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雒忱||​今夏有鸟相伴

 作家董刚 2022-10-18 发布于陕西

今 夏 有 鸟 相 伴(散文)

雒忱

   有鸟作伴的日子,总归是快乐的,总是给平常的生活多出一些关注点和喜悦。

少年时是在小镇长大的,家里是两孔窑洞,不知是爷爷还是太爷爷那一辈人修建的,已经很是老旧。大约七八岁时候,先是在我住的那孔窑洞里有了一窝燕子,燕子的巢就落脚在一根柱子的顶部横板的缝隙里。那根柱子是因为有一年连阴雨后窑洞有点渗漏,担心会影响窑洞安全支护的。有了这一窝燕子,家人就有了常常聚在这个窑洞的理由。那个年代没有人不忙碌,都在为生活而奔忙。家人聚在这里,兴奋地观注者燕子进进出出,筑巢、育婴、自由的翻飞嬉戏,好像我们自己也在自由的翻飞嬉戏一样。父母叮咛、我们兄弟姐们相约:好好照看,不得妨害燕子们的生活。后来的日子,就是有燕子相伴的日子。

其后不久,父母亲住的那孔窑里也有了一窝燕子。显然这是一个燕子的新家庭,只有两只刚刚成年的燕子,身上羽毛的多彩光泽亮闪闪的,在眼前飞过就像一道缤纷到扎眼的流星。这窝燕子筑巢选址更是险绝——恰恰坐落在一根扎在墙壁上的木头楔子上,木头楔子原本是用来挂东西的。家人吃着饭就议论,孤单单的木楔子上是否能建设一座燕子的宫殿?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原因是刚刚成家的燕子还没有足够的建设选址能力等等。但后来很快证明,年轻的燕子夫妻在一根孤零零的木楔子上建设起了一座足以容身的家。或许是因为年轻,口中分泌的唾液特别多,他们宫室的外粉晶莹滑润,分外像一座豪华的燕子的巢。于是,当初说建不成宫殿的人就有点羞赧。当然我们一致的决定依然是:好好照看,不得妨害燕子门的生活……

当下想到的是,“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进而想到“闲云长做伴,归鹤独相随”,“水边云做伴,岩下柏为香”“山光阅鸟性,潭影空人心”。不敢慕想有归鹤、水边云、岩下柏和山光里去阅鸟性,但至少,陋室有燕,也是一种俗世生活的雅。就像小学时读《红楼梦》,其他的记忆都比较模糊,独独对大观园里大雪天烧烤鹿肉、兄弟姐妹饮酒对诗的场景记忆深刻,艳羡的是烧烤鹿肉的美味。

和燕子们疏远是因为我进了城。先是读书,后来就是工作,一直到华发初上,我一直在城里忙碌,而家乡当年在忙碌中带领我们呵护燕子的父母亲早已作古,所有的过往都成了镜子里的照片和温暖的记忆。在城里,能够听到鸟的叫声,能够看见鸟的身影,只是内心很明白,鸟在忙碌自己的生活,我在忙碌我的生活,我和鸟之间,已经没有足够的信任和依赖,没有那么多的交集和交流。有的,只有你的匆促,我的奔波。

但岁月依然给了我和鸟儿相伴的另一次机会。从我退休时,鸟就又来了!原来,我和鸟儿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我的忙碌。我的忙碌放下了,鸟儿也就回来了。过往的日子,不是鸟儿远离了我,而是我因为我的忙碌远离了鸟。

荒芜了多年的露台有四十平左右,在我放下忙碌之后开始开发这片领地。先是种植,只要是绿色的植物就种上、就移来,很快有了葱葱笼笼的绿意。太阳太浓,先是一把阳伞,后来干脆作了一顶几十平的凉棚,凉棚周遭全是绿植。靠墙的有凌霄、紫藤、葡萄,独立的数株月季,有嫁接的高株,有没有嫁接的灌木,还有高过屋顶的欧洲月季。颜色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白色,后来还有了富有金属气息的各种花色。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甚至在正月就移栽了几株猕猴桃,成活了两株,其中一颗早已经冲上屋顶。树木更多一些,有嫁接高杆的三角梅,红枫、无花果、桂花、杜鹃、木本木香。爬藤类的还有木香、月季、风车茉莉等等。我每天的基本工作就是浇水和剪枝——一场花事过去,及时剪去已经敛去的花枝,催生新一期花潮的来临。这是少年时的梦想,奔波几十年后实现了。黎明鸟声催,起身寻花趣。凉棚有茶酒,忘却年与日。

