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蕃水中八德王时期的青藏高原

 黑错达布老 2022-10-18 发布于甘肃

《青藏高原藏族编年历史简述》(黑错·达布老编著)系列之九

吐蕃水中八德王时期的青藏高原

བོད་ཀྱི་རྒྱལ་པོ་ཆུ་ལ་ལྡེའུ་བརྒྱད་སྐབས་ཀྱི་མདོ་དབུས་མཐོ་སྒང་།

(公元82年-公元281年)

  吐蕃赞普萨南木森德(ཟ་ནམ་ཟིན་ལྡེ།)、楚南雄赞德(འཕྲུལ་ནམ་གཞུང་བཙན་ལྡེ།)、色诺南德(སེ་སྣོལ་གནམ་ལྡེ།)、色诺布德(སེ་སྣོལ་པོ་ལྡེ།)、德诺南(ལྡེ་སྣོལ་ནམ།)、德诺布(ལྡེ་སྣོལ་པོ།)、德结布(ལྡེ་རྒྱལ་པོ།)和德珍赞(ལྡེ་སྤྲིན་བཙན།)等八位,俗称“水中八德王”,是吐蕃第十六代赞普至第二十三代赞普。因他们的陵墓被修建在河流中央而得名,寓意不留痕迹。又说“水中八德王之墓葬在江河岸边,如湖上下雪的形状”。“水中八德王”的简历如下:

  (1)萨南森德(ཟ་ནམ་ཟིན་ལྡེ།)为吐蕃第十六代赞普,是吐蕃十五代赞普俄肖勒(ཨི་ཤོ་ལེགས།)与王妃穆氏之芒勒(རྨུ་ལྕམ་རྨང་ལེགས།)之子。象雄的雍仲王做了苯教巫师。娶了措美曲噶(མཚོ་སྨན་ཁྲི་དཀར།)为王妃;(2)楚南雄赞德(འཕྲུལ་ནམ་གཞུང་བཙན་ལྡེ།)为第十七代赞普,是第十六代赞普萨南森德(ཟ་ནམ་ཟིན་ལྡེ།)与王妃措美曲噶(མཚོ་སྨན་ཁྲི་དཀར།)之子。苯教巫师象雄丛密衮囊(མཚེ་མི་ཀུན་སྣང་།),娶了司聂美目,也叫司聂盲目(སེ་གཉན་མང་མོ།)王妃;(3)色诺南德(སེ་སྣོལ་གནམ་ལྡེ།)为第十八代赞普,是第十七代赞普楚南雄赞德(འཕྲུལ་ནམ་གཞུང་བཙན་ལྡེ།)与王妃司聂盲目(སེ་གཉན་མང་མོ།)之子。娶了鲁姆美目(ཀླུ་ཐང་མེར་མོ།)为王妃;(4)色诺布德(སེ་སྣོལ་པོ་ལྡེ།)为第十九代赞普,是第十八代赞普色诺南德(སེ་སྣོལ་གནམ་ལྡེ།)与王妃鲁姆美目(ཀླུ་ཐང་མེར་མོ།)之子。苯教巫师象雄阿索组培(ཨ་སོ་གཙུག་ཕུང་།),娶了吾萨热木措(འོ་བཟའ་རི་མོ་མཚོ།)为王妃;(5)德诺南(ལྡེ་སྣོལ་ནམ།)为第二十代赞普,是十九代赞普色诺布德(སེ་སྣོལ་པོ་ལྡེ།)与王妃吾萨热木措(འོ་བཟའ་རི་མོ་མཚོ།)之子。苯教巫师象雄阿拉德季(ཨ་ལ་དན་ཅིས།),娶了赤眉吉玛(ཁྲི་སྨན་རྗེ་མ།)为王妃;(6)德诺布(ལྡེ་སྣོལ་པོ།)为第二十一代赞普,是第二十代赞普德诺南(ལྡེ་སྣོལ་ནམ།)与王妃赤眉吉玛(ཁྲི་སྨན་རྗེ་མ།)之子。他的苯教巫师是象雄大马哈日(མ་ཧ་རིས།),娶了色尊念及(སེ་བཙུན་གཉན།),也叫迟思尊聂牧(ཁྲི་སེ་བཙུན་གཉན་མོ།)王妃;(7)德结布(ལྡེ་རྒྱལ་པོ།)为第二十二代赞普,是第二十一代赞普德诺布(ལྡེ་སྣོལ་པོ།)与迟思尊聂牧(ཁྲི་སེ་བཙུན་གཉན་མོ།)之子。他的苯教巫师叫象雄达撒哈日(ད་ས་ཧ་རིས།),娶了灭尊路龚(སྨན་བཙུན་ལུག་སྐོང་།),也称灭尊拢龚王妃;(8)德珍赞(ལྡེ་སྤྲིན་བཙན།)为第二十三代赞普,也称格森赞,是第二十二代赞普德结布(ལྡེ་རྒྱལ་པོ།)与王妃灭尊路龚(སྨན་བཙུན་ལུག་སྐོང་།)之子。苯教巫师象雄穆拉马洪(མུ་ལ་མ་ཧོས།)。娶了年尊忙马姐(གཉན་བཙུན་མང་མོ་རྗེ།)王妃。生有吐蕃第二十四代赞普多日龙赞(ཏོ་རེ་ལོང་བཙན།)。

  公元82年(藏历水马年),吐蕃十五代赞普俄肖勒(ཨི་ཤོ་ལེགས།)赞普卒,吐蕃十六代赞普沙南森德(ཟ་ནམ་ཟིང་ལྡེའུ།)嗣位。以象雄的雍仲王做了苯教国师,迎娶措美曲噶(མཚོ་སྨན་ཁྲི་དཀར།)为王妃。

  公元86年(东汉章帝元和三年)十月,烧当羌的首领迷吾再次揭竿而起,率领羌人叛逃出塞。迷吾有一个弟弟,名叫号吾,相当的骁勇,他并不把汉边关守军放在眼里,率军攻打陇西边界。号吾被汉将李章俘获。号吾说:“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不复犯寨”(《后汉书 西羌传》)。陇西太守张纡从其言,将号吾所属部归旧地,迷吾率部属归义城(今西宁西南)。

  同年,护羌校尉傅育想挑拨羌人(མུ་ཚ་སྒ)与胡人(ཧོར།)互相争斗。羌人与胡人知道傅育的企图,于是反叛出塞,依附迷吾。

  公元87年(汉章帝元和四年 章和元年)三月,羌人一部要迁徙别处,羌人不为护羌校尉傅育诱骗,纷纷依附迷吾。被护羌校尉傅育当作“叛羌”追杀(傅育奏准请陇西、张掖、酒泉三郡太守各五千人。他们未来得及合兵,而傅育自领汉阳、金城五千兵,单独进军,迷吾闻之,徒庐落去,于是傅育选精兵三千穷追)。夜至迷吾数里的“建威南三兜谷”,准备翌晨攻击,不料迷吾设伏夜袭,傅育及其部下将士八百八十人阵亡,汉军败走。边帅被杀,朝廷惊恐。诏以陇西太守张纡为校尉。

  四月,汉章帝令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遣戍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

  七月,烧当羌迷吾率步骑七千人再攻金城,汉王朝即令陇西太守张纡代为校尉,护羌校尉张纡率由犯人组成的军队出击,在木乘谷打败羌兵,迷吾表示投降,张纡接受。张纡在临羌接待迷吾,宴会上,张纡下毒酒毒死迷吾等5人,株连大小头人800余人。迷吾之子迷唐惊闻噩耗后,联合烧河、当煎、当阗等地羌人,再次进攻罕、陇西寨,并与陇西太守张纡所率军队大战于白石城(夏河县麻当乡境内)。战事延绵10余年。兵败后烧何羌人被徙至安定都(今甘肃镇原一带)。迷唐败退大、小榆谷。

