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级

 无风无雨kx247j 2022-10-18 发布于湖北

拓展夜话平台 有事大家评议

(发布时间:2022-08-01)

郑俊华

  服务群众先要走进群众,走进群众才能赢得民心。崇阳县在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以“四个夜话”为载体,全县党员干部深入村湾屋场、社区街巷、工厂车间、农家庭院,“面对面”听民声,“心贴心”解民忧,强力推进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目前,全县已开展“夜话”1621场,梳理问题2352个,解决问题720个。一大批基层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短板得以补齐,获得群众的好评。
  一、实行“三转换”,群众当主角
  一是由“农村”转换到“全域”。我们在总结2018年以来开展“湾子夜话”成功经验基础上,将夜话形式进行拓展,形成“湾子夜话”“星空夜话”“政企夜话”“农家夜话”等“四个夜话”,对服务对象、活动内容、开展形式进行覆盖、延伸,全县3300余名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政策、带着资源,深入村湾屋场、社区街巷、工厂车间、农家庭院,以真情换真心,以实招解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脚路”。
  二是由“就我”转换到“就你”。白天群众忙,不好找、不好聚,我们本着“不扰民、不添乱”原则,方便群众、尊重群众,变“到我这儿来”为“上你那儿去”,利用晚上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说一家话,以拉家常的形式,敞开心扉、解开心结,和群众一起同心同力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由“独唱”转换到“合唱”。“四个夜话”针对农村集体事、社区治理事、企业困难事、个别特殊事,由过去“干部讲、群众听”变为“大家讲、共同办”,充分把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主动权让给群众,把话语权交给群众,有事大家说、大家评、大家议,确保听到原汁原味的群众呼声、奏出干群同心的和谐乐章。
  二、答好“三张卷”,精准解难题
  一是问题集中提,答好群众需求卷。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以村湾、社区、企业、困难家庭为单位,收集、整理突出问题和短板,由乡镇、驻村单位初步分析研判梳理,对不符合政策、条件不允许的,做好解释和回复工作;对合理诉求和条件允许的,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分级分类形成问题清单,便于下一步组织实施。稳健医疗等5家企业在“政企夜话”中提出电力、融资等5个问题,全部得以解决,企业十分满意。“夜话”开展以来,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100%答复。
  二是任务大家领,答好工作责任卷。问题清单形成后,由相关层级或职能部门照单认领,形成任务清单,并落实办理责任,制定办理方案,限定办结时间,实行销号管理;对部分复杂、重大的事项,还要再次组织开展夜话集中商讨,完善方案,确保所有问题快解决、真解决。大市村公共设施建设,均通过“湾子夜话”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日期,村民参与质量监管、矛盾协调,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三是效果群众议,答好民生测评卷。对各类问题办理落实情况,要求承办单位两周内向群众反馈,并以适当形式公示公开。同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群众、企业代表,对办理成效开展集体评议,对成效不好、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一律回炉再办。天城镇桃溪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办理后上门征求意见,群众反映化粪池容量不够、管道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我们立即整改到位。
  三、推动“三统一”,确保长效化
  一是坚持党委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统一。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将“夜话”开展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维稳、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党政班子带头示范,县乡干部全部下沉,以夜话成效推动工作落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集中智慧、集中力量,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整合力量,推动群策群力干、和衷共济干,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强大合力。港口小沙坪村上谢屋场美丽村湾建设过程中,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投工投劳,50万元的投入达到了100万元的效果。
  二是坚持转变作风与提升能力相统一。我们把开展“夜话”作为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与作风的“磨刀石”,广大党员干部在“夜话”中学会了如何与群众说上话,如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了群众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干部的架子没了、作风好了,群众的隔阂消了、心气平了,基层不再是难走的路,问题不再是难解的结,老百姓看到了党委政府为民解困、为企分忧的决心和真心。
  三是坚持“夜话”成效与发展成效相统一。我们按照项目化、品牌化的思路,成立了“四个夜话”常态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问题梳理—解决—反馈办理闭环,将夜话开展与单位评优、干部考核挂钩。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群众最关心的人居环境实现根本好转,一大批矛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我县自去年被评为全国信访“三无”县后,今年信访指数上升至全省第四位。环境变好了,矛盾减少了,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44个,合同投资金额168亿元,为县域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共崇阳县委书记)

找准群众“需求点” 高效推动“三下沉”

(发布时间:2022-09-21)