两只小鸟叽叽啭啭在露台的护台上追逐嬉戏,声脆而情切。我落在你的左侧,你又落在我的左侧,一直到台子的尽头;你又落在我的右侧,我再落在你的右侧,一直到尽头。你上一层栏杆我上一层栏杆,你上枝头我也上枝头,似乎做一只快乐的鸟就不需要寻找虫子吃了。持续几天后的早晨,其中一只鸟以十分急切的语调呼唤另一只,并钻进露台一角的凌霄丛,随后另一只也飞进去。叽叽喳喳的交流,然后飞出来在护台上继续交流,再后就一起飞走。很快回来的两只鸟的嘴里都衔着他们中意的建筑材料,或者小树叶、茅草,或者泡沫碎屑、小柴棍。几天过去,一个有模有样的鸟巢建成了。对于鸟来说,生活好像很简单,恋爱到位,就是一起筑巢生活,没有见到老一辈鸟的参与。就连筑巢这样的技术活,也没有请专门的技工。这或许是鸟生的基本技能。从此,鸟声起,我浇园,鸟归巢,我歇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有了闲暇,就有了有鸟相伴的日子。

鸟们最喜欢的是把枝条上所有的果实都检查一遍,遇到能吃的就叨几口,遇到不合适的还要迅速咳吐出来,并在枝条上抹去嘴上的残迹。我至今不知牠们是什么鸟。形体比麻雀大一号,翅羽亮黑,尾羽麻灰,头顶有一丛纤细的白绒毛,像是顶戴。鸟喙是红的,鲜亮的红。眼睛贼亮,在不停的梭寻着什么。最给力的是脖子,因为他在不停点的转着脖子,不停点的用锐利的目光寻找食物,同时在不停的用声音呼唤、嘻戏、打招呼,就在两只鸟之间。有时候一只回巢,没有见到另一只,就会急切而焦灼的在不断的跳跃中急促的呼唤,直到有对方的回应。

这期间,我学会了与鸟逗趣,就是以模仿鸟的各种叫声与鸟儿盘桓。开始时鸟儿一句我一句,使鸟分不清是人是鸟,是回应是答复。后来就是你问我模仿着答。不知是文不对题还是离题万里,总之是搅扰得鸟儿急躁甚至发脾气。再后来就适应和谐了,鸟一句我一句,有张有弛,鸟急我不急,鸟缓我又急,或者我们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此时就想起到大理参观木府时的情景。传说木府少主博学多才,甚至能识鸟语,与鸟酬唱。更奇的是能与老虎相互交流,甚至能以语退虎。想来,木公子锦衣玉食,闲暇时节与鸟逗趣,偶遇老虎以友好心态沉着与老虎盘桓使虎退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个奥热的早晨,一上露台就发现不对劲。一只鸟儿急切的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伴随着一声声焦急的呼叫。这叫声显然异于平常的呼叫,有一份长久没有得到回应的急切和不安。直到上午十时,鸟儿依然在重复早上的状态,不由得有一种不安也传染到了我。我四处张望,希望看到另一只鸟儿归来的影子,但没有。第一天没有,第二天也没有。急切的呼号变成缓缓地哀求,有时候好像又是一阵暴风疾雨式的责骂。都没有用,另一只鸟儿没有在呼唤声中回来。鸟儿已经变得十分虚弱,声音已经有点哑,隔一段时间喊一声。实在没有气力时,就跳到无花果树上,挑成熟的果实叨几口,已经有三个果实被吃的只剩下一个蒂。没有人阻止鸟儿,只要能使鸟儿恢复体力,只要能等到另一只鸟的归来……

出一次差回来,时间已经是一周以后。夜里十一点到高铁站,接受各种询问和检查并做了核酸,到家已经很晚,没有来得及顾及鸟的事。第二天一早,起床就上了露台。两只鸟儿在愉快勤奋的觅食,回来时必然有一只站在高处瞭望,另一只飞进鸟巢,而鸟巢中就多出一张犹如鸟的脑袋大的张开的大嘴。先前的一只鸟喂完食飞到高处,另一只再进巢喂食,然后又一起飞走觅食。对于我的存在,显然他们是信任的。之前我们已经熟悉,他们可以飞到我吃瓜果的石桌子上与我一起分享,与我之间的言语往来已经像是老朋友之间的打招呼。印象最深的还是幼鸟的那一张嘴。因为没有鸟喙,那嘴一张就是一连串的啾啾啾啾,那是索要食物的叫声,一副吃不饱的样子。

我是喜悦的。是那只遗失了鸟回来了的喜悦,还是又有一只鸟来了,总之鸟的家又是家了;不仅是家了,而且有了后代,属于后继有鸟。所有的鸟兽鱼虫都和人一样,都似乎把“无后为大”作为鸟生、兽生、人生的第一要务,甚至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大马哈鱼洄游产仔,母亲就成了幼崽的第一顿大餐;为了下一代,螳螂交配后的,公螳螂就成了母螳螂的孕期营养餐。这种案例在动物界很多。有些可能不是这么极端,但为了传宗接代,各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绝招。

