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猫:颠沛流离的四库全书

 手写版 2022-10-18 发布于澳大利亚

沈阳故宫本没有文溯阁,乾隆皇帝修文溯阁是为着藏四库全书。北四阁中,先建成的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和圆明园的文源阁,第三座是紫禁城里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最晚建成。

乾隆亲笔书写的《文溯阁记》中说,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意。水各有源,同归于渊,渊为源尾,源为渊头;由渊觅源,其经为津,其行为溯。而盛京的“文溯阁”更有合周诗“溯涧求本”之义,“而予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四库全书第一套抄本自然要进文渊阁,第二套就被送到文溯阁。

文溯阁在沈阳故宫西路,外观两层的硬山顶,里面有三层可用。看惯了宫殿建筑的朱漆黄瓦,文溯阁却是绿漆黑瓦,间或蓝、白纹饰,颇有绝世独立的傲岸方外之风。当然,这也是出于风水的考虑,书最怕火,黑代表水,文溯阁仿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图片文溯阁

当乾隆皇帝第四次来盛京东巡,那时他已七十三岁了,随处题诗题字的习惯,自然不会错过新建成的文溯阁:

老方四库集全书,竟得功臣莫幸如。京国略钦渊已汇,陪都今次溯其初。源宁外此园近矣,津以问之庄继者。搜秘探奇力资众,折衷取要意廑予。唐函宋苑实应逊,荀勒刘歆名亦虚。东壁五星斯聚朗,西都七略彼空储。以云过洞在滋尔,敢日络民合是钦。敬免天聪文馆辟,必先敢懈有开余。

1782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七年,这一年的秋分,四库全书第二套抄本送到文溯阁。自此,这套四库全书度过了尊贵而寂寞的百年孤独,文溯阁中陪伴它的只有一套《古今图书集成》。在此后的岁月中,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来过,孙子道光皇帝来过。再往后的大清帝国开始割地赔款,后世的皇帝自觉无颜面对祖先,停止了东巡祭祖,文溯阁和四库全书也就没有再见过乾隆皇帝的后代们。

这样的沉寂过了132年,当1914年这百年的宁静终于被打破的时候,文溯阁和四库全书也许还沉浸在悼念兄弟们的伤痛中。这之前,南三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和里面的四库全书,已在太平天国战事中被毁,文澜阁本经丁氏兄弟奔走收集,也只挽回四分之一残卷。就连在北京的文源阁也未能幸免于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源阁与其中的四库全书一并化为灰烬。文溯阁和四库全书在关外,尚能保全安宁于乱世,不能不说是幸运的。可接下来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命运,却更多舛流离……

这一年,时间走到公元1914年。两年前,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已经退位。本来民国了,可袁世凯又要称帝。文溯阁四库全书被运到北京,暂存在北京故宫保和殿,准备影印了作为拥戴袁世凯登基的献礼。这是文溯阁四库全书第一次离开沈阳,从此,它再也没能摆脱命运的无常。

洪宪皇帝登基后就驾崩,各路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哪还顾得上一部书。就这样过了八年,1922年,有消息传出文溯阁四库全书将卖给日本人。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先生率先致函教育部,竭力阻止国宝文物外流。终于,舆论压力保全了文溯阁四库全书。

1925年借沈阳筹办图书馆之机,少帅张学良与东北军政文化界人士都在为四库全书回归奔走。杨宇霆致电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先生,称文溯阁四库全书为“奉省旧物,仍归奉省保存……务请诸公秉公持论,允赐发还,将来东省文化日兴,皆出诸公之所赐也,无任感盼之至!”章士钊先生接电后即提出阁议,就这样经多方争取,终促成文溯阁四库全书回沈之事落实。当年8月5日点交完毕,经、史、子、集共6144函,由当时的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子安查收押运回沈。

这一段历史于1931年6月写进了《文溯阁四库全书复运记》,刻在文溯阁东面的宫墙上。可仅仅三个月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文溯阁和四库全书落入日本人手中,后以伪满洲国国立图书馆之名封存。

图片《北平晨报》版面截图,报道四库全书被日本人抢夺。

在这段时间里,却有一部《四库全书原本提要》(据盛京文溯阁本编纂),1935年由辽海书社排印出版。四库全书收录的书,每种之前都有一个提要,介绍作者、内容、版本、流传经过、价值等,是为书前提要。这部书是把文溯阁所藏四库全书全部的书前提要汇编起来,后经学者对比,此本与文渊阁、文津阁本的提要皆有不同,对于目录文献学和学术史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文史和国学研究亦很有参考价值。这部书后来中华书局出了影印本。

