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杂谈丨为什么中国古代史上,很多底层出身的大人物,都是赌徒?

 人文之光 2022-10-18 发布于辽宁

相信爱好中国古代史的朋友会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底层出身的大人物,往往都曾经是赌徒。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刘裕和魏忠贤。

其实,这个现象的背后,颇有一些让人值得玩味的地方。

1、老实人的无奈

当代互联网有个段子,大概说老实人脱单很难。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史上,老实人还真就是吃亏的代名词。当然,老实人的性格有利有弊:比如对于综合实力较差(比如没有担当、脑子较差),还出身底层的老实人来说,老实本分还真是最稳妥的选择。毕竟,实力较差、出身底层的人来说,不老实带来的后果,往往自己承担不起。

但是对于有担当、敢于承担后果也确实有些天赋的草根子弟来说,老实还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诸如刘裕大帝、魏忠贤这样赌徒出身的大人物(本文只探讨大人物,不探讨功过是非)。

根据《宋书》记载,刘裕大帝少年时候,家境贫寒,为了生活,刘裕还曾摆摊卖过草鞋,也曾从事过低端劳务。虽然生活窘迫,但刘裕还是喜欢赌博,并且因为欠下赌债,而一度惹下麻烦。

刘裕后来投军,在军中功劳赫赫,为后来自己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王朝奠定了基础。刘裕回想起少年时候的赌博往事,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明史》记载魏忠贤年轻时候也是个赌鬼。因为欠下巨额赌债,而选择做了太监:魏忠贤的当太监的逻辑很简单:赌债我是还不起了,但是逼债的也都是狠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因此最好的出路就是去皇宫当太监:债主本事再大,敢去皇宫追债?吹牛吧!

魏忠贤进了皇宫以后,依靠自己的投机钻营能力,很快得到了宫廷权贵的赏识,并且在天启帝在位期间,成为晚明显赫一时的权阉。

2、赌徒逻辑

其实之所以刘裕大帝、魏忠贤这样出身草根的大人物,都曾是赌徒,这其实也涉及底层草根的翻身之路。

其实现代社会有个观念:如果一个人单独依靠劳动技能的话,很难成为大老板,其上限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城市中产(比如工程师),但如果能掌握金融工具的使用的话,往往可以实现财富增长加速度。

事实上二十年前的港剧也认为:很多富豪的起家资本,都来自金融市场。

虽然古代没有金融市场,但对于古代草根来说,赌场,就是他们的金融市场。赌徒们去赌博,很大程度也是认为:指望劳动获利效益太慢,甚至可能劳作一辈子也攒不下几个钱,反倒是赌博,能让自己实现翻身。当然赌博是一条不归路。所以,刘裕大帝和魏忠贤,也都一度背负还不起的赌债。

不过,赌博的过程中,也往往让刘裕、魏忠贤具备了赌徒精神:那就是敢于当机立断,敢于押宝。比如东晋时期,刘裕就曾带着几十个骑兵,对卢循农民军麾下的几千大军发动冲锋。这份胆识,还真让人感到无法比拟。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也是一个热衷赌博的人:不论是赌场还是人生,韦小宝都喜欢赌。也因为敢于赌,所以韦小宝一次次化险为夷,还一度被册封为公爵。或许,金庸如此设计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也是有感于刘裕、魏忠贤这样的人物都喜欢赌博的缘故吧!

3、结语

当然,所谓幸存者偏差。在中国古代史上,赌徒可谓成千上万,而且主体来说,都是结局悲惨。刘裕、魏忠贤这样的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赌博永远都是不归路。本文只是就刘裕、魏忠贤这样出身草根的大人物热衷赌博,进行一番性格分析而已。并不建议任何人去培养赌徒精神。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赌人生的代价,都是无法负担的。

更何况,历史学告诉我们的经验教训就是:成功者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