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特·格拉斯不再是但泽的骄傲?

 置身于宁静 2022-10-18 发布于浙江

  德国著名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自曝曾效力于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无疑为近期有点平淡的世界文坛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自首次承认这一人生污点后,现年78岁的君特·格拉斯受到了文学界、政界等各方的猛烈批评。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应该对格拉斯半个多世纪前的行为持宽容态度;更多出版界人士则表示,君特·格拉斯在自传《给洋葱剥皮》上架之前承认曾参加党卫军只是为了炒作需要。

  8月11日,君特·格拉斯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把参加党卫军归咎于自己的幼稚和对家庭的反叛。“对我而言,那时我首先想的是走出那里,离开家庭。我想彻底与家庭断绝关系,这就是我加入军队的原因。”参加党卫军的经历一直困扰着格拉斯,秘密被埋藏了半个多世纪,但他明白他迟早要向世人坦白这一切,而不是把秘密带入棺材。“这段经历给了我沉重的压力。这些年来对这件事沉默促使我创作这部自传,我最终决定把这段经历说出来……这是我一生的污点。”他还承认,直到纽伦堡审判,他还愚蠢地相信对于德国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指控都是政治宣传。

  而在此之前,外界只知道格拉斯在二战中加入的是一支防空后勤部队。实际上,1944年,格拉斯报名想加入潜艇部队,但当时纳粹德军的潜艇部队已经停止招募新兵,于是他被阴差阳错地编入党卫军。格拉斯没有向媒体透露他服役的党卫军第十坦克师在战争中的罪行,但他宣称在整个战争期间他没有开过一枪。进入党卫军几个月后,格拉斯就在战争中负伤并被关进美军战俘营,之后成为一名积极的和平活动家。巧合的是,与格拉斯同一战俘营的还有一位名叫约瑟夫·拉津格的青年,即现任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

  “二战”的经历,使死亡成了君特·格拉斯反复表现的文学题材。这一主题贯穿了让他一举成名的小说《铁皮鼓》;《蟹行》中,君特·格拉斯同样让死神高高举起镰刀,将古斯特诺夫号沉没的惨烈场面一幅接一幅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批评]

  格拉斯一生作为道德说教者已经因为持久的沉默而一钱不值

  君特·格拉斯

  这份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忏悔带给德国文坛的是一片哀叹。德国著名作家沃尔特·科波夫斯基直言,格拉斯的忏悔来得“有点晚了”。君特·格拉斯传记作家米夏埃尔·于尔格斯也很快通过媒体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如果他早一些承认17岁加入了党卫队的历史,没人会在意的。但是现在,从道德角度看,人们已对他所说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于尔格斯甚至认为,君特·格拉斯这份有点虚伪的忏悔标志着“一个道德权威的终结”。

  格拉斯曾经是德国文坛乃至整个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格拉斯曾经振聋发聩地责问:德国人的集体罪行被表述为某个独裁者“以德国人民的名义所犯的不义之举”;更多当年助纣为虐者的纳粹党员,则摇身一变继续在政界、商界和学术教育界呼风唤雨。如今看来,这不啻于对格拉斯自己最大的讽刺。德国历史学家米夏埃尔·沃尔夫松表示:“格拉斯一生作为道德说教者已经因为持久的沉默而一钱不值。”

  波兰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瓦文萨表示,无法原谅格拉斯过于推迟的忏悔,甚至公开要求他归还波兰格但斯克市荣誉市民身份。格但斯克市即二战中著名的但泽市,1927年,君特·格拉斯在那里出生———当时这个城市还存在德、波两国主权争议,后来又以这座城市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铁皮鼓》。此外,捷克笔会也正在考虑是否收回1994年颁给格拉斯的恰佩克奖。人们不禁想,如果格拉斯在7年前承认党卫队历史,那么,他还会是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吗?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辩护]