  公元88年(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绣杀烧当羌首领迷吾等,使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汉朝忧之。大臣推举原张掖太守邓训取代张纡任护羌校尉。迷唐率骑兵一万,先攻打臣服汉朝的小月氏胡。一些官员认为,羌与胡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邓训说,张纡失信,使羌人各部反叛,我们应该以恩德相待胡人,使其能为我所用。下令打开城门,接纳胡人的妻子儿女。羌兵无获,于是撤离。因此,湟中(今青海湟水流域)地区的胡人都敬服邓训。邓训再招降羌族各部,迷唐的叔父号吾,率本部八百户前羌人依附汉朝。邓训以四千军队出塞,在写谷打败迷唐,迷唐撤离出大、小榆谷,到颇岩谷。

  公元89年(东汉和帝永元元年)春,迷唐打算回到大、小榆谷。汉护羌校尉邓训命长史任尚率领湟中的六千兵士,袭击败迷唐,斩杀一千八百余人,俘虏二千人,缴获马牛羊三万余头,使迷唐遭到毁灭打击。迷唐收集余部,西迁一千余里,东吾的儿子东号前来归降。当时长史任尚为攻黄河以南的迷唐羌,在今贵德地区的黄河上创制了革(即皮、木筏),渡过黄河,击败烧当羌首领迷唐,遂安置战俘2000余人在今贵德黄河两岸屯田耕种。

  公元90年(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邓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公元91年(永元三年),东汉护羌校尉邓训经营河湟,深得民心。羌民痛呼邓训早逝并建“土楼神祠”。自西汉赵充国戍边屯田以来,又有大量汉族人迁居河湟流域。到明王朝为巩固边远地区的统治有“移民实边”的政策,江南一带的汉族人大量西迁到青海。直到清,从内陆迁徙来了大量的汉族。

  公元92年(永元四年)十月,烧当羌还大小榆谷,复叛,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塞。冬,护羌校尉邓训病卒,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公元93年(永元五年),护羌校尉贯友打败居住在大小榆谷的羌酋迷唐,“获酋虏八百余人,收麦数万斛,遂夹逢留大河(今河西镇贺尔加河口处黄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黄河上游第一座浮桥),欲渡河击迷唐,迷唐率部远依赐支河曲”(《后汉书·西羌传》)。

 《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早在公元1~2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

  公元94年(汉和帝永元六年)四月,蜀郡徼外羌率种人遣使内附。

  公元96年(汉和帝永元八年)十二月,护羌校尉史充发湟中羌、胡出塞击烧当羌豪迷唐,败还,死者数百人。

  公元97年(汉和帝永元九年)闰八月,烧当羌迷唐率众八千人攻陇西(今甘肃临洮),加上其他羌人部落,共三万人步骑兵,打败了陇西兵,杀死大夏县长(长吏)。汉和帝派遣刘尚代征西将军,越骑校尉为副,率三万汉、羌、胡兵行讨伐。迷唐逃到临洮之南。刘尚在高山大败迷唐军,斩俘一千余人。迷唐后来也使汉军死伤惨重,汉军不能再追,于是回师。

  十二月,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今罗马)、条支(今伊拉克),至安息(今伊朗)西界临海(波斯湾)欲渡,为安西船人所阻而还。

  公元98年(汉和帝永元十年)十二月,烧当羌豪帅迷唐降,率种人诣阙贡献。

  公元99年,在谒者耿谭的计划下,迷唐投降汉朝,到京城洛阳朝见。这时候迷唐的残部已不足两千,因饥饿穷困,全部迁入到金城。汉和帝命迷唐率部返回大、小榆谷。因汉朝修筑了河桥,大、小榆谷已经不安全,迷唐以部众饥饿为托词,不肯远行。护羌校尉吴祉赐给迷唐许多金帛,让他购买谷物和牲畜,以求早日出塞。但羌人认为朝廷又有阴谋。于100年,迷唐再度叛乱,攻杀抢掠。

  公元100年(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烧当羌豪帅迷唐复叛,结湟中(今青海东北境)诸胡钞掠出塞。迷唐率兵攻金城寨,太守侯霸统兵三万抗击获胜。

  从滇良与滇吾,从迷吾到迷唐,烧当羌强盛了四代约半个世纪之久,成为反抗东汉的主要力量,此后先零羌的势力卷土重来,取代烧当羌成为羌人部落中的领袖。迷唐之败,意味着汉羌战争告一段落,西海(青海湖)与大小榆谷又恢复了往日的和平与宁静。《资治通鉴》卷四十六:迷吾初,安夷县吏略妻卑湳种羌人妇,吏为其夫所杀,安夷长宗延追之出塞。种人恐见诛,遂共杀延而与勒姐、吾良二种相结为寇。于是烧当羌豪滇吾之子迷吾率诸种俱反,败金城太守郝崇。诏以武威太守北地傅育为护羌校尉,自安夷徙居临羌。迷吾又与封养种豪布桥等五万馀人共寇陇西、汉阳。

  秋,八月,遣行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将北军五校兵及诸郡射士三万人击之。第五伦上疏曰:"臣愚以为贵戚可封侯以富之,不当任以职事。何者?绳以法则伤恩,私以亲则违宪。伏闻马防今当西征,臣以太后恩仁,陛下至孝,恐卒有纤介,难为意爱。"帝不从。马防等军到冀,布桥等围南部都尉于临洮,防进击,破之,斩首虏四千馀人,遂解临洮围;其众皆降,唯布桥等二万馀人屯望曲谷不下。

  同年,白狼国(巴理塘འབའ་ལེ་ཐང་།)国王“率种人17万口,归义内属。诏赐金印紫绶,小豪钱帛各有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公元101年(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发羌、唐旄两支羌人以逻些为中心建立的羌国——唐旄国。藏学家们考证:“西南的大部民族及西北各族皆是古时康青、藏高原上居住的羌族支派”。“藏北的羌塘……最先形成羌族聚居的地区。”(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3页);“羌族向西的一路成绩最大,建立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的唐旄和以山南琼巴为中心的吐蕃国。”(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47页)。《新唐书·吐蕃传》以蕃、发声近,发羌是吐蕃的祖先。唐旄即葱茈羌,原居住在天山南至葱岭一带为中心,占有广大土地……唐旄北接于阗(今新疆田和县),东北与苏毗(苏毗东至青海玉树一带)为邻,西境是天竺(印度),南境即吐蕃,是一个大国。唐旄国有两个都城,女王达甲瓦,驻守年卡林波(当地在今西藏尼木县东南),小女王弃邦孙,驻懦那堡寨(西藏墨竹工卡县西北)。”(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6页。)唐旄国到南北朝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苏毗王国。因这时的苏毗还属母系社会,内部设大、小女王。故《隋书》称为“女国”,《旧唐书》、《新唐书》为了区别西海(青海湖)岛上的女国而称为东女国。国内大女王掌管国事,小女王辅佐之,大女王去世,则由小女王继承王位,大、小女王同时去世,则先在国内收敛大量金钱,然后交给苏毗王族,在王族中选出二女子接替王位。据《西羌传》记道,发羌、唐旄在极远的地方。

  八月,青海烧当羌首领迷唐迷唐率兵回到赐支河曲,又犯汉朝边塞。护羌校尉、酒泉太守周鲔和金城太守侯霸调“属国湟中月氏诸胡”参战,合兵三万,打败迷唐,六千余烧当羌人投降,迷唐率残兵千余人越过赐支河源头远逃,一直向西走去,投奔发羌。周鲔和侯霸又将塞外降羌六千余口强迁至汉阳(今甘肃甘谷东)、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陇西(今甘肃临洮)诸郡。多年以后,迷唐病死,他的儿子前来归降,部众已不足数十户。

  公元102年(永元十四年)二月,安定降羌烧何种起事,郡兵击平之。诏修西海(今兰州西)郡故城,徙金城西部都尉戍之。

同年,汉俞麋相曹风向汉和帝上奏:“咱建武以来,其侵犯者,从烧当羌起,因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饶于田畜,北阻大河,地形险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每胁诱众羌为乱。值此,迷唐遗败远走。宜及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奏准广设屯田,殖谷富边,遂拜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缮修故西海郡,率将士驻扎龙耆(今青海海晏县三角城),并在环湖(青海湖)和大小榆谷屯田戍守。以后金城长史上官鸿在今青海海南州东部黄河北、南两岸开辟归义、建威(今青海贵德、尖扎境内)两城堡,屯田27部。金城太守侯霸在东西邯(今青海化隆县甘都滩、群科滩)置屯田5部,又在逢留河地区(今贵德黄河北部)增设屯田2部。这样,在青海东部黄河两岸,东汉政府共屯田34部。故至今在贵德地区出土有“永元”古钱币。

