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草:别名:绊根草、蟋蟀草、动地虎、巴根草、草皮子。 【来源】为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 Cynodon dαctylon (L.) Pers. 的全草及根状茎。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 10~30 cm。根状茎细长横走,竹鞭状,须根细韧。秆匍匐地面,长达 1 m,着花枝直立。叶互生,叶鞘具脊,无毛或疏生柔毛,鞘口通常具柔毛,叶舌短,具小纤毛;叶片条形,长 1~6 cm。宽 0.1~0.3 cm。夏初开花;穗状花序长 1.5~5 cm,3~6 个呈指状簇生于茎顶;小穗通常有 1 花,颖灰绿色或带紫色,中脉 1 条突起成脊,两侧膜质,内外颖和内外稃均近等长或第二颖稍长;外稃具 3 条脉脊,上有毛;内稃具 2 脊;雄蕊 3;子房上位,有 2 条羽状长花柱。 【生境与分布】生于道旁和草地。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及云南等省。 【采集加工】夏秋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止血,舒筋活络。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荨麻疹,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疮痈,小腿溃疡。 【用法用量】全草:15~30 𝐠,根状茎:30~60 𝐠 或泡酒服。 外用:适量,鲜嫩叶捣烂敷患处。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铁线草
铁线草:别 名:铺地草,狗牙根,绊根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葡卜地面上,有节。茎直立,线形叶片,下端因节间较短似为对生。夏秋间开花,。穗状花序,指状簇生茎顶,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 【采收期】全年可采集。或随采随用。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归经】味苦微甘,性平。入肝经。 【功 能】全草:祛风活络,壮筋骨,清热利水,止血生肌。 根茎:解热,利尿。 【用 途】风湿关节痛,水肿,夏日感暑,呕恶腹泻,糖尿病,风火牙痛,臁疮,脚溃疡,鼻衄。 【用量用法】干品 18.8~37.5 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常被栽培作铺建公园运动场。 【选方】 1. 风湿筋骨痛 : 铁线草 30 克,红藤 26.3 克,五加皮 56.3 克,骨碎补 11.3 克,杜仲 18.8 克,米酒 2 瓶。 用法:上药合用,浸泡米酒 1 个月,每次饮 10~30 毫升,早晚饭后各服 1 次。 2. 水肿症 : 铁线草 30 克,桑白皮 15 克,玉米须 15 克,冬瓜皮 37.5 克,水丁香 18.8 克,地胆头 30 克。 用 法:水 7 碗煎 3 碗,分 3 次服。 3. 风火牙痛 : 铁线草 30 克,万点金 30 克,小本丁竖杇 18.8 克,龙葵根 18.8 克,鲜大蓟根 18.8 克。 用 法:水 7 碗煎 3 碗,频频含咽。 4. 消渴症 : 鲜铁线草 30 克,冬瓜皮 15 克,天花粉 11.3 克,西瓜二层皮 56.3 克,麦门冬 15 克。 用 法:水 7 碗煎 2 碗,早晚各服 1 次。服一星期。 5. 夏月中暑、呕吐腹泻 : 鲜铁线草 30 克,紫苏叶 11.3 克,鲜五斤草 26.3 克,生姜 3 片。 用 法:水 5 碗煎 2 碗,少量多次分服。 6. 鼻衄 : 铁线草 37.5 克,鱿鱼 75 克。 用 法:共炖烂,分 2 次服。 7. 小便不畅、尿少、尿毒等症 : 铁线草 30 克,牛筋草 26.3 克,红骨含羞草头 30 克,金丝草 18.8 克,白茅根 26.3 克,肾叶山蚂蝗 18.8 克,车前草 (五斤草) 18.8 克,丁竖杇 30 克。 用 法:水 8 碗煎 3 碗,当茶服。 8. 尿酸、尿毒、小便涩痛、利尿解毒 : 铁线草 30 克,车前草 18.8 克,牛顿棕 26.3 克,水丁香 26.3 克,白茅根 26.3 克,红骨含羞草 30 克,无根草 30 克,腰尺草 18.8 克,金丝草 26.3 克,淡竹叶 11.3 克。 用 法:水 8 碗煎 3 碗,当茶喝。 
2022-10-17 拍摄于杭州滨江 2022-10-17 拍摄于杭州滨江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狗牙根
狗牙根:异名:铁线草、绊根草、堑头草、马挽手、行仪芝、牛马根、马根子草、铺地草、铜丝金、铁丝草。 【基原】为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的全草。 【原植物】狗牙根 Cynodon dαctylon (L.) Pars. 多年生草本。须根细韧,具横走根茎和匍匐茎,有节,随地生根。秆直立。叶鞘有脊,鞘口通常具柔毛;叶片线形,互生,在下部者因节间短缩似对生。穗状花序 3~6 枚指状排列于茎顶,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小穗两侧压扁,通常为 1 小花,无柄,双行覆瓦状排列于穗轴的一侧;颖近等长,1 脉成脊,短于外稃;外稃具 3 部的脉;花药黄色或紫色。花果期 5~10 月。 生于旷野、路边及草地。分布几遍全国。 【采收加工】7~9 月采收,晒干。 【药材】狗牙根 Herbα Cynodi Dαctyli 黄河以南地区均产。 【性状】本品根茎细长呈竹鞭状。匍匐茎部分,长可达 1 m,直立茎部分长 10~30 cm。叶线形,长 1~6 cm,宽 1~3 cm;叶鞘具脊,鞘口通常具柔毛。气微,味微苦。 【药理】利尿作用:狗牙根有利尿作用,其根茎氯、锰、钾、钠水平测定表明,利尿作用不完全与钾、氯存在相关,可能另有活性成分。 【药性】苦、微甘,凉。归肝经。 1.《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涩,性平。入肝。 2.《草木便方》:苦,性微平。 3.《分类草药性》:微苦,平,无毒。 4.《云南中草药》:苦、微甘、酸,温。 【功用主治】祛风活络,凉血止血,解毒。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鼻衄,便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1.《滇南本草》:主治:筋骨疼,行经络,半身不遂,手足挛,痰火痿软,筋骨酸疼,久远疮,生肌,又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骨。 2.《草木便方》:主治:一切风疾,恶疮肿毒,风湿热肿。 3.《分类草药性》:主治:产后中风,疗风疾,消肿毒气。 4.《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解热生肌;治风湿骨痛,劳伤吐血,刀伤出血,狗咬伤及小儿虫积。 5.《重庆草药》:退火,解热。治臁疮,烂螺丝骨长久不愈,螬气,驱蛔虫。 6.《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尿,散瘀止血。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脚气水肿,荨麻疹,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 𝐠;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 1. 治筋骨疼痛 : 铁线草、小白淑气花晒干,秦归、牛膝、桂枝,共入内泡酒,文武火煮一炷香,埋土内一夜去火,次日取出,临卧服三杯。《滇南本草》。 2. 治臁疮长期不愈 : (铁线草)茅草嫩尖捣绒敷。(《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 3. 治跌打损伤、疮痛 : 铁丝草、苎麻根各适量。捣烂外敷。《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4. 治糖尿病 : 铁丝草 30 𝐠。水煎加冰糖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5. 治月经不调 : 铁线草 30 𝐠,益母草 30 𝐠,小茴香根 30 𝐠。水煎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6. 治牙痛 : 狗牙根 9 𝐠,南竹根 9 𝐠,沙参 9 𝐠。炖猪精肉服。 (江西《草药手册》)。 7. 治水肿 : 鲜铁丝草全草 250 𝐠。水煎,去渣,加猪肉炖熟,食肉服汤。《浙江药用植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