中共咸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5月份以来,咸宁市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推动服务、资源、平台“三下沉”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作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具体抓手,切实增强了动员、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累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31.3万件,市县两级“市民之家”对应下沉部门便民服务事项办理量同比减少30%,真正达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事情就近办的效果。
  一、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明确工作路径。坚持需求导向,把服务群众作为“三下沉”工作的主线,找准群众“需求点”,努力做到精准下沉。一是问需于民听民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调研,面对面听取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意见建议。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主抓,人社、民政、医保、住建等23家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绘出作战图,明确时间表,确定咸安区先行试点后在全市铺开。二是先行先试探路径。咸安区开展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民意,逐项梳理原有便民服务清单,两批次共确定下沉事项74项。截至目前,咸安区首批下沉服务事项全部落实到位,累计为群众办理业务5.1万件。三是市县一体全铺开。在咸安区开展试点的同时,5个县(市)提前做好民意调查,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围绕自然人全生命周期过程,系统梳理便民服务事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分步推进下沉工作。
  二、做好“加、减、合”三篇文章,科学制定下沉清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做好“加、减、合”三篇文章,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有章可循。一是应下尽下做“加法”。针对“群众有需求、服务下不去”的问题,各县(市、区)在梳理原有服务事项的基础上,聚焦社保查询、医疗保险、民政救助、老年服务等高频事项,增加一批下沉服务事项。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以前由县(市、区) 人社局审核办理,农村群众需要来回跑。如今,这一事项下沉到村(社区)后,工作人员借助“老来”APP进行资格认证,群众只用跑一趟就能办理。二是去虚存实做“减法”。针对“挂在清单上、实际办不了”的问题,各县(市、区)将现存的无办理对象和无条件实施的服务事项予以剔除。咸安区核减乡镇(街道)蓄滞洪区补偿服务、荒漠化治理服务等10项“睡眠”事项,核减村(社区)农村土地权益、收养证明办理、危旧房改造、公租房租赁等19项“睡眠”事项。过去一些下放到社区却用不上的涉农事项,如村民住宅用地申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备案等,全部从社区下沉清单中删除。三是化繁为简做“合并”。针对“清单事项杂、群众不清楚”的问题,各县(市、区)按照合并同类项的原则,按照采集、管理、受理、宣传、证明等5个类别进行归类,同时对需要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同步办理的事项进行合并,力求一步到位。如嘉鱼县通过合并同类项,明确下沉乡镇(街道)事项70项,下沉村(社区)事项20项,下沉银行、医院等网点事项18项,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三、围绕“沉、接”二字抓落实,完善配套措施。坚持统筹推进,以服务下沉带动资源平台同步下沉,让乡镇(街道)、村(社区)对拟下沉事项接得住、用得好。一是建好队伍。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在下沉服务事项的同时,将编制、经费相应划转、下放,便于基层单位充实工作力量。各县市由人社、医保、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提升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增183名社区工作人员。二是下移设备。以政务服务网建设为抓手,紧扣群众日常生活办事需求,积极协调银行、水、电、气、公交等企业,将自助终端设备下沉到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商场等。各县(市、区)列支专项经费,为村(社区)购置高拍仪、制卡机等设备,提高网办水平。截至目前,咸安区已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13个乡镇和50个村(社区)配备电子设备。三是优化流程。在市级层面,针对市场主体实施“36证合一”,整合13个部门36项涉企涉照事项,实行“一站式” 服务机制。在工业园区,咸宁高新区推出项目建设“7证同发”服务,使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行政审批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咸安区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对无人办理事项,做到统一受理、内部协调、及时回复。赤壁市大力推行“全科窗口”,县级设立22个综合窗口,镇级设立4个综合窗口,村级设立1个综合窗口,统一受理便民服务事项。
  四、健全“管、督、评”三类机制,管长效促满意。坚持效果导向,建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三下沉”落地见效,常态运行,长效惠民。一是建立分层管理机制。按照“权责利相一致、放管服相统一”原则,明确县级层面主要负责便民服务事项下沉动态管理、培训指导、配套保障、风险防控等工作;乡镇(街道)主要负责本级事项落地、窗口日常管理、帮办代办事项统筹等工作;村(社区)主要负责服务事项落地、群众评价反馈等工作。在推进下沉清单落地过程中,按难易程度分类推进,对“人财物齐备,仅需技术保障”的事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迅速推动落地;对“下沉暂时有难度,需与上级部门协调对接”的事项,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二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实行督查、纪检、组织、宣传“四位一体”联合督查,深入6个县(市、区)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重点督办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进度、“人随事走、费随事转”配套保障及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等,实行一月一通报。同时,将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作为实践活动指导考核重要内容,纳入2022年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季度拉练观摩检查重点点位。截至目前,已现场抽查12个乡镇、12个村(社区)“三下沉”的落实情况。三是建立群众评价机制。各县(市、区)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提高下沉事项的群众知晓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将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在办事大厅予以公布,引导群众通过自助终端对服务进行评价。咸安区纪委监委开通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举报功能,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办公楼等醒目位置,公布微信举报二维码,让群众随时可以扫码举报服务不满意事项,不断提高便民服务质效。