  公元103年(永元十五年),金城长史上官鸿开置归义城(贵德县尕让古城),建威城,屯田二十七部。

  公元107年(汉孝安皇帝刘祜永初元年)正月,蜀郡徼外羌龙桥等六种慕义降附。另,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污衍种并兵三千余人反叛,攻蚕陵城,杀长吏。同时,河湟诸羌起义,徙居塞内的烧当羌首领麻奴(东吾孙)兄弟,率领所部西逃出塞至令居塞(永登县)以西至武威以南山谷间。

  六月,东汉王朝派骑都尉王弘强征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羌人(勒姐、当煎、烧当、东岸、滇零等部落)数千骑,前往西域迎接内撤的西域总督段禧,实为羌人屯戍西域。因路途遥远,羌人怕有去无归,遂惊惧愁怨,行至酒泉,纷纷逃散。东汉政府命各郡发兵阻截,并捣毁其庐舍。羌人被迫起而反抗。东号的儿子麻奴兄弟因此与本部一同西行出塞。而先零羌(ཞན་ལེ།)、钟羌在陇右起义响应,率各部落则深入河西走廊边郡大肆抢掠,阻截了陇道。郡县官吏无法对付

  十二月,诏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集结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今甘肃甘谷东)以备羌。

  同年,先零因不堪忍受地方官吏与豪强地主的奴役,首领滇零再次领导诸羌起义,并建立先零政权,在北地郡自称天子,史称先零王朝。

  东汉时期第二次羌人起义:汉安帝永初元年~建光元年(公元107~118年),延续十二年。汉安帝集兵五十余万,在汉永初元年派遣骑都尉王弘强征金城、陇西、汉阳三郡数千骑兵出征西域。途远羌人愁怨,至酒泉多逃散,各郡发兵截之,毁其庐舍。由此,使得各地羌人和戍兵集中在张掖郡日勒县(今甘肃永昌)揭竿而起,攻亭堠,杀官吏,展开了以北地、安定、陇西三郡为中心的大起义。当时“群羌奔骇,互相煽动,二州(并、凉)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汉安帝即调五万兵会于汉阳,分路出击,滥行屠杀。而羌人“归附既久,无复器甲”,乃“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终于击败了东汉的五万兵。先零羌的酋豪滇零,趁机于北地(今宁夏吴忠)建立政权。众羌推滇零为“天子”,封官授印,以下奚城(今宁夏灵武)为都城。招集武都郡的参狼羌和上郡、西河的羌胡共同作战,并联合以杜琦为首的汉族农民起义,攻取上邦城。势盛时,北据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郡;东至河东、上党、河内;西有陇西、汉阳二郡及金城郡东部;南抵汉中郡西南。此次起义长达十二年,羌人建立了“滇零政权”,给东汉王朝以很大打击。

  第二次羌人起义,参狼羌也冲锋陷阵。遭到东汉政府残酷镇压后,羌人势力大衰,唯宕昌参狼羌仍盛势不减。近年在宕昌城关发现两方铜印:一方是“汉率善羌君”,是东汉朝廷为宕昌羌最高首领封授的印鉴;另一方是“魏率善羌佰长”,是曹魏政权为宕昌羌君下属部落封授的印鉴。印鉴是浓缩的文字,也是宕昌羌权势的象征。

  公元108年(汉安帝永初二年)正月,邓骘为钟羌所败,丧千余人;梁慬破诸羌万余人,羌豪三百余人降。

  闰七月,蜀郡徼外羌薄申等八种举土内属。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汉安帝永初二年“徼外三种夷三十一万口,赍黄金、旄牛毦,举土内属。”

  十月,征西校尉任尚为先零(ཞན་ལེ།)羌豪滇零所败,死八千余人,羌势大盛。

  十一月,先零羌(ཞན་ལེ།)滇零称天子于北地(今甘肃中宁),结武都参狼羌(ཚེ་ལུང་།)、上郡、西河诸种羌攻掠三辅,东入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梁慬引兵赴击,连破走之,羌稍退散。汉政府下令内迁郡县以避难,而郡县百姓留恋故土,不愿离开家乡,郡县官吏竟“刈其禾稼,发徹室屋,夷营壁,破积聚”,切断其生路,逼其内迁。加之当“时连乍旱蝗饥荒,而驱蹙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当地人民无法忍受这种暴行,也纷纷参加了羌人的大起义。

  十二月,广汉(今四川广汉)塞外参狼羌(ཚེ་ལུང་།)降,分广汉北部为属国都尉。

  同年,当煎、勒姐羌攻破羌县(今青海省碾伯县),钟羌出望曲谷(临洮西南部),沿洮水长驱直入,攻没临洮县。

  公元109年(汉安帝永初三年)正月,遣骑都尉任仁督诸郡屯兵救三辅,战不利。当煎部落、勒姐部落、种存羌部落攻破羌县(属金城郡),钟羌攻陷临洮县(属陇西郡)等数县,活捉了经常勒索羌人的陇西南部都尉。

  公元110年(汉安帝永初四年)二月,先零羌(ཞན་ལེ།)攻褒中(今陕西褒城),汉中太守郑勤移屯褒中,来抵抗西羌军。

  三月,先零羌(ཞན་ལེ།)复攻褒中,汉中太守郑勤战死,丧三千余人。徙金城郡都襄武(属陇西郡)。

  七月,护羌校尉移居张掖。

  公元111年(汉安帝永初五年)二月,先零羌(ཞན་ལེ།)攻河东,至河内,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四郡缮作坞候(土堡,用以伺望敌人)六百一十六所。

  九月,汉阳(今甘肃甘谷东)人杜琦与其弟季贡及同郡王信等,与羌人联合攻入上邽(今天水西南)城,杜琦自称“安汉将军”。由于羌(先零)、汉联合东攻,连陷郡县,直抵河内(河南武陟县),东汉王朝大为震动,不惜以封侯及赐钱百万等为代价,招募凶手,刺杀了杜琦。后来王信亦战死,杜季贡投奔滇零,继续斗争。长安一带被羌人破坏殆尽。陇西、陕北诸郡,都被迁移到内陆。朝廷决定放弃陇西,被大臣劝阻。

  公元112年(汉安帝永初六年)六月,侍御史唐喜破斩王信,杜季贡亡从滇零。先零王滇零病逝,其子零昌立时年幼仅九岁,由同族狼莫辅政。任命杜季贡为将军,分兵驻扎到丁奚城。

  公元113年(汉安帝永初七年)秋,护羌校尉侯霸、骑都尉马贤击先零别部牢羌于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俘斩千人,羌败。

  公元114年(汉安帝元初元年)五月,先零羌(ཞན་ལེ།)攻雍城(今陕西凤翔)。

  七月,蜀郡夷攻杀蚕陵(今四川松潘县西),杀县令。

  九月,先零(ཞན་ལེ།)羌豪号多攻掠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汉中,汉中五官掾程信率郡兵与巴郡板楯蛮共击破之。号多走还,断陇道,与羌豪零昌合;护羌校尉侯霸、马贤攻羌(号多部落、零昌部落)于枹罕(甘肃临夏县),羌败。

  十月,凉州刺史皮阳击先零羌(西陲部落)于狄道(今甘肃临洮),大败,死八百余人。

  同年,当煎、勒姐羌也联合,东下武都,深入汉中,兵败退至湟中。

  公元115年(汉安帝元初二年)三月,护羌校尉庞参以恩信招诱诸羌,号多等率众降。参还治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河西道通。先零羌(ཞན་ལེ།)零昌分兵攻益州,遣中郎将尹就击之。

  十月,虞诩破羌于赤亭虞诩为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太守,羌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今陕西宝鸡西南),诩停车不进,宣言上书请兵待发。羌人乃分兵抄掠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今甘肃徽成西南)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并力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又潜遣五百余人于羌人退路设伏掩击,大破之,羌人由是败散。

