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身

 程小鱼719 2022-10-19 发布于浙江

一年前,我与嘟爸兴高采烈地给小嘟报了围棋班,曾在一篇文章中洋洋洒洒的写下出于对孩子兴趣的支持,嗯,肉眼可见那发自内心的喜爱。小嘟也不负他自己,学了几个月,棋力提升很快,周围的朋友说他小有天赋,一边心里暗暗惊喜,一边又清晰地看到:这是兴趣和勤奋共同的作用,天赋少。

我们对小嘟的兴趣勤奋都更加认真地对待,觉得这两者的结合才是理想人生的通行证,他正好走在两者结合的路途上,多好!

大约是在今年4月份开始,情况有所不一样了,应该说一样可又不一样。嗯,这不是绕口令,一样的是小嘟依然对围棋兴趣浓厚,依然花最多的时间在围棋上。不一样的是,他抗拒与人对弈。

这个不一样带来的重负,历时快7个月,直到今天,我才感觉到,是真的卸下了。

先是线上围棋,本来是一天一盘棋还经常意犹未尽(出于对眼睛的保护,线上围棋时间一般限制在30分钟,下一盘棋和做一些死活题),开始变成了今天不想下棋,只想做题”“今天有点累,做做题就好了”“做题老师也会给积分的,不下棋了,这样的说辞,我信了,还乐得为再下一盘吵。但连着好些天不下棋,又不太对劲,还一度怀疑难道围棋这样浓烈的兴趣也只是三分钟热度?经过几天默默地观察,发现只是不下棋,他花在打棋谱看棋谱的时间与往常一样多,也与从前一样地醉心于棋盘上的黑白二色。

然后有了我们第一次的认真且带有深度的对话。

大人:你喜欢围棋,我们给你报围棋班,只有跟人下棋才能知道你学到的东西是不是理解会用了。

总之,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话说了一堆,换来小嘟大声回应:我学围棋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下棋。

被这句话惊到了,但,却没有惊醒。

出于对这句话的字面理解和认同,一天一盘棋的约定,改成了隔天一盘棋的日常。我以为这样的改变能带来一种心理的结束,但并没有。要下棋前的小嘟明显的情绪不高,有抗拒,也有无所谓,还有一种战士奔赴战场的决绝。但更糟的事来了,赢了还好,输了会哭。

第二次认真且带有深度的对话,持续了很长时间,中心思想是如何正确看待输棋。

大人:胜不骄败不馁,输了就是赢,举各种例子来告诉这个孩子,输不可怕,大人也会输,就跟摔跤了爬起来一样,输棋能看到自己的弱点,能在棋友身上学到厉害的地方,我们无所谓的。

小嘟经过一段时间的抗争,得出了怕输棋的终极理由:我不怕输棋,但是输棋了妈妈会说我。

有一种被雷劈中的顿悟,我开始艰苦卓绝地反思,计较在小嘟下棋这个事上的输赢心是不是太重了:求好心切带来的说话严厉,时不时去看看他的胜率以及班级排行榜,升级的欢喜雀跃,赢棋的笑脸,输棋过后的鼓励与安慰是有,但是不是真心而又坦然地接受了这个孩子的失败?我一边说着对输棋的无所谓,也以为自己是真的无所谓,却又常常做着明显有所谓的事。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也是最能戳到本质的,只有我自己,还未能拨开云雾,不明真相。

这时的反省,带来的改变是在我身上:不旁观不陪伴小嘟下棋,正视对的负面情绪,正确看待这个事从我做起。小嘟给我的反馈是:不说话也还不够,还不能皱眉头。我改。有那么一段时间,小嘟的状态似乎有所好转,输棋了,我会抱抱他,并真心地说你看,输棋没那么可怕,是不是,他的小脸上有那么一丝的难过,但至少没有嚎啕大哭了。那时候,我们大人都以为接触到了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还轻松了一把,说起了小嘟还是婴幼儿时代的常挂在嘴边的名言:没有不乖的孩子,只有不会带的父母。

心理这一关怕是过了吧。

然而,总有那么多的然而,大概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没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然而在结束长达一个月姐姐哥哥弟弟日常以及半个月的四川之旅过后,小嘟竟然更加不愿意下棋,且在围棋班里抗拒与小朋友下棋,这给我迎头一击。他还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你让我跟小朋友下棋,我就不去上围棋课了。

到了围棋班的大门口,就开始哭哭啼啼,死拉硬拽着我要回家。我允许他情绪的释放,并没有强迫他与小朋友下棋,但也没有无原则地让步:线上还是需要遵守隔天一盘棋的约定。他又增加了一条:要我陪着。

