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场优秀作文】但使愿无违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10-18 发布于甘肃

但使愿无违

文/徐静娴

陶渊明在南山吟唱“但使愿无违”,道出现代人焦急困惑的源头。

拥有心脏,是为了跳动;拥有大脑,是为了思考。跳动,不仅是维持生命,更是在怦然的瞬间领悟人生的真谛;思考,不仅是得到答案,更是在灵感的闪烁中获得无价的启迪。

但使愿无违,是困于物质囚笼的人们的初衷,也是那些寻寻觅觅的人们的出路。

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精神的城堡站在物质的地基上,却站得更高——它才是阳光下流光溢彩的永恒。人性的自由在精神上延展,这是人之为人的缘由,也是历史绵延的源头。一朵水仙花,把它种在土地上,能愉己,能悦人,能在人们疲惫时送来沁人芬芳,更能让人感悟自然的真谛——而这,就看你愿不愿付出自己的一块面包,愿不愿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人们越来越忙碌,像那不止不歇埋头掘洞的鼹鼠,漫无目的地穿梭在城市迷宫里,不曾钻出地面看一眼天空。我们上网,购物,攀比虚荣与财富,跟风说一些自己也不懂的话,不动声色地模仿他人,沉醉在夜色下迷离的掷骰声中——我甚至听到一位同学骄傲地说自己只看电子书,而对图书馆不屑一顾。一座大厦商城新建了,人们呼朋邀友,不论有没有兴趣都要去逛一逛,却不愿将时间花在培养品位情操上,而用家长的话来说,能高考加分的特长才有培养的价值。也有许多人厌弃人世,埋怨世道不公,不明人生方向,不知世界广大,把自己的心拘在小小的一方阴云下。没有“愿”,没有精神所求,何谈“但使愿无违”的豁然明达?

荣耀的光圈愈大,内心的空虚也就愈大。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看看古人,在物质更匮乏时,他们却用宽容的态度拥纳自己的精神, 不愿被物质所困,失去独立的人格和追求的人生。杜甫苦夏,于是“开轩纳微凉”,一点时间的放松,赢得精神的轻松;欧阳修花前“把酒祝东风”,一时忘我,轻巧脱离躯壳和现实的束缚,挽一缕闲适在心头;韦庄在青碧春日“画船听雨眠”,小小的情趣,换来生活的安宁,并把这一份安宁传阅千古,沉醉人心。但使愿无违,这个“愿”,是“本心”,也是精神的净土。

真正让我们快乐的,都是微小的事。物质让人肥腻庸俗,岁月其徂,它总会离开你,消失在虚妄里;唯有精神,经久不衰,历经淘洗,愈发纯粹。几米的《地下铁》,失明女孩儿在城市地下仓皇奔走,一边回忆、拼凑、感觉、摸索这被黑暗笼罩的世界。我们就像失明的人,看不到所愿,只知匆忙攀爬。其实,有时候停下来,静静思考一下,也许便能发现那潜藏在黑暗中的质疑、希望与美丽幻想。

冥想,让思维翙翙其羽,精神在拓展的无形疆域中肆意飞腾过现实不可跨越的鸿沟。在古希腊语中,智慧的意思,是“看见光”。人最初的智慧便源于精神上的思索。人们以金钱衡量价值,用冷漠筑起高墙,忘记了最初始当我们还不会说话时,精神带来的独立于世的无上荣光。

但使愿无违。清明的祈愿与箴言自千年前走来,标示精神的境界。放下功利的包袱吧,走一走,看一看,赏词,歌唱,拈花,推开紧闭的门,拥抱自己的人生。

评点:范玲玲

陶潜一句诗,领起全文骨架。物质的虚荣让人忘记了最初的起点,加快的步伐让人遗忘身边的美好。文中一个个反问,平静中带着迫切的思考,质问这个失去精神支点的时代,质问时代围墙里的我们,丰满文章,发人深省。其间交错的诗情画意和追问反思,在警示的同时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但使愿无违”,这正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本心,也是我们真正进步的精神动力。
 Image

编     辑 | 王冠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