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傣族人住干栏式房屋,生活很艰苦

 泊木沐 2022-10-18 发布于辽宁

这是一组拍摄于1937年的老照片。反映的是当时傣族人家的生活情景。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战乱不断。傣族地区虽然还没有受到日军侵略,但是普通傣族人生活非常艰苦。下面,一起来围观吧!

牛驼,这是修通公路之前,德宏地区傣族人运输的主要方法。在绝大部分地区,牛的主要用途就是耕种和肉食。用牛来驼运,实在不多见。

糊在房屋外墙上的牛粪。牛粪既可以用作肥料,又可以用作燃料。把牛粪糊在墙上,可以使牛粪快速晾干,然后就可以燃烧了。燃烧的牛粪并不臭,反而会散发出一种干草的味道。傣族的小孩子长到八九岁之后,就会帮家里干活。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拾牛粪。傣族小孩拾牛粪很有意思,他们放牛的时候,会拿一束小竹签,看到牛粪之后,就插上一根竹签,表示这坨牛粪有主人了,其他人看到了,就不会再去动它。等牛粪晾干后,就可以捡回家去了。

芒市普通傣族人家的茅草屋。相比汉人的房屋,傣族人的房子要简陋很多。大部分用茅草作为屋顶,土坯砌墙,篱笆作为遮挡。尽管很简陋,但是,由于信奉佛教,大部分傣族人家都会设一间佛堂,用来吃饭及供奉、祭祀。

图为傣族村寨里的干栏式建筑。照片上是一座两层小竹楼,楼板是用竹子制作的。下层养牲口,上层住人。这样的小楼,冬暖夏凉。但是,卫生条件不太好,毕竟牲口住在下面,气味难闻。

江应樑教授拍摄的南甸傣族村寨,拍摄于1937年。南甸紧邻腾冲。腾冲是汉族聚集区,所以,南甸地区傣族人的习俗受汉族影响比较深,房屋样式和汉族人相差不大。从照片上看,这个村寨的房屋都是土坯砌墙,已经看不到傣族独特的干栏式房屋了。

这是一处傣族村寨里的汉族房屋。从照片上看,这些房屋十分破旧,屋顶都已经垮塌了。可见,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很艰苦。

普通傣族家庭。这是一个四口之家。

笔者感言:上世纪三十年代,整个中国都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那时的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区,虽然战乱较少,但是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各位网友,你们去过德宏吗?你们了解傣族人家的生活吗?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