  公元116年(汉安帝元初三年)五月廿五,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匈奴击破先零羌(ཞན་ལེ།)零昌于灵州(宁夏灵武县)。斩杀八百余人。

  十二月十二日,中郎将任尚攻遣假司马募陷陈士,击零昌部落于北地,杀其妻子,得牛马羊二万头,烧其庐落,斩首七百余人。(一说任尚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

  公元117年(汉安帝元初四年)二月,任尚遗当阗种羌榆鬼等刺杀杜季贡。

  六月,益州刺史张乔招诱叛羌,稍稍降散。

  九月,护羌校尉任尚复募效功种羌号封刺杀零昌;封号封为羌王。

  十二月,任尚将诸郡兵与护羌校尉马贤并进在北地击狼莫(零昌之谋主)。因合埶俱进,狼莫等引退,乃转营迫之,至北地,相持60余天,战于富平河(庆阳县境),狼莫战败遁西河(今山西离山),牺牲五千余人,掠去男女千余人,牛马驴羊骆驰十余万头。于是西河郡的西羌部落虔人部一万人前往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降,陇右郡平定。

  同月,越嶲羌(牦牛羌)封离等以“郡县赋敛烦数”、“长吏奸猾”,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史称“永昌、益州、蜀郡皆叛应封离,众至十余万,破坏二十余县,杀长吏”。反抗斗争坚持近2年,打击了东汉在西南的驻防力量,迫使东汉将“侵犯蛮夷”的奸吏90人,“皆减死论”。在牦牛羌(འབྲོང་།)地区尚有筰人,《后汉书·大宛传·正义》认为“筰,白狗羌也”,似与居住在岷江上游汶山郡的白狗羌有关。

  公元118年(汉安帝元初五年)十月,度辽将军邓遵募上郡全无种羌雕何刺杀狼莫(狼莫部落首领),朝廷将雕何封为羌侯,诸羌瓦解。自羌人起事十余年间,为了平定羌人,军费开支共计二百四十多亿,国库枯竭,边疆及内陆百姓的死亡人数多得无法统计,并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两州因之空虚衰败。

  同年,先零王零昌被刺杀,先零王朝自行灭亡。

  公元120年(汉安帝元初七年 永宁元年)三月,上郡沈氐种羌五千余人复寇张掖。

  六月,护羌校尉马贤率领一万兵众,在张掖讨沈氐羌,初战失利,死者数百人,明日复战,破之,斩杀一千八百人,俘虏一千余人,马牛羊以万数。时当煎种大豪饥五,以马贤在张掖,乃乘虚寇金城,护羌校尉马贤还军被追出塞外。烧当羌、听说在马贤大军已经返回金城,与烧何部进攻张掖,杀害官吏。

  公元121年(汉安帝永宁二年 建光元年)正月,护羌校尉马贤杀当煎羌豪卢忽,放兵击其种人,首虏二千人,掠马牛羊十万头。又烧当羌的忍良等人,不满护羌校尉马贤对麻奴兄弟的待遇,率部落侵犯湟中、金城郡。

  八月,护羌校尉马贤讨烧当羌于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牧马场交战,汉军未能取胜。麻奴等又进攻武威。马贤招抚引诱,迫使麻奴南返湟中。

  公元122年(汉安帝建光二年 延光元年)十月,马贤追击麻奴至湟中,大败羌军,烧当羌豪麻奴部下逃散。麻奴困窘,率部3000户投降汉阳太守耿种。虔人羌部落攻上郡(陕西绥德县),败走。

  十二月,虔人羌攻谷罗城,度辽将军耿夔击破之。

  公元123年(汉安帝延光二年),西部两都尉并为属国都尉,领汉嘉(古青衣县)、严道、徙、旄牛四县。

  公元124年(汉安帝延光三年)九月,烧当羌豪麻奴去世,他的弟弟犀苦继位。

  公元125年(汉安帝延光四年)七月,班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车师后王,斩俘八千余人,斩后王军就及匈奴驻后王国持节使者。

  公元126年(汉孝顺皇帝刘保永建元年)二月,种存羌(钟羌)再次兴起,攻陇西,马贤(马防之子)领兵7000人与之战于临洮,种存羌不支,死千余人,余众归附于汉王朝。洮西尽复。

  五月,诏幽、并、凉州刺史,使各验实二千石以下至丞、尉。年老劣弱不任军事者,上名。

  公元131年(永建六年),护羌校尉韩皓又在湟中屯田,并把屯田中心移置赐支河与逢留大河之间,以逼群羌。羌人诸部在酝酿联合反抗,继任的护羌校尉只好把屯田移回湟中,羌人始安。

  公元132年(东汉顺帝阳嘉元年),护羌校尉马援看到湟中土肥地广,便增置屯田5部,连同原有的屯田共39部。

  公元133年(汉顺帝阳嘉二年)四月,仍于秦临逃故县址置临洮郡、临洮县及陇西南部都尉。并任命陇西南部都尉官。

  公元134年(汉顺帝阳嘉三年)七月,钟羌(种存羌)良封(ལང་ཧྥུན།)等再次攻打陇西(今甘肃临洮)、汉阳(今甘肃甘谷东)。顺帝下诏,任命前任护羌校尉马贤为谒者,负责镇压和安抚诸种羌人。

  十月,护羌校尉马续派兵进击良封,将其击破。良封(ལང་ཧྥུན།)战死,东汉王朝获得大批战利品,其中牲畜一项就达5万余数头只。

  十一月,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塞上屯羌及外羌攻破屯官,驱掠人畜。

  公元135年(汉顺帝阳嘉四年)二月,马续、马贤在击败钟羌良封后,进而袭击钟羌且昌,且昌率诸种10余万降于梁州刺史,且昌很可能为旦昌之笔误。又羌水上游之羌,亦有可能为参狼种之后裔。(宕昌羌一说与汉代的且昌羌有关)。

  公元137年(汉顺帝永和二年)二月,广汉属国(今甘肃文县)都尉击破白马羌。

  公元138年(汉顺帝永和三年)二月,京师及金城、陇西地震,二郡山崩,震级6.5级。

  十月,烧当羌首领那离等率领三千余骑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校尉马贤击破之。

  公元139年(汉顺帝永和四年)四月初八,护羌校尉马贤率军讨伐烧当羌,将烧当羌首领那离斩首,斩杀和俘虏烧当羌一千二百余人。

  公元140年(汉顺帝永和五年)五月,且冻、傅难种羌以不堪地方官苛扰起事,攻金城,与杂种羌、胡大扰三辅,杀害长吏。遣马贤为征西将军,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十万人击之。

  九月,且冻部落、傅难部落羌人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烧陇关(在今陕西陇县)。

  东汉时期第三次羌人大起义,汉顺帝永和五年~永嘉元年(公元140~145年),金城、陇西的且冻、傅难诸郡羌与安定、北地两郡的罕羌、烧何羌联合反对汉朝官僚贪污暴行的斗争,历时六年。汉顺帝集兵十万,在汉永和四年(公元139年)以虐刻横暴著称的耒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到州之日,多所扰发”,激起羌人再度起义。次年“且冻、傅难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大寇三辅,杀害长吏”。汉顺帝派遣马贤为征西将军,率十万兵屯汉阳,并于扶风、汉阳,陇道筑坞壁三百所,分别镇压起义军。羌人采取避实就虚、迂回包抄的策略,在汉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春与汉军激战于射姑山,大败汉兵。继而北地郡、安定郡的东羌与金城、陇西之西羌会师,分三路出击:东路由巩唐羌先攻陇西,旋攻三辅,捣毁了汉皇室陵墓;北路罕羌攻北地郡,击败北边太守贾福和武威太守赵冲所领汉军;西北路军由众羌九千骑兵组成,直攻武威郡。羌人义军三路挺进,震撼了凉州和三辅。汉顺帝采取了瓦解利诱、各个击破的政策,迫使罕羌邑落五千余户归降,旋歼据守在参邑(今甘肃庆阳)北界的烧何羌三千余落,其它各部落万余户羌人义军相继归降。

  公元141年(汉顺帝永和六年)正月,“征西将军马贤与且冻羌战于北地射姑山,马贤军大败;马贤及其二子皆阵亡,东、西羌遂大合(胡三省在此作注说:'羌居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者,谓之东羌;居陇西、汉阳,延及金城塞外者,谓之西羌’)”。且冻部落和巩唐部落羌人东攻,侵入长安近郊,放火焚烧皇帝坟墓。

