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力高质量发展 服务高品质生活 重庆水利 致力兴水利民 谱写时代新篇

 朦胧斋主人 2022-10-17 发布于重庆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于今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承担着380万人生活应急供水任务

北碚区三圣镇农村居民用上了自来水

“河小青”青年志愿者开展净滩护河行动

云阳双江街道移民安置小区帮扶工程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境内水系发达,共有河流53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10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2条。

同时,重庆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守护着三峡库区这个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治好水、管好水直接关系到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市水利工作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聚力治水、科学管水,强力推进“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行动,全市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全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监测预警全面强化 水旱灾害高效应对

今夏,全球迎来极端高温天气。重庆遭遇罕见的流域性干旱,多项数据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呈现平均气温最高、平均降水最少、高温时间最长、高温强度最强“四个之最”,连晴高温导致重庆旱情高峰时期25个区县重度缺墒、245条河流断流、97座水库干涸。

面对罕见的旱情,全市水利系统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把“抗旱保供水”作为中心工作,新辟水源1300余处、延伸管网3700余公里、应急送水6.7万余车次,有力保障了128万人因灾受影响人口饮水安全,坚守住了不发生农村人口因水返贫和整村连片缺水“两条底线”。

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聚焦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勇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防洪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等重任,达到“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总体要求。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防洪能力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全市建成5019站的水文监测站网和265站墒情监测站网,基本满足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需要,基本反应全市的旱情变化发展趋势。

精准发布水情预警70余次,指导发布山洪预警2900余次,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30余次,开展重庆境内水库调度200余座,拦蓄洪量超50亿立方米,协调长江上游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拦蓄洪量超100亿立方米,减淹城镇60余个,减淹耕地面积75万亩,避免人员转移5.4万余人。

成功应对“20·8”长江流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2021年涪江、嘉陵江、任河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等多次险情。实现全市未溃一堤、未垮一坝、未亡一人,坚决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水旱灾害责任事故和群死群伤事件“两条底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

重庆水网加速构建 供水保障能力跃升

坐拥“三江”却喊渴——工程性缺水,是长期制约我市水利事业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水安全保障。先后出台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措施、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十条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水利项目建设,为重庆水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其中,“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措施被水利部誉为“全国最优政策”。

2012年以来,全市106座重点水利工程获中央资金支持,同比增加193%。全市水利行业带动社会投资超过780亿元。渝西水资源配置等5个重大工程,被纳入国家“150”重大水利项目清单,一次获取国家支持数量创历史新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将长征渠和重庆中部、渝南、渝西三大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藻渡水库等8个重大工程列入实施范畴,进入国家级重大项目达到历史最多,项目规模达到历史最大。

10年来,重庆累计完成水利投资约2603亿元。全市动态开展200余个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规划投资1300亿元,完成初设审批的水库项目68座,续建120座,新开工9座。新开工水源工程161座,在建水源工程150座,总投资超700亿元。新增供水能力8.1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13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助推了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

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近投用的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项目和新近落地的藻渡、向阳两座水库。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重庆主城重点水源工程之一。水库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10380万立方米,主要向南岸茶园-鹿角组团及巴南东泉、二圣和惠民等镇居民供水,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渝西水资源配置项目是重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调水工程。通过新建长江、嘉陵江提水工程向渝西供水,兼顾改善受水区河流生态环境用水。今夏抗旱,我市充分发挥该工程作用,运用长江中上游最大规模取水趸船,及时缓解了江津以北70万群众用水紧缺问题。

近日,藻渡、向阳两个重大水利工程均获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项目总投资达150多亿元,充分发挥了稳投资促发展作用。其中,藻渡水库将帮助綦江城区把防洪能力提高至50年一遇,有效解决綦江及周边地区328万人、23万亩耕地用水问题。

诸多项目落地起效,助力全市形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水网,把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用水送到群众身边。

而今,拧开家中的水龙头,洁净的自来水汩汩流出,随用随取,干净卫生。无论是平坦开阔的渝西田园,还是千岩万壑的渝东北、渝东南乡村,这样的场景,早已让人见惯不惊。

10年来,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增加1230万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提高了50和54个百分点,人均每天可供水量从不足50升提高到了90升,供水保证率整体提升到90%以上,农村供水设施实现全覆盖、供水管网村村通,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关键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历史性地解决了饮水型氟超标和饮用苦咸水的问题。

河长引领治水兴水 江河湖库焕新登场

今年2月,水利部公布的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河”名单,全国11条河流入选,荣峰河名列其中。

4月,水利部在重庆等7个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省市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永川临江河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在重庆,像荣峰河、临江河一样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河库还有很多——壁南河、大溪河、小安溪等河流水质由过去不达标到能稳定保持在III类以上;江津塘河、铜梁玄天湖、开州汉丰湖等一大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成为远近闻名、打卡自拍的“网红河”……

众多河流的嬗变,得益于河长制统揽下,打出的一系列管水组合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高效节水领跑行动、水土流失治理、打击非法采砂、排污口治理、岸线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加快落实。

2019年以来,市总河长连续4年签发实施第1号、第2号、第3号、第4号市级总河长令,在全市开展污水“三排”、河流“三乱”、提升“三率”和强化“三实”专项整治行动。

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落实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制。市双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查长江、嘉陵江等河流71次。21位市级河长巡河301次,带动全市各级河长巡河378万余人次,统筹协调解决河流管护问题8.5万余个。全市河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国家“水十条”考核评价中排名全国前列,用水总量由2012年的82.9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72.1亿立方米。水利部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点赞我市丰都龙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和江津采砂管理等工作。2019年以来,累计排查点位30余万个、整治问题8500余个,推动“鑫缘至尊”“巴滨一号”等一批“硬骨头”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10年来持续保持“双下降”趋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31363.39平方公里降至4752.92平方公里,减少了26.7%。

2021年1月,《重庆市河长制条例》颁布实施,对“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实施作出系统规定,为河长系统查河管河治河提供了施工图、工具书。今年,又建成投用市级统建、四级共用的重庆市智慧河长系统平台,把“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数字化、信息化,实时调度、定期会商、全面掌握实施情况,为全市1.83万名河长管河治河提供支撑,开启河流管理保护智能化时代。

另外,还印发实施《重庆市全面强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机制角度系统总结、全面谋划、明确未来五年河长制工作目标和任务,将首次启动将河长个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对区县级及以上河流开展健康评价。

如今,水面碧波荡漾,岸边芦苇随风摆动,市民闲庭信步的场景在重庆随处可见,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三峡后续工作有力 库区面貌日新月异

10年来,重庆抢抓三峡后续工作机遇,全力推进三峡后续规划实施,三峡后续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完成三峡后续规划投资720亿元,实施项目5000余个,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和安全稳定。

10年来,库区15个区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000亿元增加到10957亿元,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类产业比重由10.8:58.3:30.9调整为8.6:43.2:48.2,农业平稳发展,工业强势增长,服务业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农村移民安置区村村通公路,户户通便道、自来水,且向智慧饮水、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镇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宜学;库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1年的16228元、5285元增长为2021年的44309元、18462元,库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我市对主城区“两江四岸”、库区城镇260多公里消落区库岸实施了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41.8%提高到50%以上,累计清理漂浮物300多万吨,长江水质总体为优,库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呈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

全市治理地质灾害295处,全面落实380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507处移民安置区高切坡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措施,因地质灾害隐患和蓄水影响避险搬迁人口3.5万人,库区未因三峡水库蓄退水影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