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近现代名人与造字(二)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2-10-17 发布于陕西

鲁迅与“猹”

鲁迅192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长期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想必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文中有一个情节,描述鲁迅的母亲说闰土要来看他的时候,鲁迅“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对于“猹”,文中还有进一步的说明: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但我们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因为当时的字典中并无“猹”字,于是“猹”竟难倒了许多人。

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柏烈伟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北京大学俄文系任教。他欣赏鲁迅先生的作品,想将其译成俄文。1927年,他通过鲁迅的学生李霁野向鲁迅请求授权,鲁迅同意了。但柏烈伟译到《故乡》一文,看见“猹”这个字时他顿时懵了,怎么查都找不到关于这种动物的记载,便通过翻译家章衣萍找鲁迅讨说法,鲁迅回复说大约是“獾”一类动物。1929年,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舒新城在编纂《辞海》时,曾为“猹”字去信请教鲁迅。1929年5月5日,鲁迅在致舒新城的信中作了解释:“'猹’字是我据乡下人的发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但鲁迅没注意到“查”是个多音字,既可读chá,也可读zhā。以“查”为声符的“猹”该读什么音,中学语文界曾一度为此引起争议。现在已形成共识,以读chá为准。也许是因为鲁迅“生造”的,舒新城主编的1936年版《辞海》中并没有收录这个“猹”字。到1979年修订《辞海》才收录了“猹”字,释义为“獾类的野兽。1981年重新修订的辞源中没有收录“猹”字。2010年台湾出版的《学生图解国语字典》中没收录“猹”字。日本的《汉字源》中收有“猹”字,注释为:兽名。似獾,爱吃西瓜。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创造的字。

据周建人解释,“猹”就是獾猪,这种动物很喜欢吃瓜,所以农民要防它。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周芾棠19754月去章运水(闰土)的家乡道墟镇杜浦村访问时,当地的老农阮传林(闰水儿子的亲家)介绍说:猹,在我们塘堤外的沙地里是有的。是像獾猪一样的东西,脚矮矮的,皮毛很油滑,大的也有五六十斤重。白天躲在山林茂密的青山中,晚上就偷偷地溜下山来吃西瓜。但这显然与鲁迅所指不符,因为鲁迅在文中有“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的说法,如果是指“獾猪”,那就用不着再生造个“猹”字。

现在的字、词典收录“猹”时都释为獾类“或“像獾”的野兽,但在动物学中却没有与猹相对应的学名。所以也有学者提出猹本虚拟,本非实指,一向有名无实。”“辞书理应据实指出猹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特造字,义释暂付阙如,而不应坐实为'野兽,像獾,喜欢吃瓜’”。

鲁迅说过“也许是獾吧”,查一下有关獾的资料,獾类动物有猪獾、狗獾、狼獾、袋獾蜜獾、鼬獾等种类。其中,袋獾仅生存于澳大利亚,狼獾分布在北极附近,我国东北地区偶见,可以排除;而鼬獾体重仅1.5千克左右,也可以排除;蜜獾喜食蜂蜜,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亦可排除。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猪獾和狗獾了。但从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猪獾还是比较熟悉的,因此不可能再为其另取名为“猹”。这样在獾类中便只有狗獾可能是“猹”了。

后又在网上查到:前几年,浙江湖州市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一段珍贵视频,20多年来野生狗獾的影像首次被红外相机所记录,并认为视频中的狗獾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猹”。猪与狗獾同属獾类,但在外形上却有明显的区别。猹是浙江乡下人的发音,其学名应该是狗獾。2020年9月30日,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于狗獾等19种野生动物,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认为猹是狗獾似乎符合鲁迅先生所说“也许是獾吧”的揣测,而且还与鲁迅“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暗合。但狗獾性情虽凶猛,却不主动攻击家畜和人,当被人或猎犬紧逼时,常发出短促的“哺、哺”声,同时能挺起前半身以锐利的爪和犬齿回击。而这却又与鲁迅描述“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并不相符。

就此,2020年5月17日科普中国官方网站上权威发声:猹是小说《故乡》中的动物,狗獾是现实世界中的动物,是猹的艺术原型,不可把两者混为一谈。绍兴鲁迅纪念馆原馆长裘士雄认为,我们尊重鲁迅先生的解释,不应过分肯定地认为猹就是狗獾。

另外,猹(chá)的读音在绍兴方言中,有人认为与豺(ca)相近,但豺却不吃瓜。有人认为在绍兴话中,獾的声韵和猹相差较大,相比较而言,獐的方言读音与猹更接近。獐身材矮小,感觉灵敏,行动敏捷,也基本符合闰土的描述。还有人认为绍兴方言都是平舌音,基本是没有翘舌音的。“查”在绍兴方言中有两种读音“zā”和“zóu”,对应普通话的“zhā”和“chá”,所以闰土说的猹应该是查的方言发音“zóu”。而“zóu”和蛇的方言发音“sóu”特别像,所以闰土说的可能是抓蛇。

事过百年,当事者鲁迅先生和闰土都已作古多年。看来,要具体确定“猹”究竟为何方神圣,还真是件难事。

因为在鲁迅的《故乡》一文里,猹总是会来瓜田里偷瓜吃,所以“猹”便进入现在的网络语言中,变成了爱吃瓜的人的代名词,代指刷八卦信息、看最新八卦(又叫吃瓜)的网友们。

至于在鲁迅之前,古人是否曾用过“猹”字,我在网上查到《续西游记》(明·佚名)中有:“第十三回 通红腮颊宽,马黑鼻梁窄。狼牙似铁钉,猹耳如门槅。倒插连鬓胡,吆喝将人吓”。“第十八回 尖嘴缩腮猹耳朵,磕额毛头凹眼睛”。但因为是电子版,未能查到原影印版,所以还不能肯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