监利:岗位学位床位车位 无“位”不至惠民生

202210十月监利,秋高气爽。在这收获的季节,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每一个监利市民振奋、鼓舞、自豪和憧憬。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监利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民生大计与百姓期盼同频共振。

凝聚“小确幸”,汇成“大幸福”,监利人民的日子正越过越红火,城乡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盈。

学位

优化资源布局 强化设施建设 学位建设跑出加速度

9月20日,监利市玉沙初级中学校园里,书声琅琅。

监利市玉沙初级中学总投资9800万元的新校区,能容纳2400名学生。该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住读为主,除生活费等必要费用外,免收学杂费、住读费等费用。

玉沙中学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去年秋季新生入学。该校在监利市职教中心借址办学,今年9月所有师生迁入新校区。新校区所在地,过去是监利师范校区,后为实验高中老校区,如今改扩建成为玉沙初级中学,占地约60亩。

校长易贤智和团队致力于大爱教育,致力于把玉沙中学打造成监利市一流新优质学校。该校教师全部来自全市公办初中,从优秀教师中公开招考。

“过去城区没有一所优质的公办初中,现在有了玉沙中学,我们的孩子读书也有好去处了!”随着新学校的开办,家长们纷纷点赞。

监利市是人口大市,中小学生源居荆州市之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学学位持续紧张,特别是新商品房业主陆续入住,“学位紧张”再次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

玉沙中学建设项目被列为2021年监利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目前学校初一、初二共开设30个班,学生1634人。学校的建成与开办,极大缓解了城区初中学位紧张和放学时交通拥堵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近三年来,监利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监利市制订《监利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2020—2025》,计划至“十四五”末,布局调整后永久保留185所(含新增4所)学校,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48所、乡镇寄宿制小学58所、乡镇寄宿制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非小规模非寄宿制学校42所。为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编制了《监利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将投入109亿元用于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职教和特教阶段项目建设。

2022年上半年,市教育局共争取上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专项资金8782万元,规划建设项目71个。玉沙初级中学已正式开学。城北小学、朱河中学项目大部分教学用房已封顶。城关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完成监利卫校土地划拨及原住户纳入棚改计划等工作。福田寺镇中心幼儿园、柘木乡第二中心幼儿园、新沟镇中心幼儿园、栖湖幼儿园、尺八镇姜李中心幼儿园已开园。

确保义务教育质量,大力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监利市每年按“空岗补齐、缺一补一”的原则,招聘缺额教师。建立中小学教师长效引进机制,每年按不少于300名的额度补充。

2021年以来,该市还全面推进公办幼儿园、小学改扩建项目并分批次动工,目前,已新增2所小学,23所幼儿园。建成后将新增3660个小学学位,1155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

据统计,截至目前,监利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 323所,在校学生(含入园幼儿)近19万人。

床位

聚焦能力提升 筑牢服务网底 床位保障护民有温度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监利市城北新区妇幼保健院新址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争分夺秒抢工期。

承建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任文静介绍,目前施工进度已接近80%,力争12月底完工。

近年来,城北新区逐渐人口聚集,周边已有十多个楼盘,医疗资源配套显得尤为重要。据介绍,新的妇幼保健院床位将从原来的80张,扩充到500张。

“一老一小”,向来都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保障好“一老一小”医疗服务,更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重大民生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监利市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化康养中心步伐。

监利老龄人口达29万人,社会养老压力较大。福星康乐社会养老中心作为监利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自2014年12月8日正式营运以来,一直处于一床难求的局面。

近年来,在监利市卫健局、民政局等部门支持下,福星康乐社会养老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让老人享受一站式、全流程陪护服务。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养老到医养结合,从日常诊治到健康管理,从服务自己到辐射市域一体化、区域化、社会化服务的转变。

目前,中心已形成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护理职业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端养老机构,先后被授予荆州市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湖北省首批创建示范养老机构单位、湖北省四星级养老机构、国家四星级养老机构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

3年多来,监利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依托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深入向内挖潜等,近2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推动了市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新建,市二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中医院整体搬迁,更添置了磁共振、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批高精尖设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创建省、市临床重点专科45个。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市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23个,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5019张。目标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57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879人,注册护士数3267人。

