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九事之六:拜年

 君君的小书屋 2022-10-18 发布于河北

周进良,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唐山师范学院教师。近来热衷于撰写回忆文章,文字素朴、真实、诚恳,以个人经历透视时代变迁,颇具可读性。故小书屋单辟一隅,以展其风采,欢迎品读。

在我老家,过年去长辈或亲戚家拜年是要跪下磕头的。
上大学后与同学们交流,发现河北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早已没这个风俗了,只有保定、沧州以南各地还顽强地保留着它。
我虽然在唐山工作已三十多年,但回老家后还是要去同宗同族长辈家里磕头拜年的。现在明白磕头实在是大礼,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能跪天、跪地、跪父母。
小时候去家族长辈家拜年是有秩序的,正所谓长幼有序。大年初一这天,最小辈份的孩子们要早早起来,吃完饺子就赶紧出门,去给爷爷奶奶叔叔大爹们拜年,按老家的风俗,拜年越早越好。有时候早起五点多就有小孩来拜年了,而且出去拜年都是男孩子们的事,女孩子是不用出去拜年的,她们早上起来,穿上崭新的衣服,就约着小姐妹们去大街上嬉戏玩耍了。
大年初一,你去村里的大街上溜达,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同一辈的男孩子们正走着,有时会迎面碰见同族长辈,只见呼啦一下跪倒一片,领头的会喊一句:给您拜年啦!长辈自然是赶紧拉起前面的人,招呼大家起来,相互问候拜年寒暄一阵
有一年,我穿了新裤子出去拜年,回来的时候,膝盖顶着两块土,把我媳妇笑得不行,说:肯定又在大街上下跪了。
这一天大家到处拜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会儿来我们家吃饭吧!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一是不去别人家吃饭的,这是隐形的规矩,所以这句话只是客套话而已,您可千万别信以为真。
小时候,我也是很早就起来,吃完饺子就赶紧出门,给爷爷奶奶叔叔大爹和亲戚等长辈拜年,就这样过了很多年,我也习以为常了。
大概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年过年,父亲和母亲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大年初一在去给同族长辈拜年之前,要先给自己的父母拜年。我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么多年也没告诉过我要先给父母拜年,也没有人指教过。
从这年以后我才明白,过年要先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写到这儿,我想起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人类的心灵就如白板一样没有任何痕迹,通过外界环境和经验渐渐获得知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主要知识来源,孩子模仿大人的言语动作,家长教给孩子们做事情的方法,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与学校的老师比较起来,我理解,父母更多的是在为人处事、生活能力方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带着父母的烙印走上社会的,所以,“过年了,先给自己的父母拜个年”,这样的话一定要父母亲自说给孩子听,而且越早越好,孩子如一块白板,你想写什么他就是什么。
现在我已五十五岁了,人生已然过半,小时候一起拜年的小伙伴们大多也已当爷爷或姥爷,回过头来看,真是人生如梦。
我的父亲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好在老娘健在,已近八十高龄。
我到了这个年龄才深刻体会到老娘不容易,写到此不禁潸然泪下。父亲去世时,我弟弟还未成家,所有担子老娘一个人扛过来。我在城市上班,除了在经济上接济一下以外,什么忙也帮不上,家里大事小情全依赖老娘张罗打点。
这一路走来,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磨难,好在苦尽甘来。如今,老娘身体健康,孙子孙女承欢膝下,一大家子和睦幸福,让老娘甚是欣慰。在此祝愿我的老娘健康长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