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地理 | 植被与土壤(一)

 hjh2004 2022-10-17 发布于福建

……

一、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叫作天然植被(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天然植被已经很少);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各种农作物、经济林(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叫作人工植被。

2、在新形成的裸地(自然界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天然植被,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3、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4、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一般来说,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高等植物种类丰富;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地方,只有少数高等植物能够适应,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5、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6、在中尺度上,受地形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此相应,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二、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1、热带雨林(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群落(垂直)结构复杂。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变化。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与热带雨林相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3、温带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4、亚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耐寒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亚寒带针叶林,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

5、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当地是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6、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或存在较为矮小的灌木),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7、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可分为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荒漠的显著特点是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8、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海岸潮间带)上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的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因其富含“单宁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名。

9、各类红树林,均具有呼吸根(背地向上生长,露出地面,适应呼吸的根。根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表面又有皮孔,为生长在热带海岸或沼泽地带的一些植物适应土壤中缺乏空气条件的变态根)、支柱根(由茎的近基部节上长出的一种具有支持作用的不定根,为植物的辅助根系,如甘蔗、玉米等植物都有这类根系)或板根。

三、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森林一般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含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分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可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

说明: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书的“本章要点”为纲要,然后结合人教版和湘教版两大教材(高考)易考知识点糅合而成。其基本内容均来自书本,而省去插图,略有拓展(对于初学者或高考一轮复习者,或有所裨益)。由于只是书本摘抄,行文不免枯燥,又因能力有限,行文难免有误,敬请谅解。

诚邀您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