可陪着的我,一边得维持表面的无所谓,还一边暗暗着急:他落子已然不如从前果断与凌厉,常常犹豫不决考虑很久过后,还是下了最差的一手,还有,他更愿意和AI下。

这时的我已经是只能表面维持淡定从容,毫无头绪,但是有一点很清楚:这个问题,这个心理,没有解决。

我大刀阔斧地病急乱投医:强制冰冻他热衷的扑克牌、麻将与手机小游戏,见缝插针地说勇敢,亲子户外更加多(想着运动能帮助他宣泄不好的情绪),嗯,还有一些改动不一一赘述。

但我更焦虑了:对症下药,在哪里呢?现在的改变都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9月幼儿园开学,更加出乎意料的是:前两天竟然哭的稀里哗啦,不肯去幼儿园。我们从未有过的强硬对他说必须上学,让他放弃了抗争。可我的情绪也已经接近于崩溃边缘,积压到9月某一次的围棋课,我在休息室里听到几次老师点他的名,不是因为答对题了,而是因为与班里同学大声说话吵闹,非常糟糕。

那天上完课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怒气,也在告诉自己不能发火,但是进家门后仍然没忍住,打了他的屁股。许是他感受到了我的愤怒,从头到尾我说什么,他应承什么。我说到了围棋班,必须跟小朋友下棋,他说;我说在家里必须一个人下棋,妈妈不会坐在旁边陪着,他说好;我说围棋班上课的两小时,我是回家的,再也不坐在隔壁房间等你了,他说

第三次的对话简单粗暴,直到晚上睡前,他轻声跟我说妈妈,等我跟小朋友下好棋了,你再走好不好,我有点害怕

这是第一次他说害怕,接下来也陆陆续续说过几次害怕,

我们理解的是围棋是一项竞技类体育运动,当水平到一定的阶段,遇到的对手相应的棋力高,这时,一步棋走错就可能全盘皆输。

有一次小嘟稳稳当当的快下完了,一直处于领先,可到了最后,由于他大意漏算一口气,导致输棋,可想而知,哭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啊。

这样的经历大大小小太多,还未到六周岁的他,说害怕怎能不让人心疼?可心疼是一回事,他还是要面对啊,逃避不是良策。我以为不停地打磨,总能坚硬起来。

小嘟在这样的状态中迎来了第一次的围棋定级比赛,直到上午三轮比赛结束,我才放下悬着的心。从4月出现的抗拒下棋,我是多担心他哭闹不肯进考场比赛啊。

比赛日当天,他还认识了好几个大哥哥,他们叫小嘟二段宝宝,那一天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7轮比赛,小嘟情绪很好,我还隐隐生出希望:莫非这道坎能过了?

然而,总有那么多的然而,大概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没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然而,虽如我所愿的肯下棋了,但下棋过程中,总会说:

妈妈,你来陪着我吧,我心里还是很害怕。

妈妈,我心里那个怕怕的感觉还在。

妈妈,我这里下错了,还有机会赢回来的是不是?

妈妈,我怕老师上课讲我输的那盘棋。

妈妈,今天不用下棋吗?耶,我太开心了。

诸如此类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心理问题也许找到症结了。

我应该转身,然后回到最开始的样子。

上周,我在平板上安装一个新的围棋软件,并对小嘟说:在这里下棋,你可以像玩欢乐球球一样,想怎么玩怎么玩,我不限制你下棋的时间,你下完了也不用复盘,也不会有老师讲你的棋。

在学围棋这一年里,小嘟增长了围棋技能,认识了输赢,同时也经历了我们大人偏离初心对他的种种为难。

那些种种带来的后果,乍看之下,似乎是成长道路上的必须,我以为是正好磨练他心智与毅力的石头,还认为他面对困境胆小怯懦,其实是我想岔了。

他的初心是喜欢围棋而学,让他沉醉的是无穷尽的变化与未知的过程,让他痴迷的是本身这个痴迷过程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我们却硬生生让他去更看重输赢这个结果,无形中带入了级别的攀比,谁比谁厉害,谁比谁认真。我们想着修剪枝叶而不旁逸斜出,认为下棋就该有下棋的样子,端正的坐姿,不说话不东张西望,有条理有安排的完成作业也好练习也好。

当把这些条条框框都撤掉,从大人的认知里撕掉那些按部就班,我一直想要的,它来了。

早上一起床就要下棋,初学围棋前几个月的常见场景。

妈妈,我想要下棋。

妈妈,我这步棋走在这里,对方竟然没算出来,我会吃掉他的一条大龙。

小嘟的眼睛里出现了久违的自信与神采飞扬,没有害怕,没有战战兢兢。

这盘棋下得惊心动魄。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上课时问围棋是什么,有小朋友回答是抢地盘,有小朋友回答是打仗,而小嘟回答是游戏

我们当成了一个非常正经的学习模样的事,难免带有功利心得失心,难免要求过于急切,难免过于强迫他去认真对待,而小嘟他想要的只是简单轻松的下一盘好玩的棋。

兴趣就是兴趣,太过郑重其事,总会忘记初心。

另,学习这个事,终归是自己的事,孩子的事,是他自己的事,大人的痕迹过多只会适得其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