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市基础设施——非常规功能的空间设计

 Duni设计学院 2022-10-18 发布于上海

想知道国内外建筑大师的独门绝技吗?

想知道如何将大师的绝技化为己用吗?

 抄绘→转化→应用

LB2005老师开篇强调




“案例解析的目的,旨在纠正同学们抄绘的误区,仅仅是做案例抄绘的复印机,没有解读案例;亦或抄绘了案例,但仍旧无法借鉴学习优秀的案例,将案例分析、转化、运用于自己的快题设计中。并且试图改变同学们在抄绘案例过程中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方式。”

0元经典案例抄绘课第七季

都市基础设施——非常规功能的空间设计

完整视频解析可以扫码观看哦~

基础设施在城市中体现出的功能性和技术性使其长期以来虽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却始终以一种低调的姿态尽可能地躲避着公众的视野,设计也停留在行业规范和工程技术的层面。然而当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我们再重新审视身边的这些水泵房、变电站、垃圾转运站,有条件、有潜力对它们的存在提出更美好的设想,使其参与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结合近期的行业动态和讨论热点,我们这次挑选了几种最贴近我们生活经验的都市基础设施,通过案例间的对比,总结在快题中如何应对非常规功能,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创造积极的城市空间。


No.1

菜 场

菜场是一种日常的消费场所,是我们非常熟悉但又很少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设计里的建筑类型,往往表现为单一的大空间。由于功能需求,摊位呈现出单元化的平面形态,而随着菜场规模增大,较大的进深对采光和通风都提出了要求,这些又反映在以屋顶变化为主的形式操作上,形成菜场的主要建筑形态。同时,由于城市中用地紧张,菜场与其他功能的复合叠加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发展趋势。

01.

生鲜剧场 – 湖北省竹溪县龙坝镇菜市场设计  小写建筑事务所

·项目简介

    

位于湖北一个村镇的菜场以理性的建构和自由的边界,巧妙柔和地处理了村落与自然两个界面,屋顶的局部起坡反应了内部摊位与结构的空间关系,同时引入自然光线,提升室内的物理环境。

·生成图解

面对相对自由多样的场地,设计选择先以任务书要求规则排布菜场摊位,做一个平面的强排,在此基础上优化功能,布置对外的固定店铺,其余功能以一实一虚两个圆形体量安置在场地两端,实体的圆容纳了卫生间杂物间这种服务性功能,虚体的圆则是自行车的停放点和入口的休息空间,建筑师正是以这种方式使菜场为城市公共空间做出了贡献;最后,柔软的边界由轻薄的屋顶限定,整合起各个功能和内外的流线。

·结合摊位与采光设计的结构单元

·建筑首层平面

·建成效果

   

02.

侠父村农贸市场改造,绍兴  本构建筑事务所

·项目简介 

受到环境的制约,侠父村的农贸市场是一个被三面围合的单一开放空间连续的坡屋顶覆盖的相对规则的半室外空间是在原先简单坡屋顶的基础上优化的结果。

·新旧对比

通过将屋顶打碎营造亲切宜人的尺度长边局部屋顶的抬高形成连续的采光口,为菜场内部带来自然光,端头顺应结构的平面趋势以三角形收尾弱化了入口的体量感同时起到分流的作用。

·首层平面

·结构体系与屋顶下的摊位布置

·建成效果

与其他功能复合的菜场会使其呈现出更多的可能,矛盾的形成正是设计的起因,更多相关案例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No.2

公厕

公共厕所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建筑类型,新冠病毒之下,如今的公厕要承担更多的卫生防疫责任,提供适应当下需求的公共卫生设施。于此同时,原本布局紧凑且内向私密的公厕,如何在设计时引入城市共享空间将原有功能解构重组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方向。

01.

某公厕设计/筑都国际

·项目简介

在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该设计通过园林化的空间路径组织以庭院带动内外景观的叙事,为人们创造了一种轻松又特别的如厕体验。

·建筑所处的环境和生成过程

·平面分析图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由一个基础的L型平面引入一条指向河道景观的斜线,逐步放大的走道成为主要动线空间,沿途结合片墙、屋顶、功能用房的间隙组织了各类形态的庭院空间,丰富的光影变化和自然交织在一起,使得拉长的动线获得了游园般的体验。

·漫游路径示意

更多内容请点链接→筑都新作┃隐秘的角落——小小公厕的景观叙事

02. 

琶洲保利体育公园服务中心,广州  间筑设计

·项目简介

这个建筑作为体育公园的服务中心,其功能主体仍为公共卫生间,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接待空间提供简单的休闲茶饮。设计通过把传统公厕的几个功能打散,形成相互围合的内院,各个功能又在绿植的覆盖之下,形成消隐的效果,与体育公园的景观融为一体。

·首层平面

·剖面图

从建筑的平面和剖面可以看出,男女卫生间各自成为体量第三卫生间和工具间组合成为单独的体量,三者形成被主动线切割的实体,呈风车状布置;另外一端是接待室、开放的院子和后勤服务空间组成的相对开放的一组功能体量,其中双层墙体的设计使其获得了私密性,和外部穿越的人流和公厕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感;整个建筑中心围合的方形庭院是空间组织的核心,较低的标高更进一步增强了领域感。

·建成效果

03.

