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第一时间反攻京城,夺下皇宫。当时周恭帝、小符太后都背叛迁居到皇家寺庙,已经被赵匡胤兵马控制。并且,赵匡胤亲自带兵清剿皇宫,将周世宗其他子嗣全部缉拿,该杀的杀,该抓的抓。也就是说,除了周恭帝,后周已经没有其他皇子有名分继承帝位。而周恭帝已经被赵匡胤掌控。
开封的使节抵达后,在招待宴会上,李筠出人意料地令人请出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画像,悬挂于厅壁之上,竟然对着郭威的画像,号啕大哭起来。此举表明李筠不愿归顺新朝廷。究其原因,并非仅仅忠于后周,而是他认为赵匡胤乃是后辈,居然这样爬到他脑袋上,心有不满。况且赵匡胤授予他中书令之职,表面上是升官,实际是要削夺其兵权。这一点,李筠岂有不知之理。
之后赵匡胤率领大军进攻李筠,结果李筠不出意外地战败。在李筠失败之后,李重进菜行动了起来,但为时已晚,毕竟这个时候只剩了他一个,能怎么对付赵匡胤呢?李重进最终还是反叛了,当然因为李重进的军队并不多,所以很快就被赵匡胤击败。李筠和李重进都是后周的重臣,且都是大将出身,连这样的人反叛都被击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在李筠和李重进失败后,也就没有人反叛了。
这场兵变实在是太顺利,赵匡胤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东京城,周恭帝柴宗训和符太后困于宫中,无所作为,即不能发号政命,也不能调兵遣将,孤儿寡母,眼看着赵匡胤就这样轻易夺权。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顺利,代价最低的一次改朝换代。
(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的结局: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江山。在称帝后,赵匡胤发布了一道诏书,“封周帝为郑王,以奉周嗣,正朔服色,一如旧制”。也就是说,柴宗训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之后柴宗训就被迁居房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房县。从表面上看,柴宗训似乎受到了优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当时的房州环境恶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973年,宋太祖得到地方的奏报,得知柴宗训病死于房州,终年21岁,赵匡胤“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另外,柴宗训没有子嗣。后周一代,就此彻底凉凉。)
以上内容来自搜狐网>历史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