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考》大结局引人泪目:为人父母,千万不要把教育做反了

 舍得付出 2022-10-17 发布于湖北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当好父母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儿,不本末倒置,不忘初心,耐心有爱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就很好。
——萨姐


作者:吴漾
原创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图片



儿子刚进初中不久,我便接到了老师的电话,残酷的指出:

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太差,即便能做对几道加分大题,也不过是碰运气。在未来的学习中,如果不能牢固基础知识,很难拿到高分。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曾经我以为,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初中、最好的班级。

当孩子压力猛增、不堪重负时,我才逐渐意识到:教育孩子,本末倒置,地动山摇。

尤其是看了央视力荐的热播剧《大考》后,更是重重敲醒了我。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把顺序弄反了,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01

别在该陪伴孩子时,一味想着赚钱

有网友表示,《大考》中的田雯雯是“2022年最惨女孩”。

十七八岁便已独居多年,有多少难熬的细节,不得而知。

家里进了贼,若不是居委会大妈帮忙,后果不堪设想;

正逢新冠疫情却发高烧,若不是老师贴心照顾宽慰,不知道会留下什么样的阴影;

高考当天,又遭遇了大雨,被困在积水过腰的家中,若不是同学想起,不仅会错过高考,更有可能危及生命。

弹幕中,网友们多次拷问:这个女孩的父母呢?

田雯雯的父母,不是不爱她,而是在“赚钱”与孩子之间选择了前者。

图片

在女儿18年的人生中,他们呆在一起最长的时间,还是“疫情”所赐的3个月。

图片

过早独立的田雯雯,有着同龄孩子身上,少有的懂事与通透。

她能理解父母的不易、平抚心中的不甘;能承担妈妈都难以承受的压力;能舒缓老师的尴尬。

然而,这样的她,就像催熟的果子,表面上看鲜艳娇嫩,却充满了酸涩。

对每个人都和善,却又仿佛隔着一层钢化玻璃,若谁强行触碰,便会产生密密麻麻的裂缝。

妈妈不过批评了一句“你从小就独立惯了,跟谁都不亲,这个家连一点信任都没有”,便戳破了她花了18年时间,编织的“懂事”外衣。

她激动地反驳妈妈:“一年施舍似的就回来看我两三次,现在奶奶也走了,我能不独吗?”

图片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提醒广大父母:

“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他完全不能独立的情况下,你去给他带来快乐和舒服。当他依赖你,你才有教育他的资本。”

田雯雯的父母,就失去了这个的“资本”,明明是最亲的血缘,却处得小心翼翼。

有了孩子后,许多父母都要面临“搬砖”与“抱孩子”的选择;

有了孩子后,便本能的计算起“养育成本”。

殊不知,把孩子教育好,就是在赚钱。

钱多钱少,孩子都会长大。

钱能给孩子丰足的生活,却无法填补孩子渴望的爱,更难以编织亲子之间的亲密。

剧中的男孩潘小轩便是如此,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买的玩具,是整个县城的孩子都羡慕的,可他却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孩子的成长过程,却一去不复返的。

不要等到孩子大了,与你不亲了,再去后悔当初没有好好陪伴。

02

别该尊重孩子时,用“为你好”控制孩子

总有人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为人父母,即便没有经过考试,那份血缘之亲衍生出来的爱,也能让父母爱之深切。

凡事过犹不及。哪怕“爱”,也不行。

正如吴家俊的妈妈。

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高考备考环境,她经常将丈夫“赶”出家门,只怕家里人多,影响孩子学习;

图片

为了全力陪伴孩子迎接人生“大考”,在老板的极力挽留下,她毅然辞职,一心在家给孩子做饭,督促孩子学习;

图片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风光的未来,她极力反对儿子的“国漫理想”,更强行制止孩子参加艺考;

为了防止儿子沉迷画画,耽误学习,她拆掉了儿子房间的锁、守在儿子身后,盯着儿子学习......

图片

儿子想尽一切办法“反抗”,都被她以“我这都是为你好”遏制在了“摇篮”中。

为此,吴家俊曾离家出走,母子俩的关系剑拔弩张。

图片

直到儿子误以为妈妈得了抑郁症,便克制自己的理想,顺从妈妈的一切“为你好”。

误会解除后,吴家俊终于爆发了,对妈妈说:

“你总说'为我好’,其实,是我在'为你好’。”

图片

幸好,孩子的话,敲醒了妈妈,决定尊重孩子。

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说:

“我们的动机也许是爱,但并不代表孩子接收到的也是爱,相反,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是在爱孩子,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控制。”

很多时候,“为你好”不过是披着“爱”的外衣,却在一次次提醒孩子“你不够好,我才要为你好。”

如果说教育孩子,是一道道选择题,那么,这些题目总有一个必选项:尊重。

其实,人生海海,路道漫长,从来不是一条路,便能决定一生。

为人父母,在对末来焦虑时,不妨多想想:

比起学习成绩、好的大学,什么才是支持孩子乘风破浪的内核。

教育孩子,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有引导作用的前提,绝不能本末倒置。

03

别在该引领孩子时,却躲在孩子身后

很多剧迷都喜欢周博文一家。

这个家里,有学霸的儿子,温柔的妈妈。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沉迷游戏、不务正业的爸爸。

这个爸爸就像妈妈养的大儿子,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对着老婆撒娇,让他干一点儿事,不是叫苦,就是喊累。

熬夜玩游戏、打牌,却从来难不倒他。

周博文看不下去妈妈一个人为了整个家操劳,便拔了电脑电源、抠了主板、卖了游戏账号,让爸爸玩不了游戏,甚至举报过爸爸打牌的棋牌室,亦从不给爸爸好脸色。

图片

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

“男孩在12岁左右的时候,会找到一个男人,去崇拜他、模仿他,把他作为自己一生的榜样,这个男人十有八九就是他的父亲。”

周博文对爸爸的态度,既是替妈妈抱不平,也是发泄心中对“父当如山”的渴望。

他顶着高考压力,难以释放时,如果有爸爸陪在身边,他便不会独自夜跑;

他看着妈妈艰辛操劳,无能为力时,如果有爸爸的支撑,他便不会企图放弃理想。

剧中的周博文很幸运,有智慧的妈妈从中斡旋他们的父子关系,尊重他的选择,才让他不至于被“没长大”的爸爸影响过深。

可是,周家只是剧中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孩子一生最大的挫折,便是遇到了没长大的父母。

《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指出:

“有一种父母,身体成年,内心却没有长大,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依赖心极强。

当成人的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幼儿式愿望,他们就把这些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造成'亲子角色颠倒’现象。”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啃小族”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无形中颠倒角色,过早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导致内心能量不足,待到成年之后,如同父母一般,轮回到“啃小”状态。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成长中,多数人身上,都铭刻着原生家庭教育失当的后果。

但是,厉害的父母,不在于他的强大与完美,而是拥有“不断成长”的属性。

即便童年有所缺失,有了孩子,也能让我们再次重生。

04

心理学中,有个叫“镜映”的名词,具体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意思是说:

孩子是在父母的“镜映”中确认自己、看到自己的。

《战国策·赵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要当好父母,是一件需要超级智慧的事。

既要有着眼长远的大局观,又要有看清当下的能力。

既能看透到底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品质,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助力;

又能感知,什么样的爱、什么样的行为,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

要当好父母,又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儿,不本末倒置,不急功近利,耐心有爱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就很好。

点“在看”,让我们把育儿当一场自我的修行,带着觉知把陪伴当作养育的底色,把孩子当朋友、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关键的时候引领孩子,帮助孩子在生活的洪流中,鹰击长空,成就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