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里克-罗德威尔专访

 媉媚妏婳 2022-10-17 发布于黑龙江

作为一名杰出的桥手和桥牌理论家,埃里克.罗德威尔(Eric Rodwell)我想应该不需要多作介绍。…(此处略去Rodwell战绩若干字,包括:当今世界排名第二、三次获百慕大杯、获奥林匹亚杯、世界双人赛冠军各一次,及首先提出支持性加倍理论等等)。2001年1月,Bridge Matter就一些叫牌理解问题向Rodwell进行了一次专访,现将双方问答编译如下:   

BM:  你好,埃里克。我想我们先从无将开叫的范围谈起,好吗?请先谈谈对传统自然16-18分无将开叫的看法。 
Eric: 虽然很多人都用16-18分的1NT开叫,但我并不喜欢。因为符合其开叫要求的牌出现频率太小。在最近的一次锦标赛上,我们(与Meckstroth) 刚巧与一对使用16-18分无将开叫的牌手碰上,不过直到对抗结束,也没见到他们用过1NT开叫。 
   
BM:  那传统精确的13-15分1NT开叫呢?   
Eric: 对于精确制而言,我本人宁愿使用14-16或12-14分的1NT开叫。14-16分的1NT开叫,可以避免在手持16分的一手不怎么样的平均牌时开叫1C。因为在竞叫中,你的拍档可能经常需要作出决定是否进局,当他手持8分时,无疑将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采用13-15分的1NT开叫,在持16分以上的平均牌型时开叫1C,而在持11,12分平均牌型时开叫1D。在我看来,每一级3个大牌点的跨度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说,建议11-13分的平均牌叫1D,14-16分的平均牌叫1NT,17分以上的平均牌则开叫1C。   
注:在Meckwell(Meckstroth和Rodwell使用的一种精确体系)中,1NT开叫显示14-16分,然而当局况有利时,第一、二家开叫为10-12分的弱无将。 
   
BM:  一些人担心在采用14-16分无将开叫时,同伴持9分牌将邀请进局。也就是说,很可能会面临一个14分对9分、两家都是均型牌的2NT。而在使用15-17分1NT开叫的体系中,14分牌将开叫1阶低花,在同伴1盖1应叫后,再叫1NT结束整个叫牌过程。当然,在15-17分1NT中,当15分对8分时,也会有同样的问题。然而,14分对9分出现的频率似乎更高。   
Eric: 你可以说这样的情况出现频率更高,但我认为这两者的差异是微乎其微的。我倒认为,开叫14-16分1NT最不利的情况在于:你手持一手好的8分牌或差的9分牌,却听到同伴开叫1NT,此时你一定非常矛盾。如果同伴有16分,你们可能会有3NT,而如果同伴只有14分,可能连2NT都会一下。然而,14分开叫无将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方便的在1NT之后使用各种约定叫:Stayman,转移叫等等,我想这足以弥补他所带来的不足。我们也试过在强草花体系中采用15-17分的无将开叫,即11-14分均型牌开叫1D,15-17开叫1NT。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一些大输赢的出现。   

BM:  那么请谈谈12-14分的弱无将开叫。   
Eric: 我也使用过弱无将,但如果必须在有局的时候使用弱无将,我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有很多桥牌理论阐述了弱无将开叫的好处,比如:当采用弱无将体系的牌手开叫1C时(指自然),要不有牌分(指强均型牌),要不就有牌型(指草花长套),应叫方很容易判断形势,并作出后续叫牌。但在实战中,我发现这样也并不十分安全。假设你手持15分均型牌并开叫1C,争叫1S后同伴否定性加倍,右手敌方阻击3S,你怎么办?用加倍显示牌力吗?一般弱无将开叫体系在开叫一阶低花并遇上竞叫时,往往采用加倍显示一手强无将牌型,这在类似(1D-P-1H-2C)的低阶叫牌过程中会奏效,但当竞叫阶数提高后,问题就产生了。很可能面临15分对同伴的5分,花色无配合的情况,加倍可能送给敌方一个局。当然,你可以用不叫来代替加倍表示强均型牌,那如何将11分的草花长套牌区分开呢?  
  