  闰正月,巩唐羌攻陇西、三辅,烧陵园,杀掠吏民。

  三月,武威太守赵冲击巩唐羌,斩首四百余级,降二千余人。诏以赵冲节度河西四郡兵。

  五月,巩唐羌攻北地(今甘肃中宁),北地太守贾福与赵冲击之,不利。

  九月,诸种羌攻武威。

  公元142年(汉顺帝永和七年)十月,罕羌五千余户降,唯烧何种未下。羌事缓,罢张乔军屯。

  同年,烧何羌3000余人在安定郡北界与汉护羌校尉赵冲作战。二年,赵冲合汉阳官兵杀烧何羌1500余人,掠其牲畜18万头。东汉末年,金城、陇西一带的部分烧何、烧当羌合攻汉陇西、金城塞,汉护羌校尉段颎先击其于湟谷,后长途追击,出塞2000余里,斩烧何大帅,杀5000余人,余众遂散亡。

  公元143年(汉顺帝汉安二年)二月,鄯善国遣使奉献。

  四月,护羌校尉赵冲等破烧当(一作何)羌于参栾(属安定郡)。

  五月,`月,虽发生了令居护羌校尉营内从事官马玄参加羌人起义并“将羌众亡出塞”的事件,但很快就被代理护羌校尉卫瑶率军追击,“斩首八百余级,得牛马羊二十余万头”。

  是岁,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今甘肃武威东南),战死。

  公元145年(汉永嘉元年)二月,诸羌离湳、狐奴等五万余户诣左冯翊(此处为官名,相当于郡太守)梁并降,终于使这次羌人大起义瓦解。  `

  东汉时期第四次羌人大起义: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汉灵帝刘宏建宁二年(公元159~169年),陇西的烧当羌等八种羌、安定的先零羌、上郡的沈氐羌、牢姐羌(ལུང་ཅུ།)等先后在并、凉及三辅展开反暴政斗争,历时十一年。

  公元148年(汉桓帝建和二年)三月,白马羌攻广汉属国(今甘肃文县),杀长吏;益州刺史率板楯蛮击破之。

  公元159年(汉桓帝延熹二年),汉桓帝以残酪镇压山东农民起义著称的段熲为护羌校尉,东、西羌起而反抗,合力进攻并州、凉州及三辅,官军每战辄败,段熲几乎丧命,被免去护羌校尉之职,另派庸弱无能的胡闵充当校尉,结果羌人起义规模更加扩大。汉桓帝又派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督监关西兵。皇甫规从历次羌人起义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由边将失于绥御。乘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酋豪泣血,惊惧生变。”所以在他上任后,奏斩“受取狼籍”、“多杀降羌”、“不遵法度”的官吏,以收民心。因此,“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可叹,那皇甫规竟然被以“货赂群羌”的罪名遭到贬斥。

  十二月,烧当、烧何等八种羌攻陇西、金城塞,护羌校尉段颎征集湟中义从羌12000骑由湟谷追杀,斩二千级,俘万余人。

  公元160年(汉桓帝延熹三年)闰正月,西羌余众(烧当、烧何、当煎和勒姐部落)攻张掖,护羌校尉段熲追之四十余日,至积石山(在今甘肃导河西北),大破之,降其余众而还。史书记载道:段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馀日,遂至积石山,出塞二千馀里,斩烧何大帅,降其馀众而还。”

  十一月,勒姐、零吾种羌围允街,段颎击破之。

  同年,除张嶷为太守,谋规复。嶷以次征服诸夷酋,克还邛都故治,并收复台登、定笮、卑水三县,再开放旄牛故道。

  公元161年(汉桓帝延熹四年)六月,零吾、先零羌(ཞན་ལེ།)扰三辅。

  十一月,先零、沈氐羌攻并、凉二州,中郎将皇甫规击破之,斩首八百级,降者十余万。

  公元162年(汉桓帝延熹五年)三月,沈氐羌降沈氐羌攻张掖、酒泉,中郎将皇甫规发先零诸种羌进击。皇甫规到陇西,查明安定太守等倚恃权贵,受取狼藉,多杀降羌,不遵法度;悉条奏其罪,或诛或免。沈氐大豪滇昌、饥恬等慕规威信,率十余万口复诣规降。

 七月,鸟吾羌攻汉阳(今甘肃甘谷东)、陇西(今甘肃临洮)、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诸郡兵击破之。

  十一月,滇那羌攻武威、张掖、酒泉。

  公元163年(汉桓帝元熹六年),汉桓帝重新任命段熲为护羌校尉,段熲更加凶恶地推行屠杀政策。

  七月,陇西太守孙羌击破滇那羌。

  公元164年(汉延嘉七年)春,汉桓帝再封缪、良多、滇那等羌酋豪三百五十五人,其被迫率三千落降。

  十月,护羌校尉段颎击破当煎羌。

  公元165年(汉桓帝延熹八年)二月,护羌校尉段颎击破罕姐羌。

  六月,护羌校尉段颎大破勒姐羌、当煎羌于湟中(今甘肃湟源),斩首二万三千级,生俘数万人,降者万余落。逃往湟水山谷的当煎羌人饥饿穷困,遂转入武威。史载:段颎“遂穷追,展转山谷间,自春及秋,无日不战,虏遂饥困败散。”此役,汉朝封段颎为都乡侯,食邑五百户。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鲜卑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分骑数万入缘边9郡杀掠居民。灵帝后,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

  七月,鲜卑诱引诸羌攻扰武威、张掖。诏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二营击之。

  公元167年(汉桓帝延熹十年 永康元年)正月,先零羌(ཞན་ལེ།)攻三辅,中郎将张奂击破之。当煎羌攻武威,护羌校尉段颖大破之。

  四月,先零羌攻没京兆虎牙营及扶风雍营,杀千余人。

  十月,先零羌攻掠三辅,张奂遣司马尹端、董卓击破之,斩其酋豪,俘斩万余人,三州(幽、凉、并)清定。

  公元168年(汉建宁元年)二月,护羌校尉段颎大破先零羌(ཞན་ལེ།)于逢义山(在今甘肃固原),斩首八千余级。朝廷拜颎破羌将军。

  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复破先零羌于泾阳(今甘肃平凉)。

  同年,护羌校尉段熲在泾阳(今甘肃平凉)击败东羌,羌人被迫撤入汉阳山中。

  公元169年(汉建宁二年),汉兵进入穷山深谷,残酷屠杀了近两万人,招降四千人,被分别安置于安定、汉阳、陇西三郡。五年间,段熲等“凡百八十战,斩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百余头”。至此,东羌的起义斗争以失败告终。

  公元170年(汉灵帝建宁三年)春,段颎(原护羌校尉)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并两度任太尉。

  冬,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与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将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兵,合三万余人击疏勒,无功引去。

  公元177年(熹平六年),鲜卑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再扰三边。汉出兵3万,分三道出击,反为檀石槐所败,汉兵死者十之七八。

  公元179年,司隶校尉阳球上奏揭发权宦王甫的罪行,段颎(原护羌校尉)受牵连下狱,一代名将在狱中饮鸩自杀。

  公元180年(汉灵帝光和三年)秋,表是 (今甘肃甘谷西)地震,震级7.5级。

  公元184(汉灵帝光和七年 汉中平元年),冬来自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在凉州叛乱,后于路杀护羌校尉冷征,事态升级。

  十月,枹罕(今临夏市)、河关(今青海同仁县东北)“群盗反”,推举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与北地先零羌(ཞན་ལེ།)遥相呼应,并合攻金城。金城人边章、韩遂响应起义,为起义军“专任军政”,在杀掉金城太守陈懿后进而攻打凉州其它郡县,以胜兵穿过汉阳(郡治冀,今甘谷县东南)。

  十一月,湟中(今甘肃湟原)胡人北宫伯玉与先零羌起事,共拥边章、韩遂为帅,攻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陈懿。