至少有鸟相伴的日子会延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既没有时间常常去游山玩水,更没有实力去拥有靠山面水的高门华屋。既没有时间精力去留恋在山水之间,更不能全面的与自然世界无缝对接。那就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吧!找一窗风景、一鸟相伴,总是可以期待的。不喜欢笼中养鸟的生活,愉悦了自己,囚禁了鸟儿,不和谐不自然的享受,有许多不健康感觉和联想。所有就有了有鸟自然相伴的憧憬和期盼。如今是有了,就在这个夏天,就在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的时候。

生活从来没有远离你,是你远离了生活。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看到的风景,一直都在那儿等着你,不离不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心里有,就一定会有。

根据最新的长寿秘诀,长寿最主要的因素不是锻炼、不是过度的保养,不是一年四季准时准点的三餐。统计学证明,忙碌才是延年益寿的第一因素。自己显然还没有颐养天年的资格和心态,就胡乱找一些理由到处瞎忙,十天半月的出差,竟然把之前许多顽固的键康指标基本都折腾正常了。于是也不管是否长寿的问题,但凡有些理由,打起背包就出发。

又一段小差回家,洗洗涮涮就躺在床上。年龄之故,体力消耗迅猛而恢复却又较慢,所以总是要长长的睡一觉才能恢复常态。

清晨从做自己的一套操开始。睡起洗罢,烧水冲茶,先找到回家的感觉。走上露台暂时忽略了鸟们的事,一心一意喝茶观花。月季的第二个花期已经谢了,放在屋外过冬的三角梅新发的枝桠已经初具规模。无花果很是茂盛,第一期随着春天而来的果实,已经顺利进了鸟们的肠胃,后来更加茂盛的果实还是青绿的。桂花开花总是乱了季节,八月金桂竟然一年开三回,这第二季花期正在茂盛时。凌霄花第一次开花,羞答答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样子,不愿抢了别的花的风头。只有嫁接的月季在忘乎所以的盛开,原来巴掌大的花盘,已经换成碗口大的花盘,而且是一齐绽放,算是对季节最好的礼赞。鸟儿们食用各种植物种子,没有消化的树籽落在园子里自然长出来的构树,靠墙而立,被我斩去下部的枝叶,枝干疯长,已经高过屋檐。小叶女贞一副悠悠扬扬不急不慌的从容,自由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葡萄已经是深紫的红,摘一颗尝尝,已是成熟的果实。细细查看,鸟们已经先我品尝,每一串果实熟透的果子已经有不少成了残缺的空皮。藤类木香和月季静悄悄的生长,借助周围所有可以攀援的物件,神鬼不觉得把藤蔓伸得远天远地。

抬头就见两只成年鸟,嘴里衔着小虫子,相隔不远站在植物的架杆上,不动不叫,直愣愣的看着我,又转头四处寻觅。竟然没有一只瞭望、一只进巢喂食。转头查看鸟巢,没有见到那个硕大的时刻准备接受喂食的嘴,鸟巢是空的。幼鸟哪?只见两只鸟将嘴里的食物放在高处,用一种凄厉的叫声开始呼唤,同时上下跳跃,甚至跳到我的脚尖、跳上石桌、跳到护台上向楼下张望。过了许久,一声孱弱的单音从脚下传来,随之桌子底下滚出一团毛茸茸的小球。幼鸟的身上已经有一些细细的绒毛,但远远不能覆盖红红的肉体。身上粘附着树叶和蛛网,呆头呆脑不知所以的看着周围,一副无辜的样子。两只成年鸟立即飞到这一团绒球旁边,用嘴衔去树叶和脏污,用嘴滚动着绒球到阴凉处。然后,衔来食物喂食小鸟。再后来就是一只鸟去觅食,另一只看着幼鸟,待前一只回来喂食,先前看护的又出去觅食。吃了几口食物的幼鸟似乎恢复了一些气力,竟然在尝试过几次以后,终于摇摇晃晃的跳上六七公分高的哑铃横杆,然后又晃晃悠悠的掉了下来。

昨夜一场风刮走了积雨云。是风的原因,还是小鸟急于体验飞行的原因?