  德国媒体显然是反应过度了,他的污点无损其勇气与文学成就

  当各方为格拉斯忏悔一事争论不休时,作家本人也开始了反击。格拉斯在接受德通社采访时为自己作了辩护:“我知道那是耻辱,60年来我一直把这段历史视为耻辱,并努力忏悔。对战争的反思也定义了我后来作为作家和公民的行为方式。”格拉斯在接受德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道,“该审判我的必将审判我……我是被迫加入党卫军的,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战争罪行。几十年来一直期望有朝一日在一个适合的场合说出这个秘密。”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文称格拉斯作为作家和德国公民的勇气,没有被忏悔削弱,反而增加了,“德国媒体显然是反应过度了,格拉斯是一位勇敢的作家……一个国家良心和灵魂反思的楷模。”萨尔曼·拉什迪也为好友辩护,他认为,这事和格拉斯的文学成就没有关系,用“虚伪”来形容格拉斯是错误的。[出版界]

  格拉斯自曝家丑还是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对于格拉斯的真诚我们不应表示质疑,但为什么憋到自传上市前才作忏悔?“这和娱乐明星炒作绯闻是一个道理,这是成功的炒作。”出版界人士评论道。尽管招致各方质疑和批评,格拉斯自报家丑还是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格拉斯曾在许多场合暗示,对于战争和党卫军经历的反思将是自传的主题,“自传花了我三年时间,我想说的都在里面。”格拉斯的忏悔和神秘的党卫军史显然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原计划9月1日出版上市的格拉斯自传《给洋葱剥皮》被Steidl出版社提前至上周三正式发行。出版社发言人表示,“我们是应许多书店的强烈要求才提前把自传摆上书架。”

  据统计,首版15万个“洋葱”半天内就卖出13万个,为满足世界各地对《给洋葱剥皮》的巨大需求,出版社随即又加印了10万册《给洋葱剥皮》。《给洋葱剥皮》的畅销也带动了格拉斯其他著作的销售,其近作《蟹行》最近几周已经在全世界售出40万册。

  据悉,该书英文版也可能提前出版,其他语种的翻译和出版也将提速。众议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薛毅

  这不算人生污点

  君特·格拉斯

  17岁参加纳粹党卫队的经历,并不会影响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文坛地位。我的理由可能有点大胆,但我觉得我们对二战中纳粹的理解的视野还不够全面和客观。二战不仅是一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战争,还是一场新旧帝国交替的战争,对纳粹我们有太多不清楚的地方,应该用新的视野来理解和看待。不能因为君特·格拉斯年轻时参加过党卫军就认为他人生有污点,这是一种简单低级的历史是非观,如果认为一跟纳粹沾上边就会使其文学著作贬值,那我们理解事物也太简单化了吧!

  作家在政治上的一些倾向及其在文学中倡导的价值不一致,这种现象在世界上也是很普遍的,况且他还对媒体表示:“我知道那是耻辱,我也把它视为耻辱,60年来一直如此,并力图修得善果。它定义了我后来作为作家和公民的行为方式。”

  《世界文学》主编陆建德

  我很佩服他的勇气

  米兰·昆德拉说:“在历史的进程中,大家都走在浓雾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从事后来观看历史当时的情景。君特·格拉斯当时才17岁,年纪小又叛逆,还受一战后英法等国家对德国过于严苛的“清算”氛围(例如,法国人曾迫害那些跟德国人结婚的法国女子,让她们剃头、游街)的影响,我们不必过于追究一个小孩的错误举动。二战中也没有绝对的善和恶,英法也在历史上做过一些不公平的行为,我们对德国在二战中的行为要全面,不能因为他17岁时参加过德国纳粹就贬低其在文坛的地位。君特·格拉斯所指的“我还确信某些人正试图使我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中的“某些人”,也是我认为不必“事后诸葛亮,认为自己很高明而骂当年那些站错队”的人。

  有这段经历本身是不幸的,如果他能早点承认会更好,显然迫于复杂的社会压力他没有及时这样做,不过现在他写自传承认这段经历,我还是很佩服他的勇气。早报记者陈佳实习生陈雪莲

  君特·格拉斯

  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格拉斯自1956年起开始进入文坛,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铁皮鼓》、《猫与鼠》和《狗年月》被称为“但泽三部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