  同年,青衣羌亦积极响应甘、青、川、陕羌民大起义。青衣羌人民反抗东汉王朝的斗争长达两年之久。人民起义,被血腥镇压后,改青衣江为“平羌江。”南北朝的北周时,置平羌郡,郡治今乐山,峨眉为平羌县,乐山城为平羌镇。眉山亦为平羌郡。故今乐山市内有“平羌饭桩”、“平羌春商店”、“平羌牌”三轮车、“平羌三峡”等名称。唐代乃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诗句。

  公元185(汉灵帝汉中平二年),羌人起义军攻下了西北地区不少郡县后,抵进三辅,在美阳(信今陕西武功县西)重挫张温带领的十多万政府军。

春,羌人起义军已达数万人,进军汉故都长安,史称"凉州之乱"。是一系列导致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撼动了中央朝廷对西北的控制,为未来数百年胡人乱华的导火索。

十一月,张温破边章、韩遂于美阳(今陕西武功北),遣将追击之,围榆中(今甘肃兰州东);又遣破虏将军董卓讨先零羌(ཞན་ལེ།),皆无功。

同年,汉灵帝刘宏先后派皇甫嵩、张温前往凉州平定叛乱,仪郎傅燮曾给汉灵帝有“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蕃卫”之语,可见凉州在西北地区乃至整个汉王朝中的地位之重,后傅燮封为汉阳太守。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州、凉州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 (后汉书)。

公元187(汉灵帝汉中平四年)二月,起义军首领发生内讧,韩遂杀边章、北宫伯玉及李文侯,独自帅领10万军队进围陇西,迫使东汉陇西太守李相如归附自己。凉州刺史耿鄙发六郡军队前往讨伐,行至狄道(今临洮县)时兵士哗变,变兵杀掉耿鄙后瓦解流散。趁此机会,韩遂与北地起义军联合攻破冀城,杀死东汉名臣、汉阳太守傅燮。

四月,时任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狄道人王国、韩遂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耿鄙为了平定韩遂等人的叛乱, 征调六郡兵马讨伐, 却因军队发生内讧而被杀, 其中耿鄙的司马边章与马腾、 韩遂在凉州共同起事,马腾建府邸于凉州城内,也拥兵反叛,共推王国为主,攻掠三辅地区。

公元194年(汉献帝兴平元年)三月,马腾、韩遂与李傕战于长平观(今陕西泾阳西北),腾、遂败走凉州。

六月,汉献帝刘协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凉州分出河西置雍州,设雍州刺史,雍州治武威姑臧,领14县,为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媪围、宣威、仓松、鹯阴、祖厉、显美、左骑千人官。管辖酒泉、张掖、敦煌、张掖居延属国。

公元200年左右,在今青海西宁市北部始建北祥寺(永兴寺),是安多地区历史悠久的一座石窟寺。后来藏汉高僧大德和信徒们经过长期不断地陆续开凿,最后发展成西藏较大的具有“九窟十八洞”的大石窟寺。窟内不仅有佛教各类佛塑像,还有精美的壁画。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到重大破坏,现部分得以修复。

公元202年(东汉献帝建安七年)武都郡归蜀汉,后又分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206年(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献帝兴平元年凉州河西四郡置雍州)刺史邯郸商;州兵讨诛之。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在黄河上流河曲羌地(今果洛、玛曲、阿坝西藏)拥有较强势力的兴国(氐羌族之一)之王阿贵(ཨ་མགོན།)、杨千万,呼应马超联合凉州诸将起兵反抗曹操。

九月,曹操进军渭南,与韩遂、马超克日会战,大破之,遂超奔凉州。

公元212年,夏侯渊灭阿贵,千万率众投马超,随超南入蜀,投奔刘备。其部落不能去者皆降于操,操对被征服之氐人区别对待,“前后两端者”,徒置于扶风、美阳;“守善者”,分留天水、南安界。

公元213年(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金城郡西部置西平郡(治所在今西宁市),河湟各县改属西平郡。

九月,凉州别驾杨阜与抚夷将军姜叙起兵攻马超,超败奔张鲁。

公元214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春,马超从张鲁处求兵,北取凉州,还围祁山(今甘肃西和西北),夏侯渊击走之。渊进破长离(今甘肃秦安)诸羌及韩遂军。随后,夏侯渊率进攻韩遂,追至略阳(今秦安县东北),同时向长离(今通渭县东南)的烧当羌进攻,韩遂军中的羌人闻知,纷纷离散各还种落。韩救长离不克,率部退守金城,继而夏侯渊在兴国击败氐王千万。

十月,先是,枹罕(今甘肃临夏)宋建乘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改元,置百官,专制一方三十余年。是月,曹操使夏侯渊击宋建,破枹罕,建败死。渊别遣张郃等渡河,入小湟中(在西宁、张掖之间),河西诸羌皆降,陇右平。

公元215年(东汉景帝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自率大军自武都入仇池(今成县境内),取道攻汉中张鲁。仇池白马氐(白马藏族)塞道抗拒,被击破。仇池有仇池山,藏语叫“拉日鲁奔噶布(བླ་རི་ཀླུ་འབུམ་དཀར་པོ།)”。

四月,操自陈仓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率众据险抵抗,败之,屠戮其部万人,略定陇南。

公元216年(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渊“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余万斛”。又载:“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魏志》曰:建安二十一年,留夏侯渊屯汉中。〕”

《文选·檄吴将部曲文》中就说:“今者(216年),枳棘翦杆。戎夏以清……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及六郡乌桓、丁令、屠各'湟中羌僰,〔《魏志》曰:建安二十一年,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将其名王来朝,待以客礼。《汉书》曰:诸羌言愿得度湟水北,然湟水左右,羌之所居。湟音皇。丁令屠各,已见上文。〕霆奋席卷’”。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甘肃南部的氐羌人第二次迁徙:曹操至汉中,以夏侯渊已被刘备所杀,武都孤远,恐氐羌部为备军所用,遂令雍州刺史张既至武都,徙氐羌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并多次到氐羌地掠夺粮谷和人口;未几,刘备占领汉中,进逼下辩,魏武都太守杨阜又前后徙武都汉民、氐、傁(或作氐傁)万余户于京兆、雍、天水、南安、广魏等郡县之内。在蜀魏争夺中,也有一些氐人徙居蜀汉。至魏晋时,氐人除原在武都﹑阴平二郡以外,又在关中﹑陇右一些郡县形成与汉人及其它各族交错杂处的聚居区。

公元220年(汉延康元年 曹魏黄初元年),曹丕即王位,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与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至此关中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五月,西平(今青海西宁一带)麹演与旁郡相结,抗拒曹丕新命凉州刺史邹岐。张掖(今甘肃张掖北)张进、酒泉(今廿肃酒泉东)黄华等各执太守以叛。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三种胡复叛。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领兵击张进,诱斩之,黄华降,河西(今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一带)遂平。

七月,武都(今甘肃东南部)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于汉阳(今四川威宁彝回苗族自治县)郡。

十月,曹丕称帝,群臣进京祝贺,郭淮因病迟到,但因巧妙的回答未受责罚。曹丕升郭淮为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同年,曹丕置秦州,凉州治所西迁,置姑臧(རྒོད་གཙང་།)(今武威市),辖九郡,即金城、西平、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包括今河西走廊、青海东北部、宁夏南地区。其后几年,郭淮多次镇压羌族叛乱,威镇边疆。