BM:  你有没有听说过那对意大利牌手的\"噩梦\"叫牌法?   
Eric: 你说得是兰萨罗蒂和布拉蒂吧,是,我与他们交过手。   
注:兰萨罗蒂和布拉蒂:意大利牌手,多次取得欧洲赛事锦标,其叫牌法被命名为\"噩梦\"。   
主要结构如下(与专访中描述的不同):  1C:  15-17分均型、15分以上草花套牌、15分以上有4张草花套的4441牌型、22分以上任何牌型。  1D:  18-20分均型、11-21方片套、11-14有方片套的4441牌型以及15-21分草花单张的4441牌型。  
1H/S: 11-21分高花套(均型牌时需15分以上),方块单张的4414牌型开叫1H。  
1NT: 11-14均型,允许5张高花。  
2C:  8-14分,5张以上草花套  
2D:  多义。   

BM:  他们用2C开叫(类似精确)显示草花套弱牌,9-14分,而在持15-17分均型牌时开叫1NT。   
Eric: 那他们怎么对待4414或4405牌型? 
   
BM:  我想应该是2D吧,就象精确制那样。   
Eric: 在精确叫牌中,2C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在2C开叫后,应叫者不知道是否应该在2阶寻找44高花配合,留下的叫牌空间太小了,留给应叫者的只是猜测。我个人宁愿用6张草花套开叫2C,但即使这样,有时候也已经够糟的了,更何况如果允2C开叫有5张草花。因此我认为必须得有一个叫品来描述短方片的三套牌型…看来他们也是这样干的。 
   
BM:  是的。   
Eric: 但在我印象里,他们的2D好象是多义的。  
  
BM:  哦…对,他们用2H描述短方片的三套牌。   
Eric: 那也差不多。那…我想他们在持1435的牌型时开叫1D?  
  
BM:  我是这么认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叫牌法没有太多资料可供参考。  Eric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也是强草花体系吧。只不过将1C的16分下限降为15分。 除了使用强无将,其他的叫品有些象波兰草花。在波兰草花中,1C开叫可能是中等牌力草花套,弱无将,或一手任何牌型的强牌 - 有些变异的波兰草花对强牌开叫1C的牌型作了限制,有些人在18分以上时一律开叫1C,也有些人仅在持一手自然可以开叫2C的牌时才开叫1C。  
  
BM:  那你认为波兰草花的1C和Nebulous(模糊?)精确的1D开叫怎么样?他们的特点是非自然含义,同伴和争叫方都不清楚开叫人是否真正持有低花套。   
Eric: 让我换个角度回答你。Kokish是弱无将的主要倡议者。他说过,开叫弱无将会丧失找到花色配合的机会,但同时也将使敌方摸不清方向。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一阶低花的非自然开叫也是这样,他使同伴弄不清楚你是否真正持有低花长套,但也使敌方丧失了信息。比如说,开叫精确1D,并再叫1NT后,敌方持44低花时,将只能凭猜测作出首攻。而采用自然开叫,敌方可能会更容易的找到进攻方向。  

BM:  那你如何权衡己方错过配合和敌方丧失信息之间的得失呢?   
Eric: 如果一个体系全由模糊的叫品构成,那他不可能在实践中成功。我们不可能在手持一手牌时,可以随意的决定开叫1C或1D。一个设计完好的体系需要对各种叫品进行限制,这其中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现在谈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采用这个叫品的优势是否足以弥补其不足。当你的第一次叫牌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你在第二次有机会叫牌时,需要阐明的东西就会少很多,特别是在竞叫过程中。所以,如果根据这一点来判别一个叫牌体系的好坏,强草花体系是我的首选,当然,很多牌手会不同意我的观点。   

BM:  对于标准体系来说,你怎么开叫4432牌型,双高花、3张方片、2张草花的牌? 
Eric: 我不赞成开叫2张套的草花,虽然可能有些人会这么干。你可以开叫1D,不必过分担心同伴会把他看作4张套。事实上,开叫2张套的草花有时会造成灾难。假设你开叫1C,争叫1S后,同伴手持 xxx Axx xxx Atxx,我想他应该叫出2C,这在你可能持3张草花的情况下已经够危险了,如果你有可能仅持2张草花,我想他一定会放弃作草花加叫的念头的。 多说一句,如果我持4432牌型,3张小方片和双张草花大牌时,如AK,我想我可能会开叫1C。  
  