上海市嘉定区积谷仓地块公共卫生服务设施  Mur Mur Lab

·项目简介

该方案以朴素的手法和简易的建构塑造了河道旁的一组安静的小房子,日常和以外在巧妙的动线组织中发生,既为市民提供了必要的如厕空间,也在更高的层面建立了社区联系的场所,广场到二层多功能空间的序列让人印象深刻。

·平面图

·剖面图

两侧的建筑通过轻质的廊架连接,穿过廊架来到观景的广场,经转折就会发现隐藏在角落的楼梯,折跑楼梯单独成为一个体量附着在新建体量的一侧,为一层的母婴室也提供了侧界面的柔和光线;二层的多功能空间可作为社区的小展厅和集会地点,举办沙龙和交流会等

·漫游体验


04.

乌中驿站/热气建筑

·项目简介

这是一个改造方案,原本的老建筑位于街道的转角,已具备公厕的功能,但整体封闭对街道和城市空间并不友好,改造的重点也体现在底层公厕的优化上。

上半部分的改造主要考虑了周边建筑的立面划分特点和比例关系,作为街道立面的延续将二层的窗系统整合起来;底层的策略以开放为主,将原有封闭的实墙打开,塑造符合当下需求的卫生服务设施。

调整后,增加了女厕的隔间数量和婴儿护理台,原本放置在卫生间内的洗手台被整合在入口的灰空间内,结合庭院的引导和绿植的衬托,整个公厕最为开放的空间一下子活跃起来,洗手池也不止完成盥洗的功能,随着疫情下提高了对个人卫生的重视,更是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社交场所。

No.3

码头

码头的重要属性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各种流线的疏导,再者就是和水系的连接,尤其是城市与水的连接。一方面流线塑性是交通建筑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滨江景观贯通以后,码头建筑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也是重要议题。

01. 

白莲泾M2游船码头,上海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项目简介

方案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一处滨江场地,通过将地面抬升一层,既保证了滨江景观的连续性,又为下部的码头功能提供了空间,混凝土拱和钢柱、拉杆组成的复合结构使得这片抬升的景观地面获得一种轻盈感,内部空间也更加通透、自由,拱的内腔增加了覆土的厚度,拱顶又提高了室内空间的高度,一举两得。

·两侧的景观延续和底层空间的通透性

·首层平面及总平面

·剖面图

·建成照片

·屋顶景观

02. 

上海徐汇西岸三港线游客集散中心/创盟国际

·项目简介

该方案在形体上呈现出的动态与流动性正是各种流线的运动引导形成的,由于建筑除了站厅外还有其他服务或商业功能,流线把平面切割为几个部分,围绕一个椭圆形的中庭展开,在大屋顶的覆盖下形态又得到了统一。

·立体化交叉流线

·首层平面

·剖面图

·建成效果

No.4

垃圾转运站

垃圾转运站是相对更加陌生的建筑类型,需要关注垃圾的收集、处理和转出的操作流程,和对应的每一步所需要的场地和空间条件,如垃圾车的进出足够的层高,上下对位关系等;同时要考虑管理人员的办公条件与垃圾处理中心的位置布局,为人主要使用的空间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建筑对城市的贡献依旧是重要的,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环境上的。

01.

菈芨绿站,雄安/DCA道辰设计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用地以自然环境为主,设计考虑将大部分建筑体量覆盖在由地面缓缓起坡的绿色屋顶下,屋顶下同时处理了垃圾车的进出流线,视觉上较为隐蔽,同时办公用房单独构成的条形体量轻巧地架空在抬升的绿坡上;

·场地和内部功能策略

根据各部分功能层高和绿坡的设想,经处理的场地具有一定微妙的高差变化,隐藏了部分垃圾转运中心的体量,与办公之间的错层布置,也为相互之间的坡道联系提供了可能,建筑整体形态更加连续。

·人车流线和功能布置

·结合自然通风和太阳能集热屋顶的剖面设计

·整体和局部透视

No.5

总结

1.特殊功能一般对待。在大的层面上,建筑的整体形态策略依旧跟场地特性有关;对于建筑本体,无论功能类型如何陌生,空间操作的本质是一样的,突破点往往在熟悉的功能与陌生功能之间联系的部分;

2.关注建筑对城市的贡献。本次讨论的基础设施大多在城市环境中,从宏观角度考虑建筑如何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是方案得以成立的前提,也是策略选择的依据;

3.空间调整的驱动力——使用方式的变化。多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的体验,以及人是如何使用城市中的各类基础设施的,使用方式的变化必然对空间和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