魏高祖(220年—226年)在位时,宕昌国上贡其贡朱砂、雌黄、白石胆各100斤,高祖便封宕昌王梁弥机为征南大将军,西校尉、梁益(汉中、四川)二州牧,河南公(黄河以南)、宕昌王。据《魏书.宕昌传》载:“(羌人)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既其一也。”这说明宕昌羌和其他羌人一样,其“种”或“姓”即部落集团,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正如《南齐书.河南氐羌》中言:“宕昌羌种也,各有酋豪。”每个小酋长都有地盘,互不干涉。据《魏书.宕昌传》载“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战伐之时,乃屯相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由于国无法令,不收徭赋,在有战争之时,才将财物聚集,平时,各干其事,不相来往。因没有文字,只有看草木的枯荣来记年岁。各家庭亲戚三年聚会一次,以杀牛羊祭天。可见其部落之间的主要联系出于共同远祖的血缘关系之外,很少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基础。因此,除了“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的传统宗教祭祖规程外,部落之间交往甚少,各事生业,不相往来。只有当共同的敌人出现时,才加强联系,“乃屯相聚”结成暂时性的部落集团。由于部落集团仅是建立在共同敌人从在的前提之下,所以个部落呈现"离而不散"的分布格局。这也是出于各弱小部落为防卫共同敌人出现以求自保的居住形式。因此,以游牧为主的羌人,在没有持久的外部压力之下,是很难形成共同的经济利益基础形成部落联盟的,只能呈现出部落集团的散状。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 蜀章武元年),魏西乡侯雍州刺史张既将水磨加工面粉技术引入湟中等地,大批汉人也因传授此技术而来青海定居,为青海东部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十月,凉州卢水胡治元多等起事,侵扰河西(今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一带),未几,被张既等击败,河西悉平。

三国时(公元221年),冉駹羌分布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

公元227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蜀汉任命魏延为凉州刺史。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蜀军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高详守柳城。张郃率军攻打街亭,而郭淮则率军攻打柳城,两处均告胜利。随后郭淮又在枹罕破羌人唐氾,加建威将军。诸葛亮北伐曹魏“欲先取陇右,结连羌彝,以图关中”(《三国志·蜀书》)。

同年,西羌首领彻里吉,与魏军修好,并率丞相雅丹、大元越吉参与了反击诸葛亮的北伐军。后兵败,大元帅越吉被关兴杀死,西羌王彻里吉和丞相雅丹被俘虏,后被诸葛亮释放。感其恩情,自此未再犯蜀界。从这年开始蜀丞相诸葛亮伐魏,遣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羌道县属梁州武都郡(今舟曲西属阴平郡)后,诸葛亮、姜维屡出兵陇上,扩充实力,以图中原。舟曲西、南部一度为蜀将姜维屯田的沓中地区。据顾颉刚先生在《古籍中探索我国西部民族——羌族》一文指出:姜维古为羌族人,“羌”与“姜”本为一字,“羌”从人,作为种族之名,“姜”从女,作为羌族女子之姓。

公元229年(魏太和三年 蜀汉建兴七年 吴黄龙元年)春,蜀军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姜维、陈式进攻武都(今甘肃徽县、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二郡(属蜀汉益州武都郡,下隶下辨、武都、故道、河池、沮、羌道六县,郡治复置下辨)。郭淮率兵救援,在建威遭到诸葛亮主力的阻击,被迫退走。蜀军遂攻占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230年(曹魏太和四年)起,魏、蜀双方又展开了争夺河湟地区统治权的战争,蜀汉凉州刺史魏延率军“西入羌中”与洮河西岸的众羌及枹罕羌人结盟,十一月,与曹魏雍州刺史郭淮战于首阳(今渭源县东南首阳镇)之南的阳谿。首阳之战,魏军失利。郭淮既惧罪,又迁怒于羌人。于是,提兵入羌中,在枹罕攻杀与蜀结盟的羌人首领唐蹏,屠杀羌民多人。并与蜀争夺今甘南、黄南等地。甘南州境内东部属魏国。

公元231年(建兴九年),蜀军第四次北伐:郭淮奉命随司马懿防御蜀军。当时陇右缺粮,郭淮招抚羌人,恩威并施,调集粮草,遂解军粮之急,转为扬武将军。

同年,汶山羌暴动,蜀汉遣安南将军马忠、将军张嶷讨伐之,遭到他里羌人等扼险抵抗,后改用招降而破他里,使其余各部羌人出降或奔窜山谷。

公元233年(魏太和七年、青龙元年 蜀建兴十一年 吴嘉禾二年),司马懿在雍州(今陕西关中地区及甘肃东部)、凉州(今甘肃河西地区及兰州一带)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

公元236年(魏青龙四年 蜀建兴十四年 吴嘉禾五年)四月,武都(今甘肃东南部)氐王苻健向蜀归降,但符健与其弟发生分裂,符健弟率四百户降魏,……安置到魏的内陆。另据《阶州直隶州续志》记载“蜀汉建兴十四年(236年),甘肃南部的氐人第三次迁徙,徙武都氐王符健及羌民四百余户于广都(今成都南)”。

公元238年(魏景初二年 蜀延熙元年 吴嘉禾七年、赤乌元年)八月,烧当羌大王芒中与注诣发动叛乱反魏,凉州刺史率诸郡攻讨,被魏将斩杀。

公元240年,蜀将姜维(羌人)出陇西,郭淮成功防守,之后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升为左将军。后又转拜前将军,仍为雍州刺史。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蜀汉以镇西大将军姜维接替魏延“领凉州刺史”,数年后与魏军郭准和夏侯霸部大战于“洮水之西”(甘青交界地区)。与此同时,河湟地区的羌族与匈奴首领纷纷相结叛魏,“围攻城邑,南召蜀兵”。羌酋峨遮塞在今青海民和黄河沿岸阻击魏军,沿河设防,抗拒魏军,结果为郭淮所败。匈奴族首领治无戴也在龙夷城(今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北部)抗击魏军,亦遭失败,后随姜维入川。

公元246年(魏正始七年 蜀延熙九年 吴赤乌九年)九月,蜀汶山(今四川茂县)平康夷起事,卫将军姜维领兵镇服之。

公元247年(魏正始八年 蜀延熙十年 吴赤乌十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连同诸羌反魏,与蜀将姜维联合攻魏城邑,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亦起兵响应,围武都郡城。魏发兵大肆屠杀饿河、烧戈等,降服万余落。姜维迁部分羌胡部落入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魏军击平。其后,郭淮多次防御蜀军的北伐活动。同年,汶山羌人又起兵,被姜维平定。俄何烧戈,羌族首领,居南安(治今甘肃陇西东南)。羌族首领迷当大王帐下武将。去劫魏寨,然中陈泰之计,被郭淮、陈泰包围而不能脱,遂自刎而死。之后,甘南的迭山以南(今迭部、舟曲)属蜀国。

公元248年,蛾遮塞等于白土城为魏将郭淮击破。蜀汉地区羌人亦曾进行过各种反抗。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姜维再攻西平,不克而退。

公元250年(魏嘉平二年 蜀延熙十三年 吴赤乌十三年)十二月,蜀将姜维攻魏西平(今青海西宁),不克。

公元253年(蜀汉延熙十六年)秋,羌王迷当起兵五万,并同姜维(伏羌县人)起兵20万在董亭(今天水市武山县)伐魏,在铁笼山派大将俄何烧戈去劫魏寨,结果中计,俄何烧戈自刎。羌王迷当被擒,后被郭淮释放,自此依附魏国。

公元254年(魏嘉平六年、魏正元元年 蜀延熙十七年),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姜维率军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长李简举城降。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

十月,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陷魏河关(今甘肃临洮西)、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徙其民于绵竹(今四川绵竹北)、繁县(今四川新都北)。此后,双方在今黄河以南甘、青交界地区进行拉锯战,直到蜀汉灭亡为止。

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 蜀延熙十八年 吴五凤二年)八月,蜀姜维反对征西大将军张翼“国小民穷,不宜黩武”主张,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等数万兵出狄道攻魏。在洮水之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杀士卒万计,进围狄道(今甘肃临洮西南)。魏发兵援救。姜维不意魏军突至,遂退驻钟提(约今甘肃榆中西)。