车位

提升服务质量 改善民生品质 车位方便惠民不再一位难求

10月2日,从外地回乡探亲的张先生,开车进入监利市城区团结路的邮政公寓。宽敞的停车位,让张先生眼前一亮。

以前这里都是低洼地,还有人种菜。一百多户居民没有地方停车,经常把车停在外面。“现在停车太方便了!”张先生说。

邮政公寓宿舍曾利用闲置土地增加了停车位,但因为小区紧邻人口密集区,流动车辆日益增多,已有停车位不能满足现有停车需求。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此次邮政公寓老旧城区改造及拆墙透绿工程建设项目将建设一处生态停车场,预计新增车位56个。

邮政公寓告别“停车难”,只是监利市增加停车位,提高停车泊位有效供给的缩影。

城区停车难,找车位需要来回转几个大圈,这种头疼事过去在监利城区时有发生。

监利市持续将公共停车场建设列为民生实事之一,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停车难”这一群众呼声较高的难题。三年多来,通过拆墙透绿、老旧小区改造、闲置地利用、绿化升级等措施,增加公共生态停车位,减缓城区停车压力,累计新增停车位约1500个。

在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的同时,监利市加强规划管控,要求新建、改建的大型市政工程及商居建筑工程,必须按照比例配建停车位。

新增车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监利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缓解平日城区停车“一位难求”的矛盾,在上学、放学等高峰时段,在特定路段划定临时停车位,放置临时停车标牌标识,分时段免费开放。

每逢周末及法定节假日,监利城区机关单位和学校停车位免费开放,大大缓解节假日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为居民和游客出行带来便利。

据介绍,目前监利即将启动六处公共停车场建设,再新增近300个车位。下一步,监利市还将启动实施智慧停车项目,市民下载智慧停车App,即可实现一键匹配停车位。哪里有空余停车位,一目了然,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岗位

增加就业岗位 优化就业服务 援企稳岗打出组合拳

一把玻璃刀,划出一个全国劳务品牌——监利玻铝商。

从零售到批发,从开店到办加工厂,从玻铝工到商界翘楚,监利玻铝商的名头越来越响。目前,监利已形成一支十万人的“监利玻铝大军”。

2017年,一些“监利玻铝商”返乡创业,创办了华中玻铝产业园。截至2022年上半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厂房建筑面积累计超过5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企业达22家。

监利玻铝商的崛起只是监利打造劳务品牌的一个缩影。

监利市“监利玻铝商”“监利面点师”“监利龙虾养殖能手”“监利古法酿酒师”等4个劳务品牌入选省重点劳务品牌。“监利面点师”“监利玻铝商”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会中,荣获“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

近年来,监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围绕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强化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加大劳务品牌的开发、培训、宣传和推广,努力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好劳务品牌建设在促进就业创业、带动产业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4个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55.6万人,劳务品牌直接关联企业4106家,直接关联年产值达1193亿元。

今年32岁的阎德国是监利市国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监利市人社部门的帮扶下,67名退捕渔民流转785亩土地,共同成立了这家合作社,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阎德国是监利退捕渔民上岸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十年禁捕,长江渔民陆续走上新的岗位就业,迎来生产方式上的巨变。为了让上岸渔民有出路,监利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并提供了各类安置岗位。

灵活就业人员是弱势群体。为了给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利,去年12月,监利“零工驿站”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荆州首个。

驿站设立了综合受理区、信息发布区、洽谈对接区、政策咨询区、等候休息区等,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集招工候工、现场招聘、信息推介、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劳保维权等全免费一条龙服务。同时将灵活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申报业务纳入进来。

截至目前,该驿站共提供各类服务1420人次,506名灵活就业人员通过驿站找到工作,帮助45名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劳保维权。据介绍,今年监利市人社局还将再新建6个“零工驿站”,更好保障灵活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破解零工群体的就业难题,持续为零工经济就业群体赋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监利市主动作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就业、稳企业,援企稳岗取得良好成效。

市人社局安排160余名干部职工对口联系全市120余家企业,认真收集整理企业反馈的问题,对招聘求职、就业补贴、社会保险、劳动纠纷等人社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第一时间交办相关单位并要求限时办结。

“云上春风”成为新主流。市人社局主动探索“互联网+”“云上直播”“招聘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云上春风”“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专项行动”成为招聘求职新主流。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37场次,共组织参会企业95家,提供就业岗位13000个,达成就业意向5600余人。

“免申即享”成为新变化。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分三批次取消31件次证明材料,在人社政策15个事项中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据统计,市人社局307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流程超过70%,自2021年以来,市人社局创新推出稳岗补贴“免申即办”“不来即享”等服务,让企业“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逐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堵点难点问题。

“减税降费”成为新常态。为切实纾解企业困难,有效推动参保企业的复工复产,从2020年以来,市人社局多措并举,积极落实社保费“减免缓”政策,让“减税降费”成为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新常态。截至目前,市人社局为460家企业单位实施费率降费减免失业保险94万元,工伤保险39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