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网红兔狲意外去世、奇葩的数学、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业(2022.10.9-10.15)

 文话童心 2022-10-17 发布于北京



网红兔狲意外去世

狲思邈是一只备受大家喜爱的网红小狲。虽然名字里带“兔”字,但是兔狲与兔子没有关系,它是猫科动物的一种,而且是最古老的猫科动物之一,已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了 1500 多万年,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狲思邈 图片来源:西宁野生动物园

2015年,一雌一雄两只幼年兔狲被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从西宁市一户市民家中救护,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其中雄的这只就是狲思邈,它是全国动物园中唯一一只雄性兔狲,也成为了兔狲人工繁育的希望。

兔狲的生理和心理都非常脆弱,人工繁育极其困难,在全世界也是一道尚未攻克的难题。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的精心照顾下,狲思邈成功繁育了五只兔狲宝宝,但4只幼崽不幸相继夭折,最后只有它的女儿狲大娘顽强地活了下来。在中国的兔狲研究领域,狲思邈功不可没。

狲大娘有一双酷似母亲狲尚香的漂亮大眼睛

图片来源:西宁野生动物园微博

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副园长齐新章一直坚持在网络上科普野生动物,他对兔狲的介绍和生活记录,不仅让这个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获得了大量关注,狲思邈也渐渐成为了兔狲界的顶流,拥有了众多粉丝。

你可能不知道狲思邈的名字,但也许见过它的表情包。

因为大家对狲思邈的爱,它的意外离世更让人难以接受。很多人质疑狲思邈所在的西宁野生动物园,为什么要给兔狲喂生骨肉?是不是动物园的喂养不当?

对此,动物园回应:啃咬骨头可以摩擦牙骨,生骨肉能帮猫科动物洁牙,也能更全面补充营养物质。连毛带皮吃鸟类,则能让猫科动物排便健康,因为有助于肠道蠕动。

因为狲思邈的意外离世,西宁野生动物园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西宁野生动物园同时也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除了兔狲们,这里还生活着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对人工繁育的雪豹双胞胎,以及全球唯一人工圈养的荒漠猫。荒漠猫是生存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小型猫科动物,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

这样重要的一所动物园,条件却非常有限,甚至被称为全网“最穷的动物园”。因为场馆不足,兔狲的繁育场所甚至是在鹦鹉馆里。

在有限的条件下,饲养员努力给动物们创造更多福利。不管是日夜看护新出生的兔狲宝宝,还是日常充满爱意的分享和记录,都可以看出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们真心爱着兔狲,面对狲思邈的离去,“最心痛最难过的肯定是他们”。

狲思邈走后,爱他的人们写下了郑重的道别。狲思邈的讣告是副园长齐新章撰写的,他说:

“狲思邈的一生,未曾享受过辽阔的野外高原,未曾呼吸过凛冽的自由,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让无数人知道、了解、关注、关心兔狲这一物种,并在我国兔狲人工繁育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图片来源:西宁野生动物园微博

读到“高原”与“自由”,我们心中涌起一丝愧疚。现代动物园承担着三大职责:第一,保护珍稀动物,通过人工繁殖增加它们的数量;第二,增进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尤其是行为学上的认识;第三,为公众提供自然教育。如果有一天,野生动物不再需要动物园的保护,公众也不再需要动物园承担观察和教育功能,那么动物园也就不用剥夺动物的自由了。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入园处的显眼位置,有这样一句话:“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但愿狲思邈短暂的一生,真正促进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奇葩的数学作业

上周,网络上一条视频火了。江西省宜春市一位家长,陪着小学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是什么作业呢?数米粒。要求数出一万粒米!于是,全家总动员,拿着小铁片,在桌上划拉着米粒,一粒、两粒、三粒……态度非常认真,力求精准到颗,一点没有应付了事的样子。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热闹了,你们能想到有哪些意见吗?有一种声音是批评老师出这种奇葩作业,折腾学生和家长,有的甚至搬出了“双减”的政策,说家长应该反映给学校,认为这种机械性、重复性题目,是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违反了教育部有关作业管理的规定。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也有的评论说这家人太认真了,全班那么多人,老师又不可能一个一个检查,练练孩子的数数能力而已,应付应付得了。

另外,还有一种评论让小童深以为然。说老师布置这个作业,可能并非让孩子们真的去练习从1数到1万,也不会单纯为了训练专注和耐心,没有必要非通过这种方式吧。其本质可能是启发孩子们,遇到超出现有学习能力的题目时,是不是应该主动思考,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

就拿数一万粒米的作业来说吧,比如称重法,简单数出一定数量好比100粒米,称出其重量,然后再倒上更多的米,称出100倍的重量,不就是一万粒米了吗?或者还有体积法,比如在一个模具内倒入一些米粒,确定单次的数量,然后计算一下需要倒入模具多少次,也能把1万粒米又快又省事地数出来。

文话童心的学习文章里,经常讲一句话,会学习才是学习的灵魂。很多小朋友跟着小童一起听新闻涨知识,一起读文章学方法,应该对此深有体会。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的题目,哪怕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也没关系,家长越俎代庖,用自己过时的常规思维去“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事实上,更加阻碍了其研究与思考。

中国的应试教育曾因大量机械训练,缺乏思维创新而受诟病。教育部门也在不断总结创新,越发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应该说,现在无论是语数英还是道法、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题目都愈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家长,还是应该重在习惯引导,不要过多参与孩子的具体作业,这样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责任心的养成,也不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教改方向。正在听新闻的你,如果遇到这样的“奇葩”作业,会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呢?欢迎给小童留言分享哦。 

