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路大理 之 旧州三塔

 春友社xufan 2022-10-18 发布于云南

寻路大理 之 旧州三塔
A way off – 1
 

题:旧州君所隐,安得此久留。

大理洱源县右所镇,位于点苍山北麓。五百年前兴废事,至今人号旧州城。听其名,大约兴起于明朝的某个卫所。时至今日,草铺昔日笙歌地,云满当年剑戟营,没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我常骑车从邓川老街的033乡道,呼啸间穿过整片村庄,一头扎进望不到尽头的田野。那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山谷平原,没有历史城区建筑规划的烦恼,一切还可以肆意的自由生长。房高不过两层,房前屋后没有遮挡,人们在田埂上交通,呼吸着天地间自由的空气。

村上有一只家犬对橙色背心的清洁工吠叫,老妇人手握扫帚步步惊心。我拧一圈油门,呼啸而过,一脚踹飞了那条恶犬。驶过农田,趋近西湖,往西便是旧州三塔。如今常来往,站在山下,一眼能辨出三塔的身影。而在亲历寻塔过程的艰辛之前,眼中永远不会发觉它们存在。虽说它们一直都在。

山脚下的村庄叫旧州村,大约这便是旧州三塔名称的由来,1988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邓川和右所两个乡镇都相当寂寞。人们更加难以想像,地处偏僻的旧州,会有三座历史悠久、造价高昂的石塔。最早的一座可以追溯到唐代宝历至大和年间,那是一千两百年前,修建一座超过15米的石塔需要举国之力并花费数年光景。

究其根源,是连接滇藏的通道变了。

[图片说明]村口刻石上的“旧州”二字,经年烟熏火燎,不易辨识。真济禅寺天平宝塔俗称旧州一塔,位于山脚,最易寻得。

今天我们从大理古城出发沿苍洱之间北上,出龙首关,面临G214和G348两条国道的选择,要么从洱源往剑川方向走G214,要么翻越马耳山往松桂鹤庆方向走G348,在丽江附近两条国道汇合成一路,跃过虎跳峡,沿金沙江河谷继续北上,这是地理的历史的积累在今天形成的滇藏线最主要通道。

但是出龙首关,在邓川和右所之间,还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进入西藏。在没有国道和高速公路,在今天被称之为“茶马古道”,依靠人扛马驮长途跋涉运输物资的岁月里,在旧州三塔的大山背后,隐匿着一条近乎直线的狭长地带,翻越云岭,进入怒山,经兰坪和维西,抵达澜沧江。而旧时从这条路线进入西藏的效率和沿金沙江是同等的。

Ps:这里需知道的地理关系:出自旧文《2019走过三江并流 十二章 察瓦龙有没有加油站》:

“滇西北与西藏交界,这一地区自北南下有三条大江并流,分别是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和金沙江(长江),这一区域我们习惯称之为横断山,是个宽泛的地理概念。这几条从青藏高原南下并行的江水之间,分别隔着高黎贡山、怒山山脉(包含梅里雪山、碧罗雪山)和云岭山脉(包含芒康山、玉龙雪山、点苍山),其中云岭山脉延伸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南,东支为哀牢山,西支为无量山。”

旧时,进入这条连接金沙江、怒江,横跨云岭、怒山两大山系的通道密钥,便在旧州三塔。

三座塔呈品字形布局。一座位于山脚下,历史最久,依据塔中隐藏的明代石碑记载,始建于唐代宝历至大和年间,公元830年左右。明永乐年间,重修真济禅寺,旧寺已不存,但佛塔大体完好,修缮仅耗时一个月,榜曰天平宝塔。永乐七年(1409)邓川州土官阿子贤立此碑。

天平塔造型优美,密檐十一层,中部隆起较为宽大,顶部和底部逐层收缩,呈流线型设计,每一层的四角悬挂风铃,共有四十只风铃在风中摇曳,和鸣一首岁月之歌。旁边有一座简陋的寺庙,香火旺盛,烟尘浮上天空,化作天边的一朵云。

[图片说明]今天人民政府立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上曰:“旧州一塔,大理国时期所建”。旧州一塔,明朝称为真济禅寺天平宝塔,唐宝历至大和年间始建,公元830年左右。段思平创立大理国则在937年,足足一百年后。所以不可以说是大理国时期所建,而实为南诏国所建。南诏国是汉族正史中对蒙舍诏统一六诏后的名称,其自号大蒙国。这些常识上的疏漏,只会令本来就不了解又不求甚解的游客更加迷惘。

一座位于山坡北缘,旧塔始建年代不详,清朝光绪年间重修。《重修制风塔碑》,至今还在塔上,需仰面伸长脖子辨读文字,容易引起脑供血不足。大约说此处山势凹陷,秋冬之际,年年春天,狂风大作,摇荡边境,邓川为之撼动。建此塔以镇风,故曰制风塔。

此塔上下一贯,笔直矗立。由本地出产的黑金石所建,非常硬朗,不可撼动。仅在塔顶上缘第三层处,四角各悬一只风铃。端坐塔下,无感于风,铃声却时常响起,清扬悠长。

[图片说明]制风塔附近有残垣断壁,和一条残破不全的山路,旧日的方石铺路虽难以辨认,但路确实有的。

一座位于南侧山坡,建于清光绪年间,因地处旧州村象鼻山,俗称象鼻塔。没有关于它的资料。就周围地势来看,附近没有配套设施,似乎和制风塔一样,当初不是作为佛塔而建造。象鼻塔最矮,掩映在松林里,仰视难以察觉,接近没有路径可循,只能孟浪走直线,直接杀到塔下,即使在冬季,浑身汗水湿透,遍体荆棘的伤,第二天便发烧病倒了。这是探索的代价。

[图片说明]象鼻塔,光绪年间所,向东俯瞰洱源西湖 

旧州三塔之中,山下的天平塔形胜第一,年代久远,香火供奉旺盛,铃铛也特别多。象鼻塔的存在,成就了三角造型的完美主义。但我偏爱制风塔,它是每次进出点苍山腹地,将路推向更远处的必经之处,也是常令我驻足静默、忘记时间的瞭望台。

制风塔所处山脊,位于两座山的交汇处,自然形成空气流动的通道,但唯独这里的风特别劲道。可以进入点苍山腹地的坳口不止这一个,但唯独这里建了三座高塔以稳固江山。

我想它背后的山谷里一定蕴藏着某种巨大的力量。

[图片说明]制风塔和天平塔的位置关系,以及山中沟壑

(to be continued…)

[图片说明]村中另有一处高节牌坊,建造于嘉靖年间,表彰云南御史杨南金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