BM: 好吧,那再谈谈10-12分的弱无将好吗?   
Eric: 我很怕使用这么弱的无将开叫,一般仅在局况有利时使用。在有局的情况下,这太危险了…但我知道有些牌手会在任何局况下使用。 
   
BM:  我曾经不分局况使用10-12分的弱无将开叫,事实上,在有局的时候往往会带来很多负分。   
Eric: 10-12分的弱无将和其他的阻击叫品一样,就象一把双刃剑,会伤别人,也会伤自己。如果你打14-16分的无将,14分44双高花开叫1NT,同伴7分以下会pass过去,那样你们就可能会错过44高花配合。但这样的事在10-12分无将开叫后会更经常发生。只有在很少的牌型及牌分下,你的同伴才能对1NT进行应叫,几乎不可能找到花色配合。同时,当有局时,1NT下二或更多会得到一个相当糟糕的结果,下一也不一定给你带来好分数。如果你想在比赛中获取名次,这样干风险太大了。另一方面,开叫10-12分的弱无将,可能会把一些激进的敌方推上局,这有时会让你笑,有时也会使你想哭。 

BM:  那你为什么在局况有利的情况下会开叫10-12分的1NT?   
Eric: 与比赛分制相比,我更喜欢在队式赛中使用弱无将。在比赛分制中,开叫弱无将经常会错过花色配合机会。而在队式赛中,你值得去冒一些小风险,希望敌方达到一个错误的成局定约或是漏局、冒叫,以获得10个或12个IMP。你可能因此错过花色配合而失一些小分,但关键在于,你冒着很小的风险去谋求更大的收益。另外,如果你在标准自然中采用10-12分的无将开叫,那你的体系将会有根本上的变化。你怎样处理13-18分的均型牌?如果你不使用强草花开叫,那你很可能需要一个范围很广的1NT再叫和一个可能过头的2NT再叫。或者,你使用1C模糊开叫显示一定牌力范围的均型牌,用1D显示另一段范围,这在竞叫过程中是很不利的。如果你在局况有利的情况下失去500分,可能会是一个好分数。但这绝对是一个坏分数在双无局况时。当然,如果区分各种情况来说,对手水平越弱,弱无将会越有效。

BM:  那在局况有利时,你会在比赛分制下用10-12分的弱无将吗?   
Eric:  是的,但不经常。 

BM:  请问,你对定约的合理庄位怎么看?这与你所使用的体系中的大量转移叫有没有联系?  
Eric:  定约的合理庄位问题牵涉到许多方面。如果一手牌牌力明显强于同伴,那强牌方坐庄显然会更有利于完成定约。如果两手牌牌力相差不大,那由何方作庄更取决于你们对形势的判断。比如:在作3NT定约时,如果能由争叫方作出首攻,那无疑是相当有利的。他只能从他的强套中引牌,或是凭空猜测同伴的牌力位置而作出边花首攻…这当然比由他的同伴引牌要好得多。  

BM:  在使用转移叫之后,是不是也留下了给敌方作指示性加倍的空间?  
Eric:  当然。你的任何一个约定性叫品,都可能造成这样的问题。因此,你要对此作出足够的预防措施。用无将开叫后的Jacoby转移叫举例吧,你有没有与同伴约定过类似1NT-P-2D-X-?之后的叫品?Pass和再加倍的含义是什么?记得去年在一次比赛中,有一对选手在类似上述叫牌进程后误解了彼此的含义,结果为2D再加倍下四,-2200分!  

BM:  有些专家喜欢作一些相当冒险的指示性加倍,你对此如何看?  
Eric:  在三阶作指示性加倍而遭到再加倍惩罚的情形不太可能发生,但绝对不要轻易在两阶这么干。我在范德比特半决赛上遇到这么一手牌:双无,西开叫,我开室坐南,手持HKJTx和边花一A。闭室西家开叫1NT,东应2H转移,南家加倍,两家Pass后,东家再加倍。明手亮牌后,南家发现这简直是个灾难,西家持HAQ9x…,最后取得11墩!我坐的开室情况也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是我没有对2H转移叫加倍,最后防守他们的3NT定约,东西方也轻易拿到了11墩牌。但我方仍然赢得了12个IMP。我的建议是:在两阶作指示性加倍要求相当的牌力。比如在上例中,如果南家手持14个大牌点的话,情况将好得多,至少他不必担心会有再加倍的危险。  