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人便开始养蚕、取丝、制绸。人类将野桑蚕驯养为家蚕,但家蚕起源于中国什么地方,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基因研究帮助我们破解了这个谜题: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近日,西南大学的科学家团队联合华大基因等单位合作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这个项目也被称为“千蚕基因组”,顾名思义,研究团队对1078份各类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二代基因测序,并对其中545份代表性资源进行了三代基因测序,鉴定4300余万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930余万个Indel(插入缺失标记)、340余万个结构变异和7308个新基因(家族)。

样本广泛、多样,基因测序精度高是这项研究的特点。该研究囊括了目前最全面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野桑蚕是家蚕的祖先,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中国以外的东亚和南亚部分地区。而家蚕在长期的驯化和饲育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各种地理特性的地方品种。

项目研究的野桑蚕来源广泛,包括中国的西藏、辽宁、云南,以及日本的冲绳、坂户地区,涵盖了四大地理系统种:中国系统种、欧洲系统种、热带系统种和日本系统种,还包括大量蕴含巨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突变体资源。

完成了基因组测序的家蚕材料涵盖全世界家蚕代表性种质资源的90%以上,含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不同茧丝产量质量、抗病抗逆、体形体色等。

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图片来源:家蚕泛基因组项目组

通过掌握丰富的样本资源,进行高精度的基因测序,这项始于2019年的研究,绘制了一个高精度家蚕泛基因组图谱,全面反映桑蚕的基因组信息,公布的蚕泛基因组由545个长读长测序的样本构成,是迄今动植物中规模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被称为蚕超级泛基因组。

据专家介绍,超级泛基因组是一个物种所有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它比单一参考基因组涵盖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因此,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对深化功能基因组研究、种质创新等意义重大。

家蚕基因库也得以数字化,这被科学家称为“数字家蚕”。对于研究者来说,就像一本参考书、一本“字典”。以前,科学家们鉴定家蚕特定性状的基因或研究其因果变异时,犹如“大海捞针”,很难找到准确的方向。“数字家蚕”基因库里的超级泛基因组为他们提供了精细的坐标指导,就像是“查字典”一样,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负责表型的基因组序列。

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方种分布在进化树上家蚕分支的基部,表明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现有的考古证据也为这一结论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包括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的半颗蚕茧,2019年在夏县师村出土的石雕蚕蛹等。

春蚕吐丝作茧,我们的祖先纺织生产,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丝绸之路”也是由此开启。今天,科学研究帮助我们破解丝绸发展史上的一段“悬案”,同时,对基因研究、家蚕育种也都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深化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推进家蚕模式化、开启家蚕设计育种。

小童新闻写作课堂

第81期 通讯选材的特点

新闻报道说服别人的方式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向读者提供精心选择的材料,使读者自己说服自己。因此,充实丰满的选材是采写通讯的关键环节,具体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既然要通过传播事实的手法达到记者对社会表态、发言,以求影响大众的目的,被传播的这类事实就必须典型,普遍存在而又富有特点个性,必须有“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为反映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一位记者记下了出访德国期间的一件小事:1993年冬天,记者在一个德国普通百姓家住了两夜,发现每晚12点,房东太太都要将所有房间的暖器一一关闭。虽然德国的暖器费极为便宜,但她的理由是:您睡下以后暖气所放的热量对您是无用的,但它却增加了地球的温度,加速了全球的气候变暖,而且烧暖气也会消耗地球的资源。一个普通的主妇,不为省钱,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天天夜里关掉暖器,只为了全人类共有的地球!事例虽小,却很有普遍性,也很能说明德国深入民心的环保意识。

其次,通讯要围绕主题选材。记者选择的每一个典型事例,都是想让读者顺着这一个个事实达到记者对事实本来面目的认识。比如说某位记者去采访某市的老百姓、外国游客、进城民工反映强烈的“公厕难找、难用”的问题。他先后去了市区环卫局、市旅游局、市建筑设计院,“视察”很多星级宾馆的高档公厕和平民区里不堪入目的普通公厕,走访了几个居委会和受公厕脏、臭困扰的居民户,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某市公厕问题是由政府决策机构的人文观念落后、公厕布局不合理、环卫行业经费紧张、环卫管理水平低下及群众的公德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随后,记者马上意识到:观念落后、思路僵化、管理水平低下、公德意识差是目前社会上很多问题共同的根源。于是他将这几个问题定为主题,计划对此问题采写一个系列社会观察通讯,每一篇写一个主题。他马上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表现这几个主题?选取哪些材料作为典型事例?如何为读者铺设一条认识路径?于是,他除了在已采访的笔录中搜索典型事例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定向采访挖掘。在呼唤公德意识为主题的通讯中,他选取的典型事例是展现某区二三个公厕被破坏的五花八门的现场,包括厕门被烟头烧成大黑窟窿;厕所中照明的灯泡被打碎;洗手池数次被偷盗;纱窗被人拆去做鸽子窝,往便坑里倒建筑垃圾堵塞了下水道等;采访环卫工人,特别是那些无端遭辱骂、甚至被殴打的环卫工人;采访相关管理人员和附近居民对这些行为的谴责态度等等。这几个典型事例都紧紧围绕着公民的公德意识这个主题。

最后一点,通讯的选材要避免重复。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比如写一个以吃苦耐劳著称的先进人物,大可不必连续几个事例都写大致相同内容、相同情节,如:这次是去运盖房的红瓦片,他连装带卸一个人顶三个人;下次是去拆旧房,他带头上房抡大锤,累得险些跌下来;第三个事例又是去拆房子,不过地点不一样而已……运瓦、拆旧房,全是苦累的具体工作,有一个就够了。如果连续举了三个类似的事例,并未从不同侧面挖掘表现此人素质的关键事例,这样运用材料既累赘又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费伟伟.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