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元培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金玉良缘意味着什么?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贾宝玉比喻传国玉玺,这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感觉有些荒唐。经过思考研究,感觉大有意味,蔡元培的观点也颇有根源。

《红楼梦》这部奇书被誉为小说界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哲学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红楼梦》和《庄子》的渊源

《庄子》的思想在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有着很多体现,比如:

1

贾宝玉续《庄子》

第二十二回贾宝玉听曲词悟禅机,在薛宝钗生日这天,薛宝钗为贾宝玉讲解《寄生草》的曲词,遭到林黛玉的嘲讽。后来宝玉为了调和他所认为的湘云和黛玉之间的矛盾,闹了个两面不讨好的结果。自己一时心灰意冷,因为看了一段《南华经》,便续了一支《寄生草》。

2

文章是庄子的最好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收到妙玉的拜帖,上面署名“槛外人”。宝玉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帖,正要找人去问,路上碰到邢岫烟。邢岫烟说妙玉时常称赞庄子的文章最好,并把自己称作“畸人”,寓意为“畸零之人”。

3

庄子的物化观

庄子的《齐物论》中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庄子·齐物论》中最著名的寓意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书中写道: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段故事的意思是: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在空中翩翩飞舞,四处游荡,觉得自己真是一只蝴蝶,忘记了自己本来是庄周。过了一会儿,庄周忽然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庄周。他想着那个梦境,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最后他认为,蝴蝶和庄周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是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物化。

所谓“物化”,就是物的转化。庄子认为,不同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万物都是气的凝聚,他们的性质相同,所以可以相互转化。

4

《红楼梦》中“气必赋人”论

《红楼梦》中也表达了“气”和人的关系,第二回贾雨村有一段论正邪之气赋人的理论,原文如下: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

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

气必赋人的说法,其文化根源便是庄子的物化论。根据这一理论,便可以产生千变万化。

脂砚斋评石头记,常说作者是“幻笔”“攒花之笔”“天女散花之笔”,这些说法,都在解释《红楼梦》中隐藏着许多物象之间的转化。

人和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人可以物化为蝴蝶,也可以物化为木头、玉石、金锁等等任何事物。

《红楼梦》中有时候以物喻人,譬如以花比喻诸钗;反过来也会以人喻物,比如:蔡元培提出来,贾宝玉是传国玉玺的化身。

这种人与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说起来很抽象,但是如果提到《西游记》,大家就马上能够心领神会了。


西游记中的神通变化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以变化为不同的人、物甚至妖魔鬼怪等。他和杨戬更是展开过比较变幻的本领大战,上古仙人真能做到这些神通变化吗?我看未必,这也只是作者对于“幻笔”的运用,通过这些变化来譬喻某些情境。


《红楼梦》中的幻笔

《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幻笔,和《西游记》不同的是,《红楼梦》中的幻笔是隐秘的,作者用到之处完全没有提示,没有写明“摇身一变”的字样,可是笔下的人或物的形象已经悄然转化。

这些暗笔使得文章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而无着落。其中关系前后纠结、错综复杂,这些都为解析其中隐去的真相设置了障碍。可是正是这些障碍才使得《红楼梦》这部奇书得以在严酷的文字狱中得以存留下来。

人可以物化,贾宝玉因为衔玉而诞被比喻为玉玺。和通灵宝玉对应的,是薛宝钗的金锁。那么,薛宝钗拥有金锁,她是什么象征呢?


薛宝钗的物化意象是嗣天子金宝

在清朝的皇帝宝玺之中,有一枚金玺:“大清嗣天子宝”。这枚金玺的用途是“以章继绳”之用,专门在嗣皇帝登基时使用。

新皇帝继位诏书上,要加盖大清嗣天子宝,表示大清的皇帝是按照上天的指示来统治人间的。

每一位继承皇位的清朝皇帝,都使用且仅使用一次这枚玉玺。

这枚金质传位玉玺的使用有前提限制:

首先,必须要有传位诏书;

其二,传位诏书上首先要加盖上一任皇帝的皇帝之宝。


金玉良缘的寓意

贾宝玉比喻传国玉玺,薛宝钗比喻嗣天子金宝。金玉配在一起意味着皇帝建立太子,这是皇帝传位的首要条件。

所以,金玉良缘譬喻的是皇位承继的国家大事。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物化意象分别是传国玉玺和嗣天子宝,他们所影射的人物原型则是皇帝和“太子”。

薛宝钗影射的“太子”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他的身份是癞头和尚操作出来的,其真假还需要进一步探析。

