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年今日

 昵称33422402 2022-10-17 发布于福建

重启个人公众号,出于很朴素的想法。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写点东西,是个自留地,时光会有波痕、流水刻下印记。

实际每天还是一样,不知道写什么。

那看看别人吧。

看看谁的公众号呈现的整体状态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曾少贤、毕业不等于失业、静静教主。这几个,都围绕经营社群、知识星球、讲思想感悟、挂书单、个人成长云云。

有意思是,毕业不等于失业,该公号主理人- 杨佳炜,已断片许久,在21年起即零零散散、年初几月还推了几篇-6月一篇-没了。最新的一篇推送时间是1月4日。

回应了为什么这么久不更新了;一是时间投入太多在上面,但不起泡公众号没啥实在的收益;另外自己见识多了,心态有了变化,自己也不愿在平台上继续好为人师。二是这段时间认识了即将新婚的那个人。同时,她希望有点仪式和纪念意义,文章中佳炜遂期望关注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你怎么看?

想到另一类的,和菜头的、吴主任的、观点不重要;这类公众号,偏杂文/生活随笔。

其中,观点不重要的更新频率也慢下来了。不知为何。这我挺喜欢的一个号。和菜头倒在日更。

我对于阅读和写作的上期待,这几个公号、视频内容等传递的一些,他们想概括传达出来的,肯定是多年来发现,阅读+写作的重要性及意义。阅读=学习力,写作=表达/说服/协同力。硬往职场上靠,就是可迁移的通用能力,软实力。

或许是的。有这些作用,或许第一类公号急于变现的,都和书单、写作课关联挂钩起来,按互联网营销套路+个体急功近利的人性弱点,卖课、养社群、变现。

这类讲个人成长的公号、有犀利的观点,它们都可归结为二手书贩子、新时代鸡汤。

我看的也越来越少。没多少新鲜感、和触动了。

和菜头的日更,以及他那些劝导人往 阅读+写作 上走的一个文字,使我内心晃动。

动手写作即是个体参与创造的体现。从只会吃、到会做菜的跨越,太重要。个体动手写字,是个等性质的事。

渐渐,我觉得第一类文字不鲜活、没什么生命力。对我的吸引越来越低。可能他们都不是在创造,都不是在真心实意地创造。

曾少贤是在知乎上被贴鸡汤、班没上几年、贩卖焦虑、赚快钱,是此类的角色。静静教主,女,或许比较匠气+略诚恳,探索学习之道,爱分享爱总结。杨佳炜,开篇提的,他经受了自我反省,也觉前期刺啦刺啦的篇篇推送,无趣无用的很,他也没赚到钱。曾少贤,94年,基金干了近百万本金,看来确实圈快钱不亦乐乎着。

一个人只能写自己,写自己关切的事情,写对自己有触动的东西。

吴主任说他同样在现实中备受打击,开始以为自己能成篇篇10w+的大V,到如今自评写了多年半死不活。吴主任也想稳住更新频率。

观点不重要随缘更了。

和菜头还在日更。

这3个人的在更新频率上的不同,就让我略皱眉头。为什么有这差异。

观点不重要:2022大半年了没再推送一篇。可能是忙工作、忙生活。

和菜头:日更,其文字有较大的阅读群体,篇篇阅读量都是几万+。引流款?只见每日赞赏用户有四五百人,没人平均2块,也是1000了。一个月30天,打赏就近两三万。然后是挂车在每篇文字后的,卖油鸡枞。我不清楚这之间的关联。但是其文字,有不少是我非常喜爱的。

吴主任,还在更,每篇阅读大概是五六千+。他现在认证抖音: 作家、职业卖数人。直播带货卖书。他自评现在的状态,他非常满意。他在抖音里表示:是阅读带给他改变,他大学毕业后浪荡了4年,干啥都不顺、亦无所成。但是阅读贯穿这些时光。随后,就职过网易、锤子科技、小米,认识李诞、薛兆丰等人。说起来,人不就是自己的认知水平塑造的嘛,读书改变认知水平,有太多变化和契机可能由此生发。这是他的观点。

至于每日推荐条数不少,高产似母猪。他在一条视频回应,一个人对他的评论:扯这么多,读那么多书,不就是个抖音卖书的么。他搬出自己在网易、锤子、小米的关联的人、汇报对象,网易-丁磊,锤子-罗永浩,小米-黎万强,为自己背书。

以及在公号的一篇文字下,回应评论:绝不至于为了赚快钱,推荐一些垃圾书籍。因为多年的读书积淀,知道的好书太多了,以及他的直觉和判断效率都比较靠谱,不推烂书的。

但不管怎样,我也不会读完和菜头的所有文字、也不会买吴主任推荐的所有书籍。因为,我是我。不是因为我有独特的偏好、类似画圈圈套中套的重合区域,都只是小块。

而是我已清楚,以前的我是那么饕餮,像吃不饱的恶汉,狼吞虎咽,从不笑话。收藏、复制、下载电子书。

实际呢。收藏夹吃灰。

这些都不构成我的独到之处。都没有内化成我自己的。没有独到之处,就只会是烂大街。像佳炜一样,到了自我否定的这个阶段、对前期所作产生自我厌弃。

明年今日。

明年来自我回顾、感想的那一天。是否零散点缀,稀稀拉拉,已断片,已裹挟进人群。公号里零散一两篇后,再无只言片语。

还是我能持续到那天。那时候的我又有了更多的想法?等明年今日的自己来回应吧。

明年今日啥情况不清楚,去年今日。365天前,倒还有所印象。

那时候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刚入职近1个月。工作内容从比较木慢慢的也清晰起来。个人性格也还过得去,与大家相处还算融洽。变了个环境,有了些新的想法和思考。但不多。

时间来到了8月15号,是个转变。8月29日,我记得那天。然后是9月10号,9月15号。9月15号到10月3号。回县城的家。10月3号-10月8号。10月8号-10月16号。

10月18号,入职当前的公司。

回顾起来,在8月29日到10月13日之间,这1个半月是给了我不少的内心盘根交错的体验。

而从2021年10月18号-2022年5月18日。7个月。和同事的交流,直属TL的跳出,新直属TL的调任,当前的兼岗直属TL,以及22年的裁员潮,裁员潮的威慑持续扎在心里。

批注:5月17日是我被调薪资的一天,说起来就是总包1年少个1万块。

同日,同事透露自己在寻求活水机会的想法。

混沌、变化、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无人知晓。

希望我自己在公号上的文字,串联起下一个365天。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个人。无论是困惑,还是我的思考。

想起那句话,是啊,我们忙于内卷,忙于职场竞争,都心累了吧。而源于本真,追溯自我本真,才是避免竞争的唯一手段。

而我这个号最终的走向和力量,我相信也只有一点,就是我的偏见和自我够不够大,这些才是独特性和内在的鲜活。

不过再怎么叨逼叨,这还是一个要为自己是否在整个当前就业环境中,是否能继续好好活着,都还在散发这样的担忧。

这样逼仄的生活想象空间,和我隐藏的恐惧,大概是我最不想要的。

可能性,我的更多可能性在哪呢?

明年今日。

还有很多个明年今日。

无人知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