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割韭菜:大行其道的知识付费

 昵称33422402 2022-10-17 发布于福建

关于知识付费、内容变现,你想到谁?罗振宇?樊登?还是李笑来?

他们是谁?如果你恰好关注的少,这几个名字没听过也正常。大概可归到自我成长、读书学习、自我提升、心智认知这上面来。有也有人给下定义,属流量知识明星。

有一个判断:得到、樊登,终归是有限的,不可能做成独角兽上市公司云云。赛道问题,在群体特性切入面就不大。人基本偏好吃喝玩乐,知识、健身、学习类的,都只能是一小块。

也有人说:一小撮看跟谁比了,比不过吃喝玩乐的巨无霸公司,但是养肥了很多网红大V啊。有互联网这样一个放大器,平台的集聚效应,这么大的人口基础,变现一小撮,就足以让不少知识网红走上人生巅峰,成了互联网新媒体的造富新宠啊。

许知远对话罗振宇。罗振宇:有钱不赚傻子嘛。许知远,笑。

外泄的李笑来的40多分钟录音里:禁不住人傻钱多,傻13共识也是共识。

不禁令人感慨:这一张张为人所不齿的嘴脸啊。也催人思索,社群、卖课、知识付费、内容变现,是怎么圈粉割韭菜的。

一、我也写写我的思考。我认为有3个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罗振宇、李笑来、樊登有网络粉丝拥趸基础的原因。基础来自哪里。

第二个问题:这些流量知识明星是行业大牛么?值得付费、值得无脑跟随。

第三个问题:这些课学习了后,达到宣传时的效果了么?

第一点:圈粉卖课的逻辑支撑是什么呢。

自我提升领域,21世纪新型鸡汤,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了,新鸡汤的模样已经焕然一新。人想变好、想提升想进步。这样需求的人很多,但是自己没有路径,甚是着急。这不就切入了这个群体了么。对人的特性和弱点的利用,对渴望自我提升群体一顿受众分析,咔咔的正中下怀,加之刀法精准,不断行销个人品牌(个人IP),互联网上就圈着了大批粉丝。

第二点:这些网红听着好像都很厉害。

对这些大V、网红,有人直接说是二手知识贩子,干的就是倒卖工作。很多课程、社群内容分享、知识变现,大V按已有粉丝基础的表达形式和习惯,出出先上课、写写书,利索的赚一波捞捞快钱。

那为什么不喝原汁原味的汤,喝稀释后的下锅菜的汤?看书看不进啊。

而这些课程的特点往往是:浅出、确切、速效、参与。

对你纳闷困惑之处,说一些让你听得懂的大白话,言之凿凿给些结论。

鼓吹效率效益兼具,能给你喂速效药+大力丸。从来就没这道理。

你参与进来大家整体氛围强,学习伙伴多,一起进步。参加这些可能结束后,可能就是梦里走了三千路,醒来还在床榻上。

而水平高的:在隐蔽性+欺骗性上可以给我们做如上几点的变式,无限演绎我们却全然不知。

第三点:课程买了后怎么办?

如果你是知道存在圈粉割韭菜后,觉得买课后悔。不该这样,买了看看嘛,如果是看了一点后就后悔。只能说这个大V水平太差了,你看两眼就觉得水平差。稍好的如何呢?分析分析看看人家的框架、梳理逻辑清晰与否,挑着看看。当成是人家的学习笔记,学的是整理方法。

至于学完后,你拿回来变现?走上巅峰会所啥的拥有进进出出的快乐,new money,new life。怕是想太多。

正确心态是:买了你就看看呗。别摆太高期待,就是消遣,看看得了。这些课学完了能发挥的效益,支撑不了你走上人生巅峰。

你看的这些课程无非就是人家一份学习笔记。至于对于你学完后的意义?别抱太高期待。

(二)、初步结论

所以初步结论是:现在网络上的课,圈快钱为主的课程浓度很高。

稍有良心的课不多。大体说来,我们看的这些课程就是人家的学习笔记,无非是垃圾的笔记、还是高超一点的学习笔记。总体不建议陷在这些课程里泡着,天天学习。

而自己选的是不是有良心的课,是后话,是辨别能力的问题。

(三)、必不可省之路:一切都靠积累

回来后,自己要干的事多了去了,该读的书还得自己啃。

再说自己回来后,要啃的书,就是选书,喝原汁原味的汤的。

作者很重要。要找那种要扎实生活历练的人、走过许多路、见多许多人的人写书。现在写书不一样了。阿猫阿狗都写书。而往往生活中这些人人生阅历单薄的很,亦无为人称道的成就。

(四)、为什么投入网络平台?

在网上圈钱的人,看重网络平台。原因是网络是个大杠杆、是个放大器,这么好的新型财富杠杆怎可放过。

举个例子: 

内容变现的人拉一个知识星球,他最关注的是什么?我后面要承诺输出给铁粉的料都是一样的,没有复制成本。多拉人就是关键,要的就是一个规模效应。对着群体特性迎其所好,盼的不就是规模效益么。500个来我星球,和2000个人的星球。你算算。

(注:知识星球的标价一年常在199-399的之间,2022-05-21注)

而互联网要的最大化效益的产生,抓住这个杠杆效益,就得满足群体特征、符合最普遍的人之特性,而非每个人的特性。

用男的举例,说来就是喘气的都那啥,谁人不是LSP。所以打擦边球、软瑟情的视频获取流量很快。从群体中切入到小撮人,去裂变传递大有可为。

不切中大群体,选了小众的是什么结果呢。比如现在关心是非,对是非有判断能力的不多啊,大家喜欢的是刺激、是干柴烈火,是立场、是网络论战。

你温吞的讲道理、讲常识。(可能还真有这样的好课,但是无人问津)。因为小众就是更小更小里的一小撮啊。靠这里捞再传播传递,概率问题啊兄弟。参与可能性小,不死得快啊。

所以卖课,卖的课程要怎么样。找大众的特点啊。大众被什么吸引注意力。新鲜、刺激、不整温吞水。

首先,做营销的时候,就要为自己找好背书的材料,用这些来吹自己的牛逼之处。先要显的厉害。

第二,人的惰性,没方向、没确切感,这些逐一开枪抡一轮。follower就心波荡漾了。

第三,课程内容,只浅出从不深入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个是我从俞敏洪和李国庆视频连麦,李国庆:我把你写的这几本xxxxxx书都看完了,俞敏洪回:我的书不值得你看。所以书的粗浅程度,和你当前已有认知水平,2根线偏离度的问题。

(五)、网络大V≠牛人

前文已述。互联网使的信息传递今非昔比,很多可能没有现实成功佐证的穷扯蛋,现实中可能一事无成。但在网络平台的各块分支里,成了网红,大V。

积累起来的粉丝,成了变现的基础,加上现在网络变现的方式越来越多,就反过来了促进了他们的物质基础。大家也慢慢认同起来,他们的思想是有力量的。如此循环一段时间,穷扯蛋就演化成了富讲道,也把这些急于知识付费变现的人,送上了成功人士的行列。

最后,小TIPS:

我们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创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