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说||默默(130):关羽在华容道该不该放走曹操

 金晓哲 2022-10-17 发布于北京

这个问题提到了“华容道”,而在正史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情节,所以我们需要基于小说中的关羽形象来讨论。而小说中的关羽形象并不是历史人物关羽,小说中的关羽没有自主意志,只能体现出作者的意志。因此,我们不能讨论历史脉络上的利益与得失,需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论证关羽应不应该放走曹操,即应不应该设置关羽放走曹操这一情节。

首先,从文学性与真实性的平衡的角度来看,放走曹操这一情节展示出来历史小说在历史性和文学性上的平衡。三国演义是取材于历史的一本小说,这使得它出现了一种矛盾—文学性和真实性的矛盾。好的小说,便是在两个追求中获取一个平衡。曹操在从赤壁逃走的过程中被蜀军打得丢盔弃甲,读者往往会认为此时曹操必死无疑;而之后关羽这一放,便给读者营造出了一种意外。在正史中,曹操根本没有遇到关羽并且从华容道全身而退,设计放走曹操的情节可以使得小说不偏离真实历史太远。从文学性与真实性的平衡的角度来看,设计放走曹操这一情节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罗贯中在小义与大义矛盾最尖锐的时刻设计放走曹操的情节,更能突出关羽义薄云天与骄傲自大的立体人物形象。义字当先不是等价交换,而是更胜一筹。以“斩颜良,诛文丑”回报曹操只是一换一,而放走曹操是二换一,才是义薄云天。所以设置关羽放曹,才能塑造他义薄云天的形象。另一方面,他此时捉曹是一种落井下石的表现,他放走也体现了他的义薄云天。而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将关羽冠以“义绝”之称,后人尊称关羽一声“关二爷”,也体现了这一情节设置的成功。同时,关羽不执行诸葛亮立下的军令状而是选择遵循自己的“义”而放走曹操,也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不尊重即骄傲自大。

综上所述,设计放走曹操的情节才是更好的做法。

小作者简介:默默,2008年10月生,初中二年级好问少年。周一专栏小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