们为他的学习操碎了心。 而现在,好不容易盼着他大学毕业了,却要继续跟着操心。 工作找得不顺利,他要么出去跟朋友玩,要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通宵打游戏。 有一天,老公下班看到他房间里一片狼藉,外卖盒子就那么敞着盖放在书桌上,房间连窗帘都没打开,而子吉正在呼呼大睡。 老公彻底火了,把他叫醒,好一顿教训。 面对爸爸的数落,子吉一点不服气:“我们这届毕业生刚好赶上疫情,就业环境不好,这能怨我吗?疫情是我搞出来的吗?你以为我愿意在家啃老啊?我也是要脸的。” 爸爸说一句,他回十句,全是客观原因。 轻易不发火的老公当天被气得饭也没吃,在房间里唉声叹气。 10 子吉工作没着落,他自己丝毫不着急,可我们俩根本坐不住。 没办法,没什么人脉的我们通过无数关系,终于帮他找了一份去银行做柜员的实习机会。 我们当时激动坏了。 心想以子吉的学历、专业,当一个普通柜员绝对没问题,总归有转正希望。 于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好好表现。 结果人家还没有去上班就要求买车代步。 我们自然没有同意。 结果,他只去了三天,就以这份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特别琐碎,跟他专业不对口为名,拒绝再去上班。 我和老公真的气炸了。 父子俩大吵一架,子吉开始收拾行李,说我们都不懂他,不支持他,他要去北京发展了。 我们没拦他。 心里很清楚,以他的这份浮躁,去哪里结果都一样。 这世界哪里也不缺大爷。 果不其然,走了半个月后,他回来了。 除了说北京就业环境也不好之外,这次终于承认自己学业不精…… 他说希望我们给他点时间,让他考研,这样在就业市场会更有竞争力。 11 可是,我和老公几经商量,并没有同意。 近距离了解成年后的儿子后,我们发现他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脚踏实地的心态。 说到底,就是从小到大都在抓学习,根本没有生存危机意识。 所以,我们还是建议他先找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缺哪儿补哪儿。 此时此刻,我和老公已经放弃了对他成为所谓高级白领的虚妄幻想。 对他的期望一低再低,只要能自食其力,做什么工作都行。 或者再低一些,他有工作,哪怕不能养活自己,让我们少贴补点也行。 12 后来,子吉去同学单位做过临时工。 老公还试着带他接过私活,给一些公司代账。 但是,每一份工作他都做得稀碎,没有长性。 初入社会,我们觉得他应该谦虚地保持学习心态。 可是,他的眼高手低,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 就拿爸爸带他做账这件事,老公都干大半辈子了,只要是账没做完,一定加班加点,甚至凌晨两三点才睡也是常有的事情。 子吉呢,坐那儿干活,一会起身喝水,一会说腰疼,一会接个电话,活没干多少,很快就困了。 还跟爸爸科普:“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现在拿命换钱,将来就得拿钱买命。您也不年轻了,别那么拼命。” 13 真的很无语。 两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子吉至今无业,却并不觉得焦虑。 焦虑的,是我和老公。 我今年刚好50岁,原本打算办理完退休就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可是,最终还是跟单位续签了返聘合同。 老公呢,好多年不帮人代账了,如今又重操旧业。 他白天在单位忙活一天,晚上回来还得继续工作,做完账后就失眠。 我劝他休息,可是,他一声叹息。 14 夜晚失眠,我俩认真往回推倒。 能够反思的就是,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从小到大,没让子吉吃一点苦,感受到一点父母的艰辛。 我们的目标非常单一,只要他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就是终点。 但事实证明,大学校园外的生活才是他最漫长的一生。 以他现在的本事与状态,他拿什么应对? 养活自己尚且是问题,更别说将来撑起自己的小家。 15 我们无比想不通的是,我和老公没有学历光环,没有父母依傍,但至少还有为了生活可以低下腰去的吃苦耐劳,靠双手挣来如今的生活。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反而连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 真的,人到中年最大的辛酸可能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是公司裁员。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福享得,苦受得,为了活下去,我们什么行业都做得。 人到中年最最扎心的,就是你举半生之力,将孩子托到高处,结果,孩子过得还不如自己…… 那种劳累一天回到家,看到年纪轻轻无所事事的孩子,你顿觉人生无望。 16 或许,还是我和老公不够狠心吧。 用闺蜜的话说,应该把他撵出家门,让他自己租房子,自己做饭,自己养活自己,无所依傍。 老公也放过同样的狠话,说让他去送外卖。 结果他说:“我就别跟外卖小哥抢饭碗了,不然这么多年的学不就白上了。” 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怎么就这么没出息,这么筋骨懒散,精神全无? 再憋下去,我真的要抑郁了。 所以,来小念这里吐吐槽。 既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同时也给很多爸妈提个醒:别单纯地把目光全部对焦在孩子的成绩上,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父母生计的体恤和成年后要靠自己的自尊心,是一定要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