希望幼鸟回到鸟巢。我试图用手去抓,幼鸟两只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我,直到快接触到牠的身体时,才如梦初醒般慌乱逃离。能看出,幼鸟的动作已经很吃力,逃离的举动使牠鼓起肚腹使劲的呼吸。我又取来一个纸盒,希望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让其进入盒子,然后扶梯而上放进鸟巢。我又一次失败了,小鸟依然是拼着命的逃离。在这个过程中,两只成年鸟儿一直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在我不想再以救助的名义折腾小鸟后,两只成年鸟也似乎接受了这个现实。牠们继续勤奋的觅食喂养,企图在大热的天气里,不在他们的巢穴中能够促使小鸟成长。

又要走进下一段旅程前,我叮咛家人,露台浇水时一定小心脚下,没事不要上露台,给小鸟留出一片天地。

三天回来,我放下行李就上了露台。两只成年鸟冒着骄阳静静地站在花架上,不动不叫。

我找遍角角落落,在多色三角梅培育盆的后面,找到了一个小小的黑色小团……

葡萄熟了,熟透的紫红,是鸟儿最好的食品之一。

露台护台上,我放了几把小米粒……

这个夏天越外的热,室外温度已经过了四十度。每天早起,或者五点、或者六点,都会有人喊:“现在开始做核酸,赶快下楼做核酸”。我的不出门的生活照例是先上露台浇花、看鸟。

两只成年鸟已经渐渐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但咋看都有点心不在焉。成熟的葡萄还有无花果是牠们的点心,其余出外觅食时还是出双入对彼此照应,但语言的交流确实是欠了一些。早上起来的晨曲唱得短促而无绪,晚上归巢也没有当时的激情和热烈。静悄悄的,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或者周围的一切和牠们不再有过多的联系。

这个夏天对于牠们是不完美的。牠们组建家园,生儿育女,有相伴的快乐,有家庭的天趣,有生育的喜悦,只是没有熬过不测风云。鸟生犹如人生,旦夕有祸福不虞。

这个夏天我找到了童年,也找到了回归的感觉。有鸟近距离为伴是一份多年难求的快乐和天趣。不幸的是我亲眼看到了鸟生的生离和死别。对于鸟生来说,也是太过短暂、太过集中了些。

 鸟有伴是幸,鸟有下一代做伴是幸。我有鸟相伴是幸,鸟有我相伴是幸么……

我喜欢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都有令人心醉的色彩与感受。我喜欢在夏季这个生长的季节有鸟相伴,特别期待有一窝燕子盘旋左右。在没有燕子的时候,有一窝什么鸟都好,就像现在这一窝不知科属的小鸟。我相信,牠们终将会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因为时间会治愈一切!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美好,其实不是外在的给予,而是用心的迎接。用心的四季是完美的四季,用心的人和事也都是完美的人和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常态就会有意外,其实意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平常心了,一切都是好的。

我祝福牠们,也愿意陪伴牠们。

作者和《百年炉火》内容简介

 雒忱,陕西铜川市陈炉镇人。从事过教育、新闻、政府机关、国企等工作,对历史和历史地理有较多涉足,曾多次深入西藏考察藏传佛教文化,多次考察秦直道。由于工作关系,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工作,是交通部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企业管理成果评价委员会成员。长篇小说《百年炉火》是在百年的历史背景下,探索陈炉陶瓷文化和民生演进,全方位展示先民们努力奋进历史的艰难篇章。小说从1887年的历史性饥荒开始,一直签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说了东方耀瓷古镇陈炉三代人的故事和历史迁延。故事轮廓真实,记事准确清晰,人物乡土本色,情节铁宕起伏,行业竞争,宗族制衡,社会激流,时代撞击,观念更迭,无不真实反映出陶瓷小镇的历史原貌和嘶哑呼号。经历凄苦复杂的老妇人病重,河西人又组织队伍啸聚劫掠,围绕抗击河西人斗争,各种矛盾激化决裂,终于酿成惨烈的事件。历史的一幕过去,陈炉的第二代人有人奔赴延安,有人投笔从戎远赴缅甸,有人远渡重洋科学救国……。抗战结束,内战开始,所有陈炉的第二代人都在各自的理想和经历中奋斗和期待。一直到上世界八十年代,当第二代人谢幕的时候,第三代人再次肩负起了自己的使命,去完成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事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人倒下,有人挣扎,有人奋进,有人煎熬……历史就是一个个选择和进击的过程,道路、信仰,坚持或者逃避,牺牲或者呼号,都是历史的真实。《百年炉火》是一部接地气的史诗性作品,揭示人性透彻入骨,记录历史真实画面,人生经历与信仰抉择都是年轻一代在历史过程中的个人观点,但都是心向阳光的抉择,都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行为。他们都注定是历史的主人!他们没有沉寂在历史的云烟深处,都镌刻在小镇历史的天幕上》

                      ---本期编辑 宋筱琦

征稿启事

一、征稿主题:

主题不限,自由书写。

二、征稿要求:

(一)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说皆可。

(二)现代诗:20行及以上。

(三)小说:3000-5000字。

(四)散文:字数1000-2000字。

(五)来稿文档一律采用word电子稿形式。

(六)投稿文档格式:标题黑体小三,正文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2磅,首行缩进两字符,题目与正文空1行。

(七)

(七)在文章末尾,请注明相关基本信息,包括“作者简介(130字以内)、微信号”等,同时请附加一张生活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