BM:  在现代的无将应叫结构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约定叫,这是否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风险遭到对方的指示性加倍呢?  
Eric:  最早的叫牌宗旨是:"叫你可以完成的叫品"。这样的自然叫牌有许多好处,可以减少敌方干扰叫牌,减少他们争叫或加倍的机会,不让敌方获得更多的信息等等。但我个人认为,某些牌手最大的缺陷并不在于他们采用约定叫后放弃了以上种种自然叫牌的优点,而是他们不分场合,不判别形势的乱用约定叫。  

BM:  现在,有些叫牌体系允许四张高花的转移叫…  
Eric:  我和Jeff试着使用了不到一年,期间有两次因为使用该应叫体系而获得低分。一次是被敌方对明手的四张高花套作了个指示性加倍,另一次我忘了,…但无论如何,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瑞典人就是这么叫的。(Scanian Way)。我认为这个体系中,唯一可取的就是在Stayman后的2NT-3C接力问叫。但我们发现,在采用这样的接力问叫后,放弃原有的2NT邀叫似乎得不偿失,所以最后我们又改回原来的体系。  

BM:  请谈谈对轻开叫的看法。  
Eric:  Soloway和Goldman在80年代对此作了尝试。当时他们的叫牌体系叫作''''Attack''''(进攻),无局8-14分开叫一阶花色,15分以上开叫1C。但我发现,在持5332,8分的一手牌开叫1S,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远比给对手带来的要多。如果黑桃套真的不错,可以试试2阶开叫,不然,不到11分的牌,还是放过为好。我并不认为持一手Jx Axxxx Kxxx Qx的牌应该开叫1H。  

BM:  但在比赛分制里,轻开叫有很多优势呢。  
Eric:  轻开叫,不是非常轻的那种,在任何比赛中都会有优势,你会在竞叫过程中取得起跑的优势,但前提是你必须保证一定的牌力及牌型。  

BM:  有些人开叫4C/D显示相应高花,他们称之为NAMYATS.  
Eric:  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用。但我喜欢4C/D保持自然含义,并辅以赌博性3NT。  

BM: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赌博性3NT呢?边花有没有止张?  
Eric:  没有,如果边花有实力,或许你可以选择开叫后跳再叫边花套。  

BM:  你是不是使用伯根的否定自由应叫?  
Eric:  我仅在和几个固定拍档打牌时才使用,这很难使用,因为你在持一手强牌时很难描述清楚。在你的多义否定性加倍后,很可能会遭到敌方高达3阶的阻击,同伴很难对你的牌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精确制后可能好一些,因为开叫方的牌力有上限,但是自然制…我建议还是不要使用它。  

BM:  有没有听过伯根争叫后的2套转换应叫理念?  
Eric:  你是说:在1D开叫,1S争叫后,应叫2C显示H套,2H显示C套?  

BM:  对,这样有两个好处:可以让争叫者首攻,同时,如果应叫者持H套可以在较低的阶次出套。  
Eric:  那就是说,1D-1S-2C显示的是一手类似否定性加倍后再出红心套的牌?  

BM:  对。  
Eric:  我自己也曾经独自考虑过这个问题,最终决定放弃这样的想法。通常来说,在两手牌力都有上限,且不一定是平均牌型时,使用转移争叫会有问题。比如开叫人在持4144牌型时听到如上进程,他怎么办?应叫方究竟有11分或是14分?所以说,这样的交换在开叫人持H套时不错,而在他持C套时就不怎么样了,毕竟他不能叫2D来显示C套吧。  

BM:  伯根的这个理念规定,允许应叫人在叫2C时允许有5张红心和4张草花,但如果是4张红心和5张草花,那他应该作否定性加倍。  
Eric:  让我想一下…如果我有8分,5张红心4张草花,作否定性加倍一点没错。我并不想在3阶或更高打红心定约,我只想对同伴的开叫作一个限制性的应叫。如果我应叫2C,那开叫人将不可能显示他的草花套。同时,如果叫牌为1D-1S-2C-2S-P-P,这时的3C究竟是什么含义?8分的5-4牌型或是一手逼叫的牌?每次试用新的约定叫总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我不是说他不对,只是相对于一些已经设计了20多年的体系来说,他显得并不实用。我在过去的几年中放弃了很多这样的思想,因为将这样的思想付诸实施太复杂,太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