编纂这部书的是金毓黻先生,字静庵,汉军正红旗人。他的故里在辽宁辽阳,灯塔市八家子村。金毓黻先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东北,先后任奉天省第一中学教员、奉天省议会秘书、辽宁省政府秘书长、教育厅厅长。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拘捕,后经保释,先后任奉天图书馆副馆长、东北大学史地系教授。也就是在此期间,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原本提要》。

后来,他终于辗转设法离开东北,先去日本,后化名到上海,1936年经蔡元培校长推荐,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任行政院参议;次年,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后辞职赴重庆,任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主任。1943年,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46年再次被任命回到东北视察文物,后任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在北京逝世,葬于八宝山公墓。金先生的一生,正是东北人在那离乱岁月的命运一种。家国沦陷,辗转流离,心怀故里。

金毓黻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他的学术著作包括《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等,学术上对他的评价“其中《中国史学史》国内史学史研究发端之作,《渤海国志长编》更为补史之难得之作”。

那几年,也许只有面对文溯阁里的四库全书,才能让金先生专注在学术的世界里,也终于让他在离开东北之前,留下了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提要。这应该是文溯阁和四库全书的幸运,在日后它们长离别的日子里,这部提要成为它们之间牵念的丝线,绵延牵扯不断。

每念及金毓黻先生的生前成就,就更叹他的寂寞身后。四个儿子中三个去了台湾,只有一个在身边。后来写《合肥四姊妹》的金安平,正是金毓黻先生的孙女。不知道她在台湾的时候,有没有去看看被带到台湾的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会不会想起在海的这边,她的祖父曾经对着这套书的兄弟,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抄写编纂成书……

辽沈战役后,文溯阁四库全书终于得以全面整理。然而,接连的辗转波折又即刻来临。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再一次运出沈阳。先是运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存放在城外一座由关帝庙改造而成的小学校里。1952年夏,讷河水患,又不得不将《四库全书》迁运到北安。直到朝鲜半岛停战后的1954年1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才又运回沈阳,存放在沈阳故宫文溯阁院内的新库房里。1966年,中苏关系紧张,出于战备考虑,中央指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由沈阳秘密送往甘肃保存。

在运出前的一个月里,辽宁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清点保养四库全书,还整理出了完整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检查纪要》,一并交于甘肃省图书馆。1966年10月,沈阳铁路局用专列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抵甘肃,藏于兰州市郊的一个战备书库中。

这一去,四库全书与文渊阁长久别离,四库全书至今没有回到沈阳。

如今,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去了台湾,文津阁本原书原架迁往北京图书馆,文澜阁残本在浙江省图书馆,而文溯阁本在甘肃省图书馆。它们都离开了原来的家。

家乡学者初国卿先生在文章中记录,上世纪末,他曾赴甘肃图书馆,探访藏四库全书的那个战备书库:

书库建在一个轿车费了很大劲才进去的山坳中,厚厚的黄土层上,错落着几排砖房,果树掩映,有红红的苹果挂在枝头。大门打开,才见出这里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大院落。院内绿荫垂野,整洁而有秩序。书库负责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名叫刘德田,老家河南雎县,是当年新四军彭雪枫的部下。老人淳朴热情,脸上写满了人世沧桑。他一边用大串钥匙打开层层库门,一边向我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四库全书》的发展历史,过后还将他刚刚获奖的论文证书拿给我看。

我见那大红证书上写着“甘肃省社科论文特别荣誉奖”的字样,论文的题目是《文溯阁〈四库全书〉在甘肃》。另一位书库保管员告诉我,老人吃住在这里几十年,很少回兰州的家,为此老伴同他离了婚,他的最大乐趣就是陪伴这套书。望着老人中山服上那破损的衣领和那满头的银发,我激动沉想了半天才缓过神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辽宁各界以“书阁合璧”为由, 向甘肃表达心愿。1997年, 辽宁省图书馆为此专门修建了现代化库房。2001年, 沈阳故宫博物院专门修建的地下书库竣工。但从保护文物角度出发,甘肃认为书还是留下为好。2005年6月, 位于兰州黄河岸畔北山九州台的仿文溯阁竣工,《四库全书》搬进了新家。

无论四库全书去了哪里,都一定会得到它们应有的保护与珍视。刘德田老人用他的后半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文溯阁四库全书家乡人的我,只有深深的感激。沈阳故宫文溯阁在无声地等待,那离家五十多年的四库全书,回归团聚的那一天。

本文作者:普洱猫
喝一杯普洱,读两本闲书,写三行小字,纯属业余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