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不读苏东坡,老不读辛弃疾!

 名天 2022-10-17 发布于江西

苏和辛,一茶一酒,一清一浊。


图片
唐诗下酒,宋词伴茶,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被唐诗宋词和各种古典名著包围的我们,都知“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却不知“少不读苏轼,老不读辛弃疾”。
少时读苏轼,容易陷入虚无。
老来读辛弃疾,人生过半却意难平。
此话并非莫须有,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一个家学渊博,一门三学士,四十三岁前,人生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仕途受挫,但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处世态度,令其豪放里透着禅意,旷达洒脱。
一个生于乱世,年少即背负国仇家恨,二十二岁一战成名,南归故国,想着上阵杀敌,却屡遭冷遇,眼看山河破碎,一生壮志满怀,却报国无门。
稼轩豪放里满是侠气,慷慨纵横,短弓游侠,孤独到骨子里,又不可一世。
苏轼的词,是大哲人,是看透人世,豁然无所牵挂的豪放。
辛弃疾的词,是真英雄,有不可得又不愿放弃的横劲。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
苏轼一生,最大的转折源于“乌台诗案”,经历了生死之劫,诗词里豁达许多。
与朋友出游踏青,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而他却泰然自若,缓步而行。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若过早地选择安逸,它会让你丧失拼搏的勇气,苏轼的淡然不在乎和豪情,源于曾触摸过星空的自信。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 辛弃疾《贺新郎》
辛弃疾的一生,都在为打败金收复失地而努力,直言上谏,却屡遭贬谪,满腔报国热情,复国大计说与谁听,唯有陈亮能让他喊出黄钟大吕之音。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若年老时过于强求,它会打破你内心的平和,辛弃疾的不死心和大气魄,源于手中那把最锋利的剑。
苏和辛,一清一浊。
东坡读之如品一壶茶,一尊还酹江月;稼轩读之如饮一壶酒,壮怀激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元1082年,苏轼四十七岁,谪居黄州已两年余,忧愁无处说,他来到赤壁矶,看江水奔腾,惊涛拍岸,一时间胸怀大开,吟完一首词,心中也渐渐释怀。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若太年轻时沉浸于回忆,它会让你陷入往事止步不行,苏轼的浪花淘尽英雄,人生如梦,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沉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66岁那年,仍未放弃北伐的愿望。韩侂胄执政时,他担任镇江知府再上战场,虽欣喜,但谏言失败,又忧心战事。
北固亭上,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慷慨壮怀。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若年老时还不能静心活在当下,就会纠结于往昔,错过眼前之景,辛弃疾的英雄血未凉,老当益壮,源于南宋的风雨飘摇和年少志向。
苏词豪迈,英气勃发,有达则出仕兼济天下的抱负;辛词豪放,重剑无锋,有终其一生执着报国的情怀。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公元1075年,苏轼38岁,时任密州知州,仕途上虽有小挫,精神上却积极向上。
一场狩猎,让苏轼想到大宋江山,期待可凭己身,挡住外来的“狼”。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年轻时不要过分计划未知的人生,它会让你一生步步受到羁绊,苏轼曾经弯弓射天狼的愿望,终敌不过提笔挥毫的精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生于金国的宋人,少年时抗金归宋,习得一身武艺,终生以恢复山河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即使白发已生,依然想着为君分忧。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若年老时对未实现的梦还执着不已,它会让你跌入后悔的深渊,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战场,终抗不过时光流逝,到底不平。
苏词是望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醒醉全无,胜败两忘的豁然通达;辛词是抗金之志,终难实现的愤懑,将刀剑化作笔墨,字字泣血的不忘。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76年的暮春,苏轼登上自己修葺,弟弟命名的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有太多情感想要表达,却不知从何说起。
既如此,不如饮一杯酒、品一杯茶,乘春光正好,赏眼前之景。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过早接触形而上学的境界,那样只能说明自己不快乐,苏轼一生的豁然,开心,源于早早懂得生活的真谛。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读辛弃疾的词,总会被的他家国情怀感动,会为他一生壮志难酬遗憾。
他对南宋爱的深沉,即使是中秋赏月,依然忧国,洞彻世事,有着无人可懂的寂寞。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年老时放不下的太多,它会让你无法真正轻松生活,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写词也只是退而求其次。
苏词旷达,是大彻大悟,是知其不可为便不为的洒脱;辛词悲愤,是矢志不渝,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苏轼《临江仙》
苏轼是个超级能看开的的人,被贬,在黄州待了好几年,仕途不顺,就开垦荒地、建园子,把生活过得有趣,不强求,更寄情山水,于自然中开阔胸襟。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年轻时事事不争,顺其自然,它会让你缺乏主见,随波逐流,苏轼的知其不可为就不为的旷达,是不仅与心性有关,更有深厚的家学底蕴支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公元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年老时若还不能看淡尘俗,它会让你求而不得,有心无却无力,辛弃疾深深的无奈感和壮志难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做其支撑。
苏词旷,由窄而宽;辛词豪,由宽而窄。
一个是倒食甘蔗,一个是穷途之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公元1076年,39岁的苏轼,远离故乡、亲人。
中秋节,天上皓月当空,清辉遍地,苏轼心潮起伏下,思念故人,杯中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酒至酣时,乘兴挥笔,方有千古绝唱。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若年轻时就常常妥协,它会让你后半生空留遗憾,苏轼的一生,风雨、阳光都有,登过高峰,尝过美食,不缺什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公元1171年,辛弃疾到南宋的第九年。
归来的心愿未能实现,君王不重用,元宵节目睹满城火树银花,酒后慨叹无知音,唯有孤芳自赏。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若老来还未寻觅到生命的意义,岂不白白虚度了许多光阴,辛弃疾的一生都在寻找,找的是爱人,也是自己的初心。
苏情深,思念酿成满腔愁,辛深刻,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江城子》
苏轼十九岁与十六的王弗结婚,婚后二人恩爱情深,可惜未能携手一生,王弗27岁逝世,苏轼悲痛不已。
十年倏忽而过,但思念不变,其悲“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
只因:若过早读懂撕心裂肺的痛,那一生都将带着有伤的记忆前行,苏轼的虽经历了丧妻之痛,却能靠对儒释道的领悟慢慢化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公元1181年,辛弃疾早已被免职,闲居带湖,左右无事,去了博山游览,四周景色虽秀美,但他却无心欣赏。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唯有诗可抒发一二,人至中年,历经沧桑,方真懂愁之一字。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
只因:若年老还在挥之不去的愁中生活,那你也参不透悲苦,活得不通透,辛弃疾一生的愁与无力感,被侠气和将士之风化解一二。
少不读苏轼,老不读辛弃疾,皆因诗词由心,苏辛所写是自身。
同处低谷,苏轼无论何时都能淡淡接受,且乐在其中,有佛家不争之意。
辛弃疾则是隐忍居多,只要有机会,定要重返朝堂战场,壮志一生未改。
年轻时读苏轼,总会不自觉的学其旷达,佛系的顺其自然,看似洒脱,实则消极,东坡先生的超然物外,是已登高峰,而后遇挫折,方才渐渐悟透的。
年轻时读太多东坡词,一不小心就会走入虚无。
年老时读辛弃疾,常会陷入与他一样的愤懑里,不是每个人都能学曹孟德一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大多数人,回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望着如今的满头白发,心里也只剩下迟暮之悲。
人数自古有尽,天命从来无常。
老来再读稼轩词,一生将至尽头,读诗越是尽兴,合卷就愈加沮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