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历史上学习中国最多的国家当属日本,从饮食起居到文化传承,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尤其对中国的文化学习,它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 日本 池大雅 《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虽然清朝末期我们逐步衰落,但是日本的文人对中国文化的迷恋是没有丝毫较少。 如江户时期的池大雅(1723—1767),他当时效仿中国文人理念的第一人。作为日本江户时期的书画天才,他从小是接受我们中国传统书画启蒙,也是从小就喜欢上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琴棋书画、花香酒茶、金石收藏样样精通,其书画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成了日本文人文化的榜样和后世文人憧憬的样子。 ![]() 日本 池大雅 《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池大雅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效仿之人,这个学生是如何成为一个近乎中国文人样子的呢?他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书画汲取学习的营养,自己的书法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巨大,在青年时他开始董其昌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并且在他的许多绘画作品中都有中国的元素符号。 ![]()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池大雅以董其昌的书风为自己的学习范本。如他的《大雅堂楷书千字文》在结体上有颜真卿的内紧外松的书风,撇捺伸展,外拓开阔,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撇捺的肥美使得字体的重心下沉,笔画的横枪剑戟,营造出了一种视觉上的冲突之感,笔画的夸张变形,使得他的书法更加耐人寻味。 ![]() 清 梁国治《临颜真卿千字文》 在书风上,他不像是日本岛国那样小手小脚的画风,给人的是一种雄浑壮美,他的里面又有篆隶的笔法有一种高古苍劲,笔力深沉含蓄,稳重而又舒展。 ![]() 唐 颜真卿《千字文》 作为我们中国的小迷弟,既然能活成日本人的领袖,他与中国人相比如何,学生再优秀也要见老师,来个对比。你能看出他学的是肉还是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