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南海架起了数口“大铁锅”,国产浮式核发电站或将建成

 我是孤独的星星 2022-10-18 发布于江西

日本广岛、长崎上空爆发的蘑菇云和1954年6月,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商用发电反应堆的启动,将人类带入了核能新时代。困扰人类发展多年的能源危机,在核能出现后迎来新的篇章。直到现在,对核能的掌握和开发程度依然可以决定国家在世界中的话语权。

文章图片1

1958年我国的第1座核反应堆首次临界,意味着中国开始走入核能时代。虽然后来国际风云变幻,苏联相继撤走了对中国的技术支持和援助,但是我国科学家依然排除万难,在1964年成功引爆了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1颗原子弹。

文章图片2

中国进入核能时代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在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突破,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我国又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南海浮式核发电站。从太空中俯瞰,几十口直径巨大,状如铁锅般的设施漂浮在辽阔的海面上。一旦建成将会持续不断地为南海沿岸城市及南海各岛屿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核电反应产生的蒸汽和余热还能为海岛提供淡水,这将直接改善我国南海各岛驻守官兵的生活质量。

文章图片3

海上核电站的构想源自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提出构想后,苏联也不甘示弱,很快便上马了自己的海上核电站项目。海上核电站从外表来看更像是一艘巨大的船舶,核电平台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并直接驶入需要能源的地方。可是由于当时的核电技术并不是十分完善。海上核电站建成后经常发生各种事故,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完全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冷战刚一结束,两国便纷纷停止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能源供给方式,海上浮动式核电项目也如昙花一现,再也没有出现在两国的能源规划中。

文章图片4

浮动式核电站远离陆地,功率相对较小,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比传统的陆地核电站有大幅度的提升。由于平台远离陆地,就算发生事故产生核泄漏,也不会对周边的城市产生影响。

文章图片5

当然,在海上建造核电站对我国来说尚属首次,是对我国工程建设的一个考验,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现代核反应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我国建造的海上浮动式核电站在设计时就已经规避美苏两国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文章图片6

将浮动式和半固定式两种模型有机结合,以应对南海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极端天气对移动平台的影响,建设完成的海上浮动平台将可以扛住万年不遇的海上风暴,就算海面惊涛骇浪,平台依然能保持稳定。

文章图片7

建成后的平台将直接搭载我国最先进的第4代核反应堆,其能源转换率和污染排放率都已领先世界,反应堆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浮动式核电站建成后,可以补足其他清洁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所造成的能源缺口,大大降低传统发电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整个辐射区域的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大大提高。

海上浮动核电平台的建设,也为我国未来打造海上浮动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浮动式工厂、浮动式处理厂,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将可以在远离人们生活范围的海上进行集中生产和排放物的集中处理,尖锐的人地矛盾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花300亿吹沙造的永暑岛发现大量淡水,外媒:缺啥就来啥

盘点令人恐惧的巨物(多图)

外媒:研究认为,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

关注我,一起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