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英语名师课堂(四)

 国色华韵 2022-10-17 发布于江苏

上篇:

即影响这篇文章理解的词,才是重中之重。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大部分生词都出现在文章中的第一个场景,而对第一个场景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一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我采取由我自己描述第一场景并配以动作,将生词情景化,图片化,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做好阅读准备。

读前活动中,我始终坚持paraphrase比如escape就是run away. fail就是trybut can’t do it,这种用学生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来解释新词,同义转达的过程,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前活动中我提出问题后,会接着发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先告一段落,这样学生听就带着强烈好奇去阅读接下来的课文。

刘芸:曹老师在这段课的片段当中,有几点做得特别好:第一扫除阅读障碍,但并非教完所有的生词,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把生词全部教完学生才能读懂课文,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一、是学生能够借助上下文理解意思。二、在真实语境当中读者也不可能会认识所有的词汇再来读课文,一般情况下会总有一些生词。三、是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猜测词汇的能力。例如每年的中考阅读理解中,一般都会有3%左右的生词,就是要考查学生在上下文中理解生词的能力,所以读前活动中,要扫除一些生词障碍,但不必教完所有的生词。还有第二点特别好的做法,我觉得是注意了词汇教学策略。比如在课堂中用一些图片,实物,用动作来教学生词。还教了学生构词法,我觉得这都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学习,尤其非常注意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我们都知道聪明这两个字的写法,左边是一个耳朵,然后还有一个嘴巴,一个心,明就是日加月,就是说明聪明就是要天天月月经常用我们的感官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聪明。第三,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抓住了标题中的lucky来问学生Did people have a lucky escape in theearthquake?来引出问题,就是说文中的双胞胎的逃跑,为什么非常幸运?这个问题有一两个好处。一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让学生体会到双胞胎的经历必定不寻常,这里自然有许多危险的因素,为理解文章打下了很好的伏笔,还有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关注,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上位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称之为global comprehension的问题。只有理解了整篇文章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判断才能打到正确的答案。

刘芸:接下来看一片断曹老师如何指导续中的快速阅读的。

曹老师:首先根据文章,把故事分为三个部分,并告知每部分的主要大意。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时行主意配对,这三个部分为第一至11行,讲述双胞胎前去营救好友,却被抓入车中,第二部分12行至25行,讲述如何逃至警局,第三部分26行至35行,讲述双胞胎胜利逃亡,并在警局遇到三个劫匪,我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这篇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很难把全局,所以分成三个部分并给出要求匹配,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策略,把握整体知识文章,由于是七年级同学,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不宜设计的太难。所以我匹配了第一部分主旨大意,一方面是因为导入时我已经将第一部分主要情节讲解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从降低难度来考虑。

2020/2/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