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丘成桐:成功=父亲鼓励 母亲支持 老师关照 自身努力

 个人图书馆CCT 2022-10-17 发布于山东

数学家丘成桐,22岁博士毕业,25岁任副教授,27岁攻克世界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一举成名,并囊括国际数学界两项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

丘成桐:成功=父亲鼓励+母亲支持+老师关照+自身努力

丘成桐

从家境贫寒的年轻学子到享誉世界的“数学皇帝”,是什么造就了丘成桐的成功?

父亲的鼓励和自身的探索,让丘成桐萌发了对数学的兴趣,而老师的关心更点燃了丘成桐对数学的热爱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他5个月大时,随家人到了香港。丘父是受人尊敬的学者,教授哲学、历史、文学、经济等科目。他以培育精英为己任,认为孩子必须学习出色,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然而,丘成桐从小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小学三年级时,成绩仅及格;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刻,还整日游手好闲。然而,得益于父亲的被聘用,他入读香港知名中学——培正中学。

培正中学的数学老师非常出色。刚开始,丘成桐对数学并无兴趣,但由于丘父格外重视数学,并鼓励孩子体会数学的趣味。到了初二,丘成桐对数学有了兴趣。当看到数学老师从五个简单的公式出发,证明了好多条定理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出于好胜心、求知欲,丘成桐开始自己尝试探索数学难题,走路、乘车,都在思考,甚至被同学欺负时,他也反问人家:“你这么厉害,我这里有道难题,你能不能解开?”

父亲的鼓励和自身的探索,让丘成桐萌发了对数学的兴趣,而老师的关心更点燃了丘成桐对数学的热爱。

丘父虽是教授,但丘母无职业,加上丘父为人慷慨,所以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一天,丘成桐上学迟到,且领带不整。老师责骂了他,但也注意到他身体瘦削、脸色苍白。询问之后,老师得知,原来教授家的孩子也吃不饱饭,于是送了他一些奶粉和食物。

丘成桐大受感动,决心不让老师失望,遂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大的飞跃。

丘成桐:成功=父亲鼓励+母亲支持+老师关照+自身努力

数学领域有很多分支,乍一看毫无关系,但如果站得足够远,就会知道它们都是一棵大树的一部分,就如《红楼梦》贾府里每个人物的关系一样

丘成桐的数学成就众人皆知,但他古典诗词张口就来,并出版过诗集却鲜为人知。而这得益于丘成桐早年从父亲那里接受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丘成桐小时候,丘父每周都给家里的孩子们讲授书法、诗词,还要求他们背诵古诗词,读近代文选及西方作品。丘成桐10岁时读《红楼梦》,书中情节千丝万缕,角色层出不穷,他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才分清人物关系,理清前后情节。

“数学领域有很多分支,乍一看毫无关系,但如果你站得足够远,就会知道它们都是一棵大树的一部分,就如《红楼梦》贾府中每个人物的关系一样。”他说。

当年,常有学生到丘家找丘成桐的父亲请教哲学问题。虽然年幼的丘成桐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热烈谈论的内容,但已感受到了哲学的迷人魅力。

受父亲影响,丘成桐对中国历史、文学特别是诗歌非常感兴趣,并一生受惠。

他说:“这甚至影响了我在数学方面的工作。这些知识不是帮助我解开了某道难题,而是教给了我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那就是,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足以为未来的决策提供线索。

丘成桐:成功=父亲鼓励+母亲支持+老师关照+自身努力

丘成桐14岁那年,勤奋工作、诲人不倦的父亲忽然离世,他一时难以接受。为缓解悲伤,他每天背诵父亲教过的诗词,并开始阅读父亲书架上的书籍。父亲的书有些很难读懂,但这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为了了解父亲。随着对父亲了解的深入,他对上学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开始用功学习,一洗以前的懒散。

父亲去世后的半年里,丘成桐通过反思父亲对自己的教育、阅读父亲留下的书籍,渐渐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并渴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专心做学问的人。

母亲独自承担生活重担所显示的力量和决心,令丘成桐吃惊。很快,他开始自力更生,并形成坚强乐观、能吃苦的性格

父亲猝逝,是丘成桐一生的转折点。从这个时刻起,他真正长大了,懂得了发奋努力的意义,而母亲则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达成心愿。母亲一生坚毅,尽全力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支持家里的几个孩子继续求学。

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照顾一家老小,同时还养鸡、做缝补,以补贴家用。丘成桐的父亲去世后,家里断了收入,一度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很多人包括丘成桐的大舅,都以为丘家的孩子马上就要辍学了,他曾提议让孩子们到农场帮忙,毕竟活下去更重要。但是这一提议被丘母断然拒绝,她坚持自己劳作,艰难养家。她和丘父的想法一致,认为生命中除了物质欲望外,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因此她希望丘成桐和其他孩子一起好好读书,成就学问。

父亲下葬后,丘家搬到了一个猪圈旁的铁棚屋里居住。从“猪屋”到学校,丘成桐每天要步行一小时到火车站,再乘火车去学校,一来一回占用了不少时间,这样学习和睡眠的时间就少了。于是,他在父亲学生的建议下,搬到学校附近的一所小学住,有空时帮忙照管那里的小学生。那里没有床,晚上他就睡在长1.5米、宽0.6米的课桌上。

丘成桐15岁时,开始替人补习数学。一开始,他帮人补习是为了钱,但在讲解数学的过程中,他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内心有了成就感,促使他朝着目标更坚定地前行。

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承担生活重担所显示的力量和决心,令丘成桐吃惊。很快,他开始自力更生,为母亲分担生活压力,并形成了坚强乐观、能吃苦的性格。

丘成桐:成功=父亲鼓励+母亲支持+老师关照+自身努力

每次面临选择,丘成桐都重志向、轻利益,相信物质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

从培正中学毕业后,丘成桐先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系。

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他对几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22岁时就获得博士学位。丘成桐的成就不仅源于恩师的培养,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他三年完成本科学业,被老师推荐到伯克利大学深造;在伯克利大学学习时,他注册了三门课,旁听了六门课,只要时间合适的讲座他都会去听;同学越不愿意啃的教材,他越愿意学,因为他相信“有朝一日会有用”;假期,他只去图书馆,上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反越战示威时,同学们都忙着罢课罢学,而他坚持上课,偌大的教室里,老师只对着他一个人讲课;逢年过节,外籍老师邀他出去娱乐,他婉言拒绝,不随大流,不放纵自己。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丘成桐选择了数学人必去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即便那里的薪水是其他学校的一半不到。一年后,他到另一所大学教书。因为那里没有什么可游玩的地方,“方圆之内,没有什么足以分心之处,是以能专心致志于数学”。

而他这一年的研究成果被斯坦福大学注意到,于是邀请他到斯坦福大学访问。在斯坦福大学断断续续的六年研究中,丘成桐最终攻克了世界难题卡拉比猜想,一夜成名,被称为“数学界的凯撒大帝”。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丘成桐用一个数学等式来总结,就是:父亲鼓励+母亲支持+老师关照+自身努力=我的成功。

END

作者:明丽

编辑:杨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