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乐村

 春友社xufan 2022-10-18 发布于云南

三十七  同乐村
A quiet time in the village

按照地图导航前往同乐村,虽对道路有疑虑,但没有大碍,离开沿江公路后的山路十分通畅。此前地图上搜索过这片区域,有个村庄名字叫作阿月克朵朵号,听起来仿佛是阿姆斯特朗登月计划里的宇宙飞船。同乐村与之相隔航空距离1000米,能够保持原生态,一定交通不便。2015年春节我在瑞丽看电视,新闻里播出云南完成村村通工程的消息,说公路已经通达云南全境每一个行政村。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在云南想去任何一个行政村,开车一定能开得到。

最后驶过山峦间一个U字形弯道便是同乐村。当地特意在U形弯道一侧的山坡上修建了观景亭可以一睹数百间傈僳族传统木屋的全貌。从建筑构造上能够看出这里多雨少风,气候湿润。U形弯道的中间可以停车,打算回来时再登观景亭,先上寨子。

寨口依次停了几辆摩托车,稍稍一犹豫,开过了半米就停不下车了。心想路这么窄,不会前面没地方掉头吧。有位青年经过,我伸出脑袋问他:前面可以掉头吗?他大概觉得这个问题滑稽,笑答:可以可以。前行数十米,竟然有一个篮球场,果然可以。篮球场同时也是村里举行活动的广场,一侧是同乐村阿尺木刮展示馆,一侧是傈僳文发明者的塑像。

进入展览馆参观,感觉不错,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里面展示着傈僳族传统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和音乐歌舞,没有别的人,每个展厅得自己开关灯。由于是木楼,走动时脚下会吱吱作响,墙壁屋顶会随之发生轻微的形变,觉得整个木屋在承受一个人行走的重量,走起来蹑手蹑脚。通道另一端面向大山,外面默默地下着雨,没有风。待在屋檐下,望着木栏杆外面的山坡,觉得十分平静。住在山里的人,真的不会有很多话说。

比尔波特以前在中国走访隐士,他发现这种微妙的差别,说住在山里的人,不会有很多话可说,只有城市里的人,会一直聊个不停。他们这些老外对中国人的细节捕捉得很准。

村里出过一个人物,为发展傈僳文做过贡献,于是在高处立了他的塑像,看起来是一位地道的傈僳族老头。世代流传下来的傈僳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同乐村的这位长者发明了一套音节文字系统,用以记录傈僳语。后来我了解到傈僳文在近代有好几路的发展,文字形式各有不同,而同乐村的傈僳文在今天还能读识的人更如凤毛麟角。这里特有的阿尺木刮歌舞,是一种山羊的舞蹈,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村子里看不到人,门大多关着,有些房屋老化空置,有些尚存生活的痕迹。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来来回回,一个人也没有遇上。我这陌生的身影,吸引来几条狗的警觉,冲我叫个不停。我捡起石头砸去。或许引起了一二村民的留意,但没人现身制止。斗了半天,人狗两厌。

看得出来村寨经过系统的保护和修缮,通了水电,路面下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镇上给每一户都挂了牌,标明属于井式木楞结构传统民居,已有300年历史。和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的干栏式木屋有区别,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在云南的山区十分常见。简单的说,南部山区天热潮湿,用干栏式,墙壁不承重,透气防潮,又叫高脚楼;北部山区阴冷潮湿,用井干式,隔风保暖。木楞指搭建墙壁的木料之间的连接方式。四面墙壁合围,四角木楞连接的卡口会多一截伸出来,从上面看就是一个“井”字。

屋顶十分简陋,用木板或者片状的页岩平铺在屋顶上,甚至没有固定,只是用一块块石头压着,非常原始。道路两侧是高高的栅栏,木条之间用藤条绑扎固定,罕见用铁丝。

每一户人家的房屋都差不多,没有谁家的更好或者更差,即便是村长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卢梭有一本小册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言以蔽之,私有财产导致的贫富差距产生不平等。在同乐村仍保持着人类社会原始平等的模样,大家一样贫困,没有哪一家盖得起新房子,所以一样平等谁说不平等不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象呢?等旅游开发搞起来,富裕起来了,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吧。

村里开的民宿在最高处,是村寨里最气派的房屋。多雨水的天气里衣物很难干燥,走廊上晾着一排床单,洁白无暇的荡漾着,让人对这所高处的庭院产生一些个憧憬。推开柴扉,院子里种了一些小花,红红黄黄点缀着深秋的山谷。拾阶而上,分布着一些客房,玻璃的落地窗,能够看得到风景。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作起居室,上层干燥些用作卧室。传统的火塘本在室内,城里人大概受不了真实的烟熏火燎,于是建在外廊,以供娱乐。

我凭栏眺望,享受这份清静,不多久身体便开始僵硬,这个冷清的地方实在是寂寞。有谁会在这里度假留宿呢?我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动身下山走出村子。

U形弯道停好车,步行前往观景亭。看到路边停着一辆面熟的本地车,是此前在叶枝乡土司衙署见过的几位游客,由一位本地向导领着。我紧了紧相机背带,不出意外,待会儿我们将在下一站相遇,康普乡的寿国寺

走了,同乐村,虽然脱贫很重要,仍然希望你岁月静好。

(to be continue…)

[同乐村]   村里使用的傈僳文

[同乐村]   村前的U形山道,观景亭的颜色最新

[同乐村]   村里的道路

[同乐村]   红旗最鲜艳

[同乐村]   木栅栏

[同乐村]   树梢挂满了果实,柿子尚未变红

[同乐村]   村里的民宿,床单洁白,山花烂漫

[同乐村]   一百多户原始木屋,已有数百年历史

.

.

.

.

.

.

.

.

.

长按图片,可以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