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何直观思维在“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巴东县野三关镇红军小学 杨淑芳 444324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出炉,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努力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而几何直观思维是核心素养之一,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立足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探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几何直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对数学教学提出要求,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观念,引导学生开展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为了加快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一、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可以助力学生发展,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障碍与学习困难。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渗透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足之处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小学阶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这些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由浅入深,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 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未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渗透几何观念,引导学生依靠几何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何具有直观性特征,其能够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教师忽视了图形引入的重要性,使统计与概率知识、几何直观知识相结合,限制了数学教学的范围,导致数学教学效率偏低,数学课堂乏善可陈。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几个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微课)等辅助措施化抽象为具体 几何知识可以被应用在小学统计题目解析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几何知识的重要性,扩展几何知识的应用范围,提高统计问题的解析效率,降低统计问题的解析难度。在依靠几何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条形统计图为例,利用多媒体(微课)辅助教学迅速把学生带进统计的世界,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各个器官,让学生直观感受了条形统计的名称和优点,激发学生学习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欲望。 (二)给足学生空间和时间,启发解决问题 在教师教授利用几何直观解答问题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题目,让学生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答概率与统计的问题。但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研究教材,立足教材,依据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学生的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但如果学生的能力偏弱,就应该适当降低题目难度。题目出事后,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分析题目、解答题目的时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比如教师在让学生阐释统计表时,很多孩子都会产生困惑,不知该如何作答。当出现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明确统计表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洞察统计表中的重要数据。以2019年月度用水量统计表为例,教师应该让学生找出用水量最多的年份、用水量最少的年份等,把握月用水量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自主寻找统计表信息,学会应用统计表。当班级同学基本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拔高,如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2019年度平均每月用水量是多少? (三)引导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协作 当学生独立思考后,学生个别回答出现困难时,教师不仅可以启发,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沃士,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智慧,最终生成讨论成果,解决统计与概率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小组学生需要选取某个家庭,记录该家庭的用电情况,并绘制折线统计图。为了引发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抛砖引玉,为学生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数学意义,从而使学生获得问题探究的思路,总结某个家庭的用电特点。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汇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寻找生活素材,提供学习材料 在儿童周围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统计素材,同时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数据与信息,我们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他们从事统计的活动提供思维材料和活动的空间。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个内容时,教师输入当堂课生成的获得红旗的数据,计算机自动生成统计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了不是数据越大直条就越高,这跟每格代表多少有关,引发学生思考要进行比较就必须统一标准。在教学《平均数》这个内容时,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整理与他们相关的有趣数据(年龄、身高、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人数等)上课时就用这些数据来理解、解决平均数的实际统计含义。采用这样的策略,从学生的自身的生活题材中挖掘的材料真实而且可以亲历亲为,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更能有效地增强对统计过程和概念意义的丰富体验。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面临新变,教师应该秉持生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几何直观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JB352) 参考文献: [1]汤文辉圆锥模型在动态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立体几何复习[J]中学教研(数学),2019(10). [2]段永梅.问题引领训练做学落实素养--以“线段、角的对称性(第三课时)”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18). [3]李琳.浅谈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提升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以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