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评:提俊丰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获奖作品

 雲遊山水 2022-10-1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 朱以撒

       提俊丰这件获奖作品(如图)太乱、太花哨了。何必如此造作?装饰过了头,让人看出的破绽就很多,让人缭乱中产生很不舒服的感受。工夫用得不是地方,又要赶着应景,于是艳装出场,俗气重了。很像钱锺书《围城》中讲化妆,不会化妆的腮帮子两坨红红的俗不可耐,还不如素面了。

       提俊丰这4块作品从用纸、用印、用图案,都给人嘈杂的感觉,好像置身菜市场四处都是乱哄哄的声响。4块作品各自为阵,各自的块面根本构不成一个整体,而作者却要把它们连在一起,合四为一,也不思量它们相冲、相抵消的结果。这就是作态、制造矛盾了。如果4幅取1,也能把杂乱降低。但是拼接成风,如风拂草,顺从了时风。从这4块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学晋人书,晋人书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今人学晋人书,不似之处就是太刻意为之了。刻意地弄笔,拿腔拿调,笔画中自然的成分减少。明人屠隆说过:“其言虽佳,其味必短,何者?为其非真也。”造型也刻意,刻意地弄出一个楷书形态,接着又是几个草书形态,以为突兀惊奇。譬如,右下角这一幅中有一个端庄慎重的“盐”字,用笔正,速度也慢,安稳沉着,可它的上面却是草书,下面也是草书,两边也是草书。这个“盐”字就是有意摆弄出来的,有意作态。这种想法、做法不止提俊丰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从整个字群来看,就如同一群人在疾走,突然有个人站住了,摆个架式不动了——不自然是多么地让人欣赏时感到别扭,故明人李腾芳认为:“贵自然,惧其生别也。”现在的创作正好相反,生出一些对峙。

       此外,这几块文字拼在一起,章法也是很不投合的。既是小品,却让人认为过于堆积——空间太小,物质量又太大,堆放太多,也就乱了、堵了。不思留白之美,而顶天立地,头尾冲撞,内容太琐碎。如此堆积文字后,仍然钤印数方,拥挤中更显杂乱。

       4块文字比较朴实的是左上方的这一幅。书写较为平和沉着,动作也非一惊一乍。既然是个人的书写,那就应该自然流露,作态是做给外界看的,一个人的书写是自己内心的需要,不自然何以堪!

       清人王夫之曾说过:“恰似一汉高帝谜子,掷开成四片,全不相关通。”就提俊丰这4块文字,取一幅欣赏尚可,合之则全不相关通了。

       □ 周德聪

       这是一件极富形式意味的作品,4张花笺纸联成一体,且面貌各异。花笺纸深浅不一的底色与花纹之上,提俊丰用行草书表现出不同的风神面貌,由此可见他高超的书技与宽广的书路。在这件(也可分拆为4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在行草取法上的广度与深度。言其广者,有隶草(章草),亦有二王文人行草一脉,由东晋而唐宋而元明,悉被临摹借鉴整合与转换,从而形成了提俊丰潇洒俊健、倜傥风流的行草风貌。

       在尺幅之内创作书法,文辞的选择尤为重要,意味隽永之记事抒怀、感物言志的小品文,最适宜在一种优哉游哉的状态下,了无拘束地书写。提俊丰没有去抄写唐诗宋词,而是用小狼毫在花笺尺牍上逸兴书写了数则短文,可谓逸笔草草,情味盎然,将书境与文境合一,的为雅观。

       小品是其形制,内涵当不在小,而在其小中见大的笔墨语境。提俊丰用指尖驱遣柔毫,提按顿挫,快慢疾涩,方圆转换。于行草错综里表现出一种节奏的美感,赏读之际,让人想起苏东坡的“无意于佳乃佳”,在抄录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全面深厚的书法修养以及较高的格调品位。

       4个小块各自完整而独立,正文、落款、钤印一应俱全。如果作为一件作品任选一张即好。似乎没有必要将四个独立而完整的作品联缀成一张,从而使本身的小品在外形式上无端地放大。更不必的是,4张小品的上端正中钤盖相同的印章,亦有多余之嫌。彩色粉笺纸本有花纹,又在上面盖了一些多余的红色闲章,这种伪古做法过于花哨。

       □ 孟庆星

       提俊丰此作很好地把握了“小品书法”的特性,作品由4张纸拼合而成,后附以黑色底纸。最上端压盖“率性如花”的大印,4张纸的颜色不尽相似,字的大小和风格上也有所变换,如上面左边一纸用小字章草写成,比起其他三纸显得更为茂密,而此纸下方又留出了大量空白,增加了整体作品空间分割的多变性;右边上下两纸以连绵的线条为主调,而最后一纸又以纷繁错落的点为主调。大字三纸的行书部分有初唐的风味,而草书部分字特瘦劲,隐约有贺知章的影子。尤不能忽视的就是该作品的用印。每一纸正上方都盖有“千牛府印”,该印原本是唐宋官印,被作者借用到作品当中,而其他印章或朱或白,或实或虚,各得其所。作者采用了如此多的形式手段,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感受,契合了“散漫”和“多样性”的特点。再加上作品本身清秀俊丽的书法风格,整体上营造了一种儒雅的文人趣味。

书法征稿官方视频号

持续更新书协展览进程

分享最新投稿技巧(用墨、用纸、章法、做旧等)

       当然,这件作品也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该作品的三纸大字中,起首的第一字都较大,且用墨最浓。看单页倒无妨,但拼贴在一起有雷同之弊。笺纸的颜色和其上印制的图案、钤印显得有点花哨,似乎在遮掩作者的某些不自信。第二,“流美”的笔触,更多的是流行的二王时尚元素。虽杂之以初唐的瘦硬和章草的横势,但终为简单点缀而缺少厚重迟涩之感。如下面右边一纸中间的草书部分几乎是用笔尖一带而过;再如小字章草一纸中间提细部分已接近硬笔字了。孙过庭《书谱》道:“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对于解决的办法,王羲之有云:“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看来还是要多方汲取养分方能更上层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