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文豪托尔斯泰落选首届诺奖,引起公愤后仍未获奖,原因令人愤怒

 置身于宁静 2022-10-17 发布于浙江

列夫·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座高峰。

列宁说,托尔斯泰是“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高尔基则说,托尔斯泰是“19世纪所有伟人中最复杂的人物”。他坚守人道主义理想,立场上背叛了自己的贵族阶级,站在宗法制农民一边,实行素身主义,放弃特权,过平民化生活。

文章图片1

托尔斯泰穷尽自己的一生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期望消除社会危机,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然而,现实难以靠一己之力改变,最终充斥托尔斯泰内心的只有痛苦、气愤和无奈。但他的努力绝非没有意义,因为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进行文学创作,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中描写历史、反映现实,揭示人的心灵,以独特而杰出的思想艺术成果打动了全世界的读者。

文章图片2

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其实放到整个世界文坛,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两座绝对的高峰。

因此,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之时,呼声最高的作家是托尔斯泰。当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文学奖只颁发给在世的作家。但出人意料的是,托尔斯泰竟然落选了,一时之间引起公愤。但在之后9年里,托尔斯泰仍始终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托尔斯泰为何无缘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在引起公愤之后,托尔斯泰为何仍连续9年未获奖?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诺贝尔是著名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和武器制造者,拥有众多的发明专利,尤其是改进了硝化甘油炸药,挣了很多的钱。诺贝尔在临死之前,想用自己的财产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于是最终敲定了一个遗嘱。

文章图片3

诺贝尔在遗嘱中写道: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变换为现金的财产,将以下列方式予以处理:这份资本由我的执行者投资于安全的证券方面,并将构成一种基金;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问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做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我的明确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遗产的大部分用来设立一个奖金,并且将钱交到一批懂经济懂投资的人的手里,让它以钱生钱,通过投资的形式每年都挣一些钱,用挣得的钱作奖金。近些年来,单项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有千万瑞典克朗,换成人民币是六七百万。

文章图片4

如今,诺贝尔奖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大奖,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更是具有标杆性的地位。在文学领域,诺贝尔奖虽然也备受瞩目,但却也一直伴随着巨大争议。在诺贝尔奖文学奖百年历史中,遗漏了不下十位千古流芳的大作家,曾经多次把奖颁发给二三流作家。

事实上,因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落选,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当时,托尔斯泰已经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经典名作,声誉正如日中天,是举世公认的大文豪。

文章图片5

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者诺贝尔本人,也跟俄罗斯以及托尔斯泰颇有渊源。诺贝尔9岁时来到彼得格勒,在俄罗斯前后生活了20多年。诺贝尔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对同时代的托尔斯泰十分推崇,经常在书信中引用托尔斯泰的名句。

因此,对于1901年的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大家都认为托尔斯泰将毫无悬念地获奖。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获奖者不是托尔斯泰,甚至也不是左拉、斯特林堡等大作家,而是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

这个结果一经公布,便在瑞典国内引起一片哗然,许多报纸接连刊登了国内知名人士抨击文学院、支持托尔斯泰的文章。著名作家斯特林堡在《瑞典日报》发表文章说:

绝大多数的瑞典文学院成员都是不怀好意、墨守成规、不求甚解的人,却不知为何让他们成了审判员。这些老爷们的艺术观念幼稚得像个孩童,他们以为只有用诗歌形式,最好是合辙押韵的诗歌形式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算是诗。比如说,托尔斯泰向来以描写人物命运而著称。既然是个历史画卷的描绘者,他们就不会认为托尔斯泰是个诗人,理由是:他从不写诗!

