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教材风沙地貌11
2022-10-18 | 阅:  转:  |  分享 
  
新教材风沙地貌15.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  )A.偏东风 ? ? ? ? B.偏南风C.偏西风 ? ? ? ?D.偏北风鄱阳湖地区的沙岭沙山
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据此完成16~17题。1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南风 ? ? ?B.西南风C.西北风 ? ? D.东北风17.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
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
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参
考答案1.C 2.D解析 第1题,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故选C。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故选
D。3.D 4.C解析 第3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
石嶙峋景观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4题,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故C项正确;该地区的年较差较大,故A项错误;该地区河流发育较差,故B项错误;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故D项错误。5.A
 6.D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地貌中新月型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多,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海水堆积而成,而风化作
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型沙丘链。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6题,该地新月型沙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
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7.B 8.B解析 第7题,黄土高原的粉尘来自西北方向,应该是偏西风或西北风带来的粉尘沉积形
成的。东北信风不会影响到黄土高原,夏季风为东南方向,且来自海洋,不会携带粉尘。冬季风和盛行西风可以带来黄土高原西部的沙尘,据此选项
为B。第8题,甲地位于太行山脉的东侧,携带黄土的风主要来自西风、西北风,而太行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可以阻挡大部分的黄土、沙尘,故
甲地黄土堆积较少,选B。9.B 10.D解析 第9题,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
。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
,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
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11解析 第(
1)题,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
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
量沙粒运动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答案 (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3)风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动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
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12.解析 第(1)题,由景观图可看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与山岭之间,沙源主要为来自雅鲁藏布江枯水期
出露的河道。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江心洲的西北方向,可推测此地经常吹东南风。第(2)题,由材料可知,冬春季多
大风,沿岸地区及河心洲地区的沙子在强风吹动下,在山麓处堆积而成。答案 (1)沙洲或河谷河漫滩。东南风。(2)每年冬春季节(10月~
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
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13.解析 第(1)题,甲位于黄土高原,从物质组成、规模、形态等方面做答
。第(2)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成因,结合“风成说”做答。答案 (1)黄土广布,规模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西北风携带来自其西北
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阻挡,风力减小,经长时间风力沉积而成。14.B 15.C解析 第14题,该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根据海拔及等高线分布情况,甲、乙两区域分别位于沙丘两侧,甲区域地势低,为风力侵蚀形成的洼地。乙区域地势高,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
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区域风吹扬沙粒,滚动到乙区域堆积,所以甲区域位于迎风地带,乙区域位于背风地带。结合指向标,该区域的盛行风
向为偏西风。16.D 17.C解析 第16题,鄱阳湖位于湿润地区,沙山的沙源是赣江携带沉积而成的。沙山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东北—
西南走向的一系列沙垄(脊),初步判断该地应该多西南风或东北风。鄱阳湖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但由于沙山北部赣江
河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河道狭管效应导致该地多东北风。第17题,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扬起,经
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沙山。同时由于风力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垄槽地形,选C项。18.解析 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
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