公元256年—263年间(甘露元年至景元四年间),曹魏镇西将军邓艾都督陇右诸军事时,又迁秃发等部鲜卑数万人至河西陇右雍、凉二州之间,即今陕西省中部及甘肃省一带,最后聚居于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湖以东,与汉、羌等族杂居共处。主要游牧地东至麦田、牵屯,西到湿罗,南达浇河,北接大漠,即大致东起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的牵屯山、靖远县北的麦田城,西至今青海湖东,南至今青海省贵德县,北接今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 蜀景耀五年 吴永安五年),刘禅在位,丞相诸葛亮已殁,大将军姜维辅佐朝政。是年八月,姜维兴兵伐魏,先直扑洮阳(今临潭县境内),与魏将邓艾斗智斗勇,周旋数战不胜,在洮阳城下还折去了曹魏投蜀的名将夏侯霸。在侯和城(今临潭新城附近)面对面挑战邓艾,又未能取胜,便退至漒川(今碌曲县赛银滩)。姜维和邓艾野战漒川口。姜维漒川口损失万余,而邓艾也是损失万余。邓艾与姜维的兵力相差不大,邓艾本来多次反对伐蜀,信心不足,引进了5000羌胡精锐。姜维的退路因为援军来迟,被诸葛绪切断,姜维必须撤退。邓艾三路并击姜维头中尾,姜维快速撤退,邓艾三路扑空,继续追姜维。姜维迂回到漒川口,与邓艾野战,大战,双方各折兵万余。姜维继续撤退,邓艾不再追击,然后姜维与诸葛绪纠缠数日,邓艾没反应。本来姜维就要撤退,陈寿却说姜维“败走”,双方折兵差不多,邓艾为保持实力或无力穷追,致使姜维大模大样入北道,最后因为诸葛绪中计,姜维完成战略目标,退到阴平。

十月,蜀姜维攻魏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被邓艾击败,遂退住沓中(今甘肃舟曲以西、岷县以南)。现今普遍认为沓中在陇西现甘肃舟曲西、岷县南,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则认为沓中在今甘肃临潭西南,洮河沿岸。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 蜀景耀七年、炎兴元年 吴永安六年),姜维领兵八万到沓中(今甘肃临潭西南,洮河沿岸)种麦子屯田。

五月,魏帝诏诸军大举攻蜀。征西将军邓艾三万余人自狄道(今甘肃临洮西南)进军甘松(今四川松潘西南)、沓中(今甘肃舟曲以西、岷县以南);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余人自祁山(今甘肃西礼东北)进军武街桥头(今甘肃徽成西),断绝姜维归路;钟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子午谷(今陕西洋县东)攻汉中(今陕西南部、汉水流域)。

八月,邓艾遣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攻击姜维部。此前邓艾以重金招募5千精锐凉州羌胡兵马。邓艾先派王颀,牵弘部攻击姜维沓中大营,又遣杨欣部攻取甘松。

九月,姜维通过桥头后准备赶赴阳平关,闻城关被破退往白水(今青川县沙州镇)遇到廖化、张翼、董厥等部合军退守剑阁抵抗钟会大军。

十月,魏将邓艾率兵南下。经武都,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取道江油,进克涪县(今四川绵阳),破绵竹(今四川德阳),斩杀诸葛瞻。蜀汉政权的覆灭。羌道(今宕昌)原属蜀国辖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

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

公元269年(晋泰始五年 吴宝鼎四年、建衡元年)二月,晋因鲜卑归降者数万,居雍(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凉(今甘肃河西及兰州一带)间,特分雍、凉、梁(今陕西南部、汉水上游)三州,设置秦州(今甘肃东部、渭水上游,天水、秦安一带)。派遣“勇而无谋,强于自用”的胡烈担任秦州刺史,以镇抚河陇鲜卑。但胡烈一上任,即采取高压手段,致“失羌戎之和”,成为爆发反晋斗争的导火线,秃发树机能为寿阗孙,寿阗卒后,继统其部众,活动于安定、陇西一带,史称其“壮果多谋略”。安定、北地的羌族就参与鲜卑秃发树机能的起事。

公元270年(晋泰始六年 吴建衡二年)六月,鲜卑秃发树机能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秦州刺史胡烈与战,击杀秦州刺史胡烈于万斛堆(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黄河北岸),又拒击尚书石鉴进讨之师。陇右、河西其它诸民族纷纷响应。

公元271年(晋泰始七年 吴建衡三年)四月,树机能联合北地胡攻金城,击杀凉州刺史牵弘于青山(今甘肃省环县西),后又败凉州刺史苏愉于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

公元272年(晋泰始八年 吴凤凰元年)夏,汶山(今四川茂县北)白马胡侵扰各族,益州刺史皇甫晏出兵击之,牙门将张弘畏胡众,遂杀晏。事后,诬晏反晋,纵兵劫掠。广汉(今四川成都平原以东)太守王濬发兵斩张弘,夷三族。晋武帝诏王濬为益州(今四川、陕西南部,云南、贵州一部)刺史。王濬至益州,罢屯田军,大作舟舰,长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余人,准备攻吴使用。

公元273年(晋泰始九年 吴凤凰二年),陇南吐蕃部落首领项鲁白玛增(ཞང་ཀླུ་དཔལ་དམག་གཟིགས།)率部从汉阳(天水)南迁至本氏族神山拉日鲁奔噶布(བླ་རི་ཀླུ་འབུམ་དཀར་པོ།),即汉文史料中的仇池山。

公元274年(晋泰始十年 吴凤凰三年)八月,凉州(今甘肃河西及兰州一带)羌胡攻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晋将斩其帅乞文泥等。

公元275年(泰始末至咸宁元年),秃发鲜卑的势力由凉州金城郡(治榆中县,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南凉北黄河南岸)西北更向西发展。高昌以东的一些鲜卑部落也起而反抗晋朝统治。

公元276年(晋咸宁二年 吴天册二年、天玺元年)二月,敦煌太守令狐丰死,弟宏继立,凉州刺史杨欣斩宏首,传送京师。

公元278年(晋咸宁四年 吴天纪二年)六月,晋凉州刺史杨欣在武威(今甘肃武威)击若罗拔能,战败而死。

公元279年(晋咸宁五年 吴天纪三年)正月,鲜卑树机能攻陷凉州(今甘肃河西及兰州一带),晋以司马督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今甘肃武威)太守,领兵讨之。

十一月,晋将马隆至武威(今甘肃武威),鲜卑大人碎跋韩、且万能率万余落降晋。

十二月,马隆率募勇三千五百人,毕命战场,于武威(今甘肃武威)击败鲜卑,斩杀树机能,平定凉州(今甘肃河西及兰州一带)。诏拜隆为宣威将军。

公元280年(晋咸宁六年、太康元年 吴天纪四年)七月,鲜卑轲成泥攻晋西平(今青海西宁)、浩亹(gémén读革门,今甘肃永登大通河东岸),杀督将以下三百余人。西晋改调武威太守马隆作西平太守,另配“牙门”一军,暂时压制了轲成泥部的发展。

同年,司马炎统一全国,羌道县废,地属武都郡。西晋末年,北方战火连绵,一些汉贵族和少数民族豪强割据势力日烈。以白龙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的参狼羌(ཚེ་ལུང་།)支宕昌羌豪勤自称王。姚弋仲(280年―352年),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族,西晋末期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南安羌族酋长,先后降于前赵、后赵及东晋。姚弋仲亦是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父。

公元281年,第二十三代赞普德珍赞(ལྡེའུ་སྤྲིན་བཙན།)卒,第二十四代赞普甲多日隆赞(རྒྱལ་ཏོ་རི་ལུང་བཙན།)。“八德王”去世后陵墓建在河流之中,故称此八王为“曲拉德杰(ཆུ་ལ་ལྡེའུ་བརྒྱད།)”。因他们的名字中都带有“德”字,也有称为地德八王。

参考文献:

[1]《藏族历史概论》(藏文)更登 著,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9)

[2]《魏书.宕昌传》作者:(北齐)魏收 撰 出版社:中华书局

[3]《藏族历史班玛热尕德穆》图丹彭措 著,民族出版社。

[4]《南齐书·河南氐羌》作者:(梁)萧子显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1972)

[5]《三国志·蜀书》作者:陈寿 著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2006)

[6]《晋书》卷94《四夷·吐谷浑》作者:房玄龄 出版社:中华书局(1982-02)  

[7]《后汉书·西羌传》[宋]范晔 著;乙力 译 / 三秦出版社 / 2013-05

[8]《左传全译》作者:王守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9]《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汉程网

[10]《西藏通史》作者是陈庆英和高淑芬,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年5月)

[11]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作者:范文澜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78)

[12]《藏族简史》(藏文)修订本,周华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6)

[13]《四川上古史新探》作者: 任乃强 著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11)

[14]《甘肃通志稿》作者: 刘光华等点校整理 出版社: 兰州大学(2018)

[15]《氐与羌》马长寿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