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传承人刘昌沛:用“书画 奇石”打造一方雅韵世界——重理工学子“三下乡”走进长江赏石艺术

 二闲居 2022-10-19 发布于福建

非遗传承人刘昌沛:

用“书画+奇石”打造一方雅韵世界

2022年7月9日,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传统文化传承团走进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采访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江赏石艺术”传承人刘昌沛,探索石文化的神奇奥秘。

图片

(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内景)

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起始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繁荣发展于当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石刻画,远处的天边祥云伴着瑞日,近处两只优雅飘逸的仙鹤站在苍劲的青松上展翅欲飞。在石刻的下方摆放着四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圆滚滚的冬瓜,连着蒂的葫芦、黄瓜、南瓜,一派丰收喜悦之景。馆内分为十二个展厅,分别展示着各式各样的长江石。憨态可掬的小石佛、婀娜多姿的民国美人、在明月下被微风轻拂的柳枝、薄雾间冉冉升起的红日……这些风格迥异、造型奇特的石头让志愿者们纷纷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片

(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内藏品)

在采访中,“长江赏石艺术”传承人刘昌沛向大家说到,自己的父亲毕业于上世纪50年代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爱好研究书画。受到父亲影响,他从小便钟情于书画。

2006年,刘昌沛在四川沪州一个石友家发现了一块长江图纹石,石像上的画面像一叶小舟泛于江面,一对恋人相互依偎窃窃私语,远处还有一抹晚霞。刘昌沛花千元购下此石后命名为“轻舟恋语”,并赋诗为:“碧水并蒂演妩媚,鸳鸯结对堪相偎。轻舟恋语夕照晚,海誓山盟不论归。”2006年,“轻舟恋语”在第四届柳州奇石展上获得了银奖。之后,刘昌沛又相继收藏了“花前月下”“回娘家”两块奇石。2009年,刘昌沛凭借“轻舟恋语”、“花前月下”、“回娘家”组成的“婚恋三部曲”荣获2009年成都国际奇石节金奖。

“天生奇石,人赋妙意。”刘昌沛说,因为长江石的画面大多较抽象,不易看出神韵。为了帮助参观者理解长江石,他为馆内大部分长江石都创作了相关的诗句和书画。一石一山水,意境方寸间。至今,刘昌沛创作的咏石诗已有百余首。除了风格迥异的长江石,馆内还收藏有各类珍贵的文人字画。刘昌沛用这些书画和奇石打造出了一方雅韵世界,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

图片

(刘昌沛向志愿者们介绍长江赏石艺术)

近十年,刘昌沛还致力于打造“五个一”文化工程——“一馆、一会、一刊、一论坛、一非遗。”“一馆”即其创立的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一会”即重庆万石博览会;“一刊”即其创办的《赏石艺术》刊物;“一论坛”即中国赏石艺术论坛;“一非遗”即将“长江赏石艺术”申报为非遗代表性项目。过去十年,他用“五个一”文化工程大力弘扬、发展了“长江赏石艺术”。对于未来,刘昌沛说到,接下来他们将进行“六进+1”计划,“六进”即进家庭、进社区、进广场、进校园、进景区、进艺术殿堂,“+1”即“互联网+”,为“长江赏石艺术”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激发出无限的可能。

采访中,刘昌沛还和大家说起了自己“玩石”的经验,他将其总结为十二个字“品相美,构图精,主题明,意境神。”“品相美”指石头的外观形象是否残缺,是否具有收藏的价值;“构图精”指长江石的纹路构图是否精美,是否符合传统、现代、东西方的审美标准和习惯;“主题明”指对长江石所表达的主题是否明确,是否能让人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意境神”指玩石时对长江石所表达的意境理解要极富神韵,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去赏玩。

图片

(刘昌沛与志愿者们深入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非遗传承人,刘昌沛表示,他将继续在这片“非遗沃土”上耕耘,带领更多的人发现长江石的自然美,欣赏长江石的艺术美,理解长江石的科学美,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编辑/梁煜博

校对/舒心

责编/王昊川 舒心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传媒中心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