文章图片6

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则愤然说道:现世的作家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第一位的。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让别人产生如此崇敬之情!除了他,没有第二人

1902年1月底,42位瑞典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联名表示抗议,并且联名给托尔斯泰写了一封公开信:

鉴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结果,我们,即在信末署名的瑞典作家、艺术家及评论家们,希望向您表达对您的崇敬之情。在我们看来,您不仅是当今文学的宗师泰斗,还是一位思想热烈、感情真挚的大诗人,因此在这样的场合理应首先被记起。虽然根据您个人的看法您从来都不热衷于获得该奖,但我们更加强烈地感觉到有必要向您致敬。我们认为,基于现有的人员组成,负责颁发该文学奖项的机构既不能代表作家和艺术家的意见,也无法代表社会舆论。就让国外的人都知道,就算在我们这个遥远的国度,最基本也是最强大的艺术也是建立在思想和创作自由基础之上的。

文章图片7

托尔斯泰原本一直保持沉默,但在看到这封信之后,有感于支持者的热情,决定正式进行回应。1902年2月4日,托尔斯泰回信道:

尊敬的同行们!我非常满意诺贝尔奖没有授予我。首先,这为我省去了如何处置这笔钱的麻烦。在我看来,和所有的钱财一样,这笔奖金只会给人带来坏处。其次,受到如此众多虽陌生却令我十分敬重的人士的同情,我感到异常高兴。亲爱的同行们,请接受我对大家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

这封信的内容其实比较有意思,托尔斯泰的态度也值得玩味。表面上看,托尔斯泰写信的目的是感谢大家的支持。但是,这封信开头就说“非常满意诺贝尔奖没有授予我”,并且还说“这笔奖金只会给人带来坏处”,无疑有贬低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味。

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看到托尔斯泰的这封信后,心中自然非常不舒服。然而,托尔斯泰落选诺奖造成的巨大反响,也使得评委们无法再绕开托尔斯泰。第二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托尔斯泰成为34名候选人之一,之后又连续5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托尔斯泰每次都没能获奖。

文章图片8

1906年,俄罗斯科学院提名托尔斯泰参选诺贝尔文学奖,这次提名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选的一次。在提名表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对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及《复活》给与了高度评价。

当托尔斯泰得知自己再次被提名并且非常有可能获奖后,立马给芬兰作家、翻译过自己作品的埃尔涅菲尔特写了封信,并且在信中写道:我恳请您,要是您如我所想的那样与瑞典方面有什么关系,尽量促使诺贝尔奖不要授予我

很多人根据这封信,认为是托尔斯泰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且不说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当时有没有看到这封信,就算是看到了,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评选结果。比如1964年,萨特公开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瑞典文学院仍然把奖颁给了他。

文章图片9

事实上,托尔斯泰本人早也预感到评委们根本不打算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这封信起到的作用是让支持者们不要继续提名他,而非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评委们从始至终都没想过要把奖办法给托尔斯泰。那么,为什么评委们就是不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托尔斯泰这位举世公认的大文豪呢?

1901–1912期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常任主席是维尔森。威尔森认为,评选标准可以被概括为“高尚、纯洁的理想”,督教文化背景以及衍生的国家观念、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爱上帝和有神论观点是获奖的必需因素。因此,在1905年诺奖委员会结论性报告中出现了如下表述:

即使对托尔斯泰很多作品很崇拜的人,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位作家身上怎么能体现出纯洁的理想。他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中认为盲目的机遇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甚至在不少作品中否定宗教……

文章图片10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委托阿尔弗雷德对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评价道:可以把托尔斯泰称作俄罗斯伟大的良心,但却不能把他称为该国伟大的心灵,更不能称为该国未来的伟大思想

评委会则在总结性报告中写道:托尔斯泰以一种半理性主义、半神秘的精神肆无忌惮地篡改《新约》,尽管他对《圣经》极为无知

事实上,列夫·托尔斯泰已经不再相信宗教和一些荒谬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自我完善。因此,早在1901年2月22日,俄国主教公会就正式公布了革除托尔斯泰教籍的决定。而维尔森标准是以宗教准则及宗教情感为前提的,托尔斯泰无法获奖,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威尔森标准真的正确诠释了诺贝尔的遗嘱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诺贝尔的挚友古斯塔夫曾对诺贝尔遗嘱中“富有理想”进行解释:诺贝尔所说的富有理想是对宗教、王权、婚姻以及整个传统采取批判的立场

文章图片11

因此,符合诺贝尔遗嘱精神的恰恰是采取批判立场的托尔斯泰,而不是忠于传统、抱残守缺的维尔森。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100年过去了,时间已经证明谁是“尔曹”谁是“江河”。托尔斯泰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托尔斯泰的遗憾,而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憾。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