太子要继承皇位,只有得到加盖了前任皇帝之宝的传位诏书,才算合法有效。否则,仅仅有一枚嗣皇帝之宝毫无意义。

在合法的皇位传承中,传位谕旨(或诏书)、皇帝之宝、嗣皇帝之宝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薛宝钗的金一定要玉来配的本质。


金玉良缘的起源和发展

金玉良缘是薛家吹出来的风,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癞头和尚。癞头和尚一手打造了通灵宝玉和金锁,来暗中撮合金玉良缘。

下面来看原著中对这两个物件的描述:

1

通灵宝玉

第一回、初造: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闪现:

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第三回、口传:

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

第八回、全貌: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玉宝灵通     三 二 一  

       仙莫      知 疗 除  

       寿失      祸 冤 邪  

       恒莫      福 疾 崇  

       昌忘

通灵宝玉的全貌,经过多次渲染,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作者描绘了它的色、形、质,以及上面的字迹。

还有一个细节,是作者极力想要引起注意,由不能太彰显的:通灵宝玉上面有一个眼儿。

天生有眼儿以备“继绳”之用

通灵宝玉的这个特性,每次出场几乎都有写到,只是轻描淡写。

癞头和尚初造时,把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可配”的扇坠是通灵宝玉的形状,这里隐含着有眼儿的意思。

这个眼儿的存在,袭人对黛玉描述通灵宝玉时特意提到了“上面还有现成的眼儿”。

宝钗看玉时,贾宝玉把通灵宝玉从脖子上摘下来,这也暗写了这个眼儿的存在。

作者不方便在原文中特意凸显通灵宝玉上的眼儿,批书人脂砚斋给补上了。

蒙府本第三回有两条回前批都写到了这个眼儿: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

[宝玉衔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宝爱此玉之意也。]

玉器上有眼儿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作者和批书人为什么要强调它呢?

因为眼儿是用来“系绳”的。

金质嗣天子宝的用途是“以章继绳”之用”,通灵宝玉的眼儿正是预备“系绳”的,“系绳”谐音“继绳”。

癞头和尚幻化通灵宝玉真正的目的,全在这个眼儿上。通灵宝玉为联结金锁打造的,为的是继承大清基业。

2

金锁

第八回、因玉而现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璎珞正面式

  音注云:不离不弃。

  璎珞反面式

  音注云: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第二十八回、扰乱木石姻缘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

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

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第三十四回、金锁需有玉的“正配”

薛蟠见宝钗说的句句在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回她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从以上原著中提到金锁的这几处,我们可以看到金玉良缘在薛家人口中在逐步演变。

初次呈现时,宝钗姑娘和丫鬟莺儿上演了一出双簧,半掩半露地吊足了宝玉的胃口。在宝玉的央求下,宝钗才被缠不过迫不得已地让宝玉看了。这欲擒故纵的手段高明得很。

金玉良缘由莺儿露了口风之后,薛姨妈上场了,她到王夫人那里打进一层,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句话大有意味。

贾宝玉比薛宝钗小一岁,出生时就把通灵宝玉带来了。

薛姨妈这“日后”两个字从何说起?这金锁肯定先于通灵宝玉存在了。难不成,这金锁也变成了薛宝钗出生时候从娘胎里带来的了?

这玄乎套玩的,那叫一个高。为了让金锁匹配通灵宝玉,薛家和癞头和尚真是操透了心。

到薛蟠再提到金玉良缘时,他说的是: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

这个过程我们看到金玉良缘的三级演变、逐层递进:从试探性的“是一对”,到一般的“可结为婚姻”,再到高标准“正配”。

古代富贵官宦之家的男人可以有多房妻妾,“结为婚姻”不一定是做正妻,“正配”则必须是嫡夫人了。

通灵宝玉和金锁都是癞头和尚出品,他以二者为信物散播了金玉良缘的谣言。

癞头和尚为什么要全力打造金玉良缘,因为他是薛宝钗的一个幻身。这一点请参看拙作《癞头和尚就是薛宝钗,怪不得他如此热衷维护金玉良缘》。

结论

综上所述,通灵宝玉影射皇帝传国玉玺,金锁比喻嗣天子宝,金玉良缘影射的是皇位传承。

笔者上一篇文章《木石前盟你真懂了吗?它们合成的“柘”字竟然是皇帝专利》中指出:木石前盟中隐含的是黄袍加身、皇帝登基的国家大事。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共同存在,暗示皇位传承中出现了争夺。《红楼梦》的两条婚姻主线,影射的是围绕皇权的斗争。

思考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哪一种才是合法正统的结合方式?这一正一邪、一阴一阳的斗争是怎样展开的?最终鹿死谁手?且待后文解析。

正是:

通灵宝玉可“继绳”,金锁配对成良缘。

木石前盟